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
還記得那個憑借豪爽人設圈粉超2000萬的“東北雨姐”嗎?
去年因虛假宣傳被罰165萬、賬號封禁的她,原本正悄悄謀劃復出,卻沒想到,等來的竟是國務院新聞發(fā)布會上的公開點名。
8月25日,國新辦就“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guī)劃”舉行新聞發(fā)布會。市場監(jiān)管總局副局長鄧志勇明確表示,將強化對直播電商亂象的整治,并直接點名“東北雨姐”“三只羊”等典型案例。
消息一出,#翻車網紅還想復活#、#直播帶貨必須嚴管#等話題迅速引發(fā)熱議。不少網友直言:“大快人心!”“別讓‘假人設’繼續(xù)騙人。”
從全網追捧到官方點名,東北雨姐的經歷,堪稱一部網紅人設的“塌房簡史”。
四年前,她以“爽朗東北大姐”的形象走進大眾視野:干農活利落、說話實在,和丈夫“老蒯”的互動也真實有趣。不少網友用她的視頻當“勵志背景音”,稱贊她“正能量”“接地氣”。
人氣巔峰時,她的粉絲數超過2400萬,不僅頻上綜藝,帶貨銷量也節(jié)節(jié)攀升。
然而,去年9月,一場“紅薯粉條打假”卻讓她徹底現出原形。
打假博主將她直播間購買的粉條送檢,結果發(fā)現——號稱“純紅薯制作”的產品,竟不含一丁點紅薯成分,實為木薯混合制品。
信任瞬間崩塌。
更多“黑料”接連被扒:所謂“自產酸菜”實為代工貼牌,視頻中的農村生活全是劇本拍攝,她本人根本不在當地長住……
最終,市場監(jiān)管部門對其開出165萬罰單,賬號予以封禁。
雨姐并非個例。近年來,翻車網紅一茬接一茬,卻仍有人不斷試探底線、謀求復出。
從薇婭偷稅漏稅被查、李佳琦不當言論翻車,到“瘋狂小楊哥”團隊屢陷質量爭議,再到辛巴、潘長江等先后因假貨問題被點名……直播帶貨在創(chuàng)造財富神話的同時,也不斷暴露出虛假宣傳、價格操縱、產品造假等亂象。
為什么明知風險重重,仍有人前赴后繼?
答案很簡單:利益太大,誘惑太難拒絕。
頭部主播動輒年入數億,即便是中小主播,收入也遠超普通人想象。這也導致不少明星、商人紛紛轉型帶貨,試圖從中分一杯羹。
即便翻車被封,不少網紅仍通過徒弟賬號、副號、跨界合作等方式曲線復出。雨姐 herself 也曾試圖通過公益行動、徒弟號帶后綴“恩師東北雨姐”等方式試探回歸。
正因為亂象不斷、罰而不絕,監(jiān)管這一次動了真格。
鄧志勇在發(fā)布會上明確表示,下一步將“強化對直播電商亂象的治理”,完善“黑名單”制度、落實“誰經營誰負責”,從平臺到主播進行全面規(guī)范。
這也意味著,靠虛假人設、演戲炒作、虛假宣傳起家的網紅,或將真正迎來“末日”。
不少網友對此表示支持:
“早該管管了!有些直播間東西不敢吃、價不敢信。”
“支持嚴查!還消費者一個干凈的網絡環(huán)境。”
“不是不讓帶貨,但要帶得實在、帶得誠實?!?/p>
從“野蠻生長”到“強監(jiān)管時代”,直播行業(yè)正在經歷一場洗牌。
說到底,靠騙靠演終究走不遠。
人設會塌、流量會散,唯有真誠與誠信,才是真正不會過時的“流量密碼”。
東北雨姐能否復出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那個憑幾句口號、一場演技就能輕松撈金的時代,正在慢慢結束。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