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〡萍靜的萍
首發(fā)〡萍語文
近聞紹興鄙人故居那尊塑像,竟因指間夾了一支煙卷而遭投訴,言其毒害少年,罪莫大焉。初聞此事,不免汗顏,繼而思之,又覺此事頗可玩味。
此君投訴的是,吸煙果然有害,這是我輩百年前人所不知的。當時只道是尋常物件,猶如書生之筆,農(nóng)夫之鋤,何曾想紙煙里藏著這許多禍害?當年我在《吶喊》自序中寫“困頓中的煙”,寫“煙云”中看人看事,原不過是直抒胸臆,何嘗以教人吸煙為能事?
如今竟以此反面形象示人,誤導后生,實在該打該罵,合該向天下人賠個不是。早知今日,定當戒了這勞什子,多活幾年多罵幾人。
然則細細想來,又覺委屈。我輩生在清末,長在民初,彼時兵荒馬亂,民生凋敝,醫(yī)學亦不昌明,報紙上還登過“老刀牌香煙,益氣補神”的廣告呢。我等凡夫俗子,何能先知先覺?若以今日之明,責昨日之暗,則古人無一可免矣——李白上班該戒酒,關(guān)羽酒后不可騎馬,杜甫須領(lǐng)低保金,岳飛刺字紋身嚴禁入伍,鄭板橋賣畫也得先辦證……如此推究下去,歷史豈不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固然,那投訴君,未有惡意,想必亦是極關(guān)心世道人心的。然則關(guān)心世道人心,未必真正懂得世道人心。世間多少事,亟待濯污揚清,卻偏來管我百年前人指間一支煙。莫非以為少年看了我這煙,便個個要學起來?這般想來,少年倒成了提線木偶,見甚學甚了。那么,《西游記》里的爭斗打殺,《水滸傳》里的拉幫結(jié)派,《紅樓夢》里的你儂我儂,該當何罪?
其實要教少年向善,原不在抹去一切“不良形象”,而在教之明辨是非。若只知藏惡掩丑,則少年一旦見真實世界,反而無所適從。這好比種樹,不教其扎根深處,只將樹上枯枝敗葉修剪干凈,看似美觀,遇大風則必倒。
有人道,名人該做表率,何況我是魯迅。我生平最恨偽君子,若要我扮作圣人模樣,道貌岸然,口不出惡言,手不持煙卷,那還是魯迅么?紀念館中塑我夾煙,無非存真而已。煙之不存,還不如拆除這面墻畫,讓我去城隍廟里做個正襟危坐的泥胎。
我輩倒想戒煙,可惜人死不能復生。倘若古今可以隔空暢敘,倒想再燃起最后一支煙與投訴君相對而坐,談談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談談真實與虛偽,談談寬容與狹隘。只怕此君又會掏出手機,拍個視頻發(fā)圈,配文——驚!大文豪魯迅竟在我面前吸煙。
嗚呼,香煙易滅,人心難改。
都2025了,
你還沒有關(guān)注我的
版權(quán)聲明/原創(chuàng)作品,歡迎分享。禁止抄襲、洗稿、轉(zhuǎn)音頻、轉(zhuǎn)視頻,侵權(quán)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