農(nóng)歷七月十五,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元節(jié),民間多稱為“七月半”。它融合了儒、釋、道三家的文化精髓,既是道教赦罪賜福的中元節(jié),也是佛教救度亡靈的盂蘭盆節(jié),更是民間祭祖盡孝、緬懷先人的重要時節(jié)。
2025年的七月半是9月6日,星期六。而七月半的由來,則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的包容與融合。它到底有哪些說法呢?
道教“中元”說:道教有“三元說”,即正月十五上元節(jié)(天官賜福)、七月十五中元節(jié)(地官赦罪)、十月十五下元節(jié)(水官解厄)。中元之日,地官大帝降臨,核定人間善惡,赦罪超度眾生。
佛教“盂蘭盆”說:佛教稱此日為“盂蘭盆節(jié)”,源于《佛說盂蘭盆經(jīng)》中目連救母的故事。目連尊者見母親在地獄受苦,求佛救度。佛告目連,于七月十五日設(shè)盂蘭盆供,以百味飲食供養(yǎng)十方僧眾,憑借眾僧之力,終使其母得脫苦海。這奠定了節(jié)日孝親報恩、普度亡靈的基調(diào)。
民間祭祖?zhèn)鹘y(tǒng):在民間信仰中,整個農(nóng)歷七月是“鬼月”,七月初一“開地門”,七月十五為高峰,七月三十“關(guān)地門”。人們相信祖先魂魄會在此期間返回家中,無主孤魂也會在人間游蕩。因此需設(shè)祭祭祀,既表達對先人的懷念,也體現(xiàn)對無祀鬼魂的安撫。
那么在這樣的日子當中,有什么講究呢?“七月半,別亂躥”,講究:1不動,2不說,3要吃,尊重傳統(tǒng),接福納祥。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些主要指的是什么?
1不動
不隨意串門走動
七月十五這天,不宜隨意到別人家中走動或拜訪。因為這天家家戶戶都在忙于祭祀先祖,主人無暇招待,突然到訪可能會打擾對方的祭祀活動,顯得冒失。
此外,一些傳統(tǒng)觀念認為,外人貿(mào)然闖入正在舉行祭祀儀式的家庭,可能會驚擾磁場,或被視為對主家祖先的不敬。
2不說
不出口成臟
既然是祭祀祖先、祈求平安的莊嚴日子,就應保持言行莊重。出口成臟或與人發(fā)生激烈爭吵,不僅破壞和諧氛圍,也被認為會招致晦氣,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不言不吉之語
而且在這天還要管住自己的嘴,避免談?wù)摴砉?,也盡量避免說那些負面、不吉利的言語。民間素有“好事不靈,壞事靈”的擔憂,在這個被認為“靈氣”顯著的日子,人們更傾向于言語謹慎,多念吉祥,以求好運。
3要吃
1. 吃鴨肉
全國許多地方都有七月半吃鴨子的習俗?!傍啞敝C音“壓”,有壓住邪氣、鎮(zhèn)壓不安的寓意。還有一種說法是鴨子可以馱著祭品渡過冥河,送給祖先。鴨肉性涼,初秋食用也符合養(yǎng)生之道。
1、 吃扁食
扁食形似元寶,象征財富與吉祥。七月半吃扁食,寓意驅(qū)趕霉運,迎接福氣,期盼未來生活富裕安康。
2、 吃石榴
祭祖和自家食用時,多選擇象征多子多福的石榴、還有寓意平安如意的蘋果、代表事事順利的柿子等吉祥水果。注意:梨因其名與“離”諧音,有分離之意,通常避免在這個寄托團圓哀思的節(jié)日食用或上供。
七月半關(guān)于生死、陰陽的討論,促使人們思考生命的有限性與意義。它提醒我們敬畏生命,珍惜當下,積極生活,這是其蘊含的深刻生命教育意義。
我們?nèi)缃駪撊绾芜^好這個節(jié)日呢、
淡化焚燒紙錢冥幣等可能污染環(huán)境、存在安全隱患的舊俗。更多采用鮮花祭祀、家庭追思會、網(wǎng)上紀念館等低碳環(huán)保的方式表達哀思。核心是內(nèi)心的懷念,而非形式的多寡。
理解七月半“敬祖盡孝”、“慈悲普度”的核心精神??梢越璐藱C會給家人更多的陪伴和關(guān)心,教育下一代了解家族歷史,傳承優(yōu)良家風。對于他人遵循的傳統(tǒng)祭祀習俗,即使自己不完全認同,也應抱持尊重和理解的態(tài)度。七月節(jié)的氛圍是肅穆和包容的。
“七月半,別亂竄”,這句老話提醒我們的,不僅是言行上的謹慎,更是一份對傳統(tǒng)的敬畏,對祖先的感恩,以及對自然與生命規(guī)律的深刻領(lǐng)悟。它提醒著我們,勿忘來處,珍惜當下,感恩擁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