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于中國國乒這邊所有的參賽費用都是國乒出,而獎金如今是球員全額拿走,教練員的獎金由乒協(xié)支付的情況,外協(xié)的球員就沒有如此的幸福了,比如說日本乒協(xié)這邊。
因為WTT是商業(yè)性的比賽,所以日本乒協(xié)并不會為日本乒協(xié)的球員參賽買單任何費用,球員完全需要自掏腰包去參加比賽?吹竭@里,或許很多球迷會認為,既然是自掏腰包,日本球員為何要參加呢?原因很簡單,如今的大賽都是按照世界排名參賽的,而想要參賽就需要參加WTT比賽賺取排名積分,所以這些外協(xié)球員就只能通過聯(lián)賽去賺取更多的錢,然后來報名WTT比賽,這也是此前非洲一哥阿魯納會吐槽WTT的原因。
參加一次WTT比賽是賺錢還是賠錢呢?如果成績好,肯定是賺錢,像孫穎莎這一次奪冠,單單是女單就有10萬美元的獎金,無論怎么算,孫穎莎都是賺錢的,可是當成績不好,還需要自掏腰包的時候,像日本的張本智和這樣的就要賠錢了。
為什么呢?此次的WTT歐洲大滿貫賽,張本智和在八分之一決賽輸球,最終排名在16強,而按照賽會的規(guī)定,16強的獎金是9000美元(折合人民幣6.4萬左右)。不過這筆錢張本智和需要繳給日本乒協(xié)20%、個人所得稅20%以及團隊的費用等等,最終張本智和拿到手也就是4050美元(折合人民幣2.8萬。)
那張本智和參加一次比賽需要花費多少錢呢?根據(jù)日本乒乓球權(quán)威媒體《桌球王國》的曝料,日本國乒球員參加WTT賽事單站的成本高達60萬日元(折合人民幣2.9萬左右),如果球員還有專屬教練或者陪練,費用將來到120萬日元(折合人民幣5.8萬),而張本智和的情況顯然是后者,因為他有屬于自己的教練,這也意味著他的成本是5.8萬這一檔,而按照此戰(zhàn)張本智和最終受益只有2.8萬,這也意味著參加了WTT歐洲大滿貫賽的張本智和單單是這一站比賽就賠掉了3萬人民幣,也難怪輸球后,張本智和如此的肉疼,這一把不僅沒有賺到錢,還虧了不少,不過有的時候,這樣的制度其實也是有好處的,比如說球員會更加珍惜比賽機會,而不是像我們某些球員,每一次輸球就是說一句“下一個賽場見”就完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