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成不了改變歷史的偉人!這是8月19日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副部長金與正對李在明的評價。她為什么會作此評價?或許李在明自己已經(jīng)給出了答案。
8月19日李在明接受日本媒體《讀賣新聞》的專訪,他在專訪中對朝韓關系、半島核問題、中韓關系等一系列問題做了評價并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8月21日韓聯(lián)社對此次專訪進行了摘要報道。
李在明在專訪中就朝韓關系問題做出了評價,他說: “與其采取對抗性政策,不如探索韓朝和平共處、相互認可與尊重的共同繁榮之路。韓方有必要率先敞開對話之門,開拓合作渠道,以緩解敵意”。
其實說到這些大家可能都還覺得李在明的的確確是一個不錯的韓國總統(tǒng),但是李在明話鋒一轉(zhuǎn),又談到了朝鮮半島核問題。
他說, “韓國政府將在同美方保持緊密合作的基礎上,通過積極對話,致力于為‘解凍’、 ‘縮減’和‘廢棄’朝核創(chuàng)造條件”。
韓聯(lián)社對此評價稱,這是李在明首次提出“無核化三階段方案”。
實際上這也向我們說明了一個問題——“韓國政府始終沒有放棄對朝鮮半島無核化的追求”,這很好理解,也完全說得過去。
韓國與朝鮮因為歷史遺留問題從一個國家分裂為兩個政治體制完全不同的國家,在接近80年的時間里雙方從“手足”變成了“宿敵”。
【韓聯(lián)社相關消息截圖】
南北雙方在過去的時間里都把“統(tǒng)一對方”作為終極政治目標,但是事實證明在國際政治風云變幻之中,雙方誰也無法統(tǒng)一誰。
所以在“北方鄰居”日益增長的軍事實力面前,韓國的擔憂也是越來越大,目前朝鮮半島無核化已經(jīng)成為了當前韓國政府的首要政治目標了。
而且韓國政府一直認為,朝鮮半島實現(xiàn)無核化是對整個東北亞負責。李在明在專訪中也表示,朝鮮半島和平與穩(wěn)定不僅關系到韓國自身,也關系到包括日本、中國和俄羅斯在內(nèi)的東北亞地區(qū)的和平與穩(wěn)定。
而為了這個目標李在明不惜對朝鮮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認為北極航道開發(fā)項目有望為美、俄、朝、韓、日五方合作創(chuàng)造機會。
這也是他為何此次打破韓國27年來的歷史把首訪目的地選在日本而不是美國的原因之一。他認為日本與韓國在面對朝鮮核問題時有著相同的處境,所以他想先溝通日本與韓國站在一邊,再與美國達成共識。
雖然李在明的想法很美好,但是朝韓關系的現(xiàn)實卻很骨感。我們開頭講到的那句話就是金正與對李在明此舉的批判與評價,這也是為何金與正會對李在明有這樣的評價的原因。
而李在明除了對朝韓關系以及半島核問題的評價之外,還對中韓關系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第一,前面我們提到李在明想要拉朝鮮入伙北極航道的合作,但是李在明都不愿意把中國拉進這個合作之中,其原因有兩個:
【鳳凰衛(wèi)視相關報道截圖】
1、中美博弈。李在明對當前國際局勢的認識很“死板”,他認為當前中美博弈的背景下如果在北極航道的開發(fā)與合作中拉上中國,是對美國的挑釁。但是他卻看不明白中美之間既是競爭激烈的對手,也是合作共贏的伙伴。
2、中國與韓國在造船業(yè)上存在利益沖突。中國是全世界造船業(yè)最發(fā)達的國家,其次是韓國。韓國之所以能夠和美國達成美韓貿(mào)易協(xié)議,韓國人自己都認為是他們提出的所謂“讓美國造船業(yè)再次偉大”的項目起到了最大的作用。
而北極航道的開發(fā)最根本、最有利益的地方在哪?根本不在北極航道所能給全世界帶來的物流價值,而在于它能夠重塑全球航運格局。若北極航道被開發(fā)出來,像什么破冰船、郵輪、貨輪等等一系列的訂單就會大量增加,而這筆訂單韓國是要和中國競爭的。
第二,李在明在專訪中專門針對中韓關系做了表述和評價。他說: “韓中兩國地理相近、經(jīng)濟互補,是密不可分的鄰國關系。但是韓中關系兼具競爭、合作、對抗和對立等多重因素,需要綜合考慮,妥善處理”。
李在明一句話里用了4個詞來評價中韓關系,而這4個詞里有三個都是消極的。這表明在李在明的認知中,中韓關系“風險”大于“機遇”。
從上述內(nèi)容中,我們也能看出來李在明是一個聰明人,他懂得如何做才能對他利益最大化,他是一個合格的政客,但距離成為一個合格的政治家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