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杰生為打消外界疑慮,“真心表白”中國,但是我們最想聽的解釋,他卻只字未提。
最近,美國和印度之間的關系出現(xiàn)了一些摩擦,甚至可以說是爭吵不斷。從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開始,美國對印度的態(tài)度就有些不友好,特別是在貿(mào)易政策、能源合作以及地緣戰(zhàn)略上,特朗普政府顯然對印度有些咄咄逼人。
(特朗普不斷施壓印度)
但印度呢,也不是一個好惹的角色,該國在全球舞臺上的“自我主義”,也讓美國感到棘手。
特朗普為何針對印度?首先,他試圖把印度變成另一個“英國”。
特朗普曾希望印度能迅速簽下一份對美國更為有利的關稅協(xié)議,他原本以為印度會聽話,畢竟他認為莫迪會順從于他的要求。然而,事實證明,印度并不是一塊可以隨意拿捏的橡皮泥。
在關稅政策上,特別是特朗普想要印度開放農(nóng)業(yè)和乳制品市場,并承諾對美國投資數(shù)千億美元時,印度態(tài)度堅決,絲毫沒有讓步的跡象。
(特朗普本以為莫迪會全面對美國妥協(xié))
兩國想要在短時間內(nèi)達成全面協(xié)議的美夢泡湯,于是特朗普開始施展威脅大法,直言不諱地表示如果這種態(tài)度再延續(xù)下去,將會影響印度至少70億美元的出口。
接下來是石油。印度大規(guī)模購買俄羅斯石油并轉(zhuǎn)賣牟利,這讓特朗普無法淡定。特朗普認為這種做法是在幫助俄羅斯穩(wěn)定經(jīng)濟,并加劇烏克蘭局勢緊張。對于特朗普來說,這就是赤裸裸地在幫普京的忙。所以他向印度下了最后通牒——如果繼續(xù)這樣,就加征印度關稅。
說到這里,不得不提印度的“戰(zhàn)略自主”原則,這也讓美國有些頭疼。印度在國際事務中,盡可能用自己的辦法,在各方之間來回游走,進而從中受益。這種策略對于同美國的關系來說可不好辦,因為美國期待印度減少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多買一些美國的能源產(chǎn)品。
(印度外長蘇杰生訪俄,和普京見面)
但是,印度不愿意妥協(xié),還一再強調(diào)“能源自主”是其基本國策,哪能說改就改?所以,這又讓特朗普非常苦惱。
最后,還有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美印之間的巨額貿(mào)易逆差。這個數(shù)字接近1000億美元,特朗普一直想通過關稅壓迫,逼印度開放市場。于是,他拋出了一個加征高關稅的大招。
可是,印度在能源和農(nóng)產(chǎn)品等領域表現(xiàn)得就是不妥協(xié),特朗普于是又加上一道“罰單”,把稅率提升到50%。
就在美印關系劍拔弩張的時候,印度卻和中國悄然走近。莫迪訪華計劃早已安排好,而王毅外長也提前踏上了印度的土地,雙方達成了不少共識。這樣的外交互動,被許多人認為是美國對印度施壓后的連鎖反應。
(蘇杰生)
不過印度外長蘇杰生卻對此并不認同。他認為把中印關系的發(fā)展,當作是印美關系變化的直接反應,是一種“錯誤的分析”。蘇杰生強調(diào),中印關系是一種長期發(fā)展趨勢,并不是因為某個特定國際事件而改變的。
其實上,蘇杰生不解釋還好,一解釋反倒引起外界更多的議論,因為從中印近幾年的分歧問題來看,印度顯然做的不夠好,但中方卻一直保持著包容態(tài)度。既然蘇杰生強調(diào),和中方交好,不是因為美國的緣故,那唯一一種可能,無外乎就是印度現(xiàn)在想主動示好中國了。
可是,即便蘇杰生是這種意思,但是我們想聽的話,卻遲遲沒有等到他的解釋。
事情緣由是前不久,王毅外長訪問印度期間,印方明確表示“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隨后有印度官員澄清,印度所謂的“對臺立場”沒有變化。這種模棱兩可的態(tài)度,不僅削弱了中印關系發(fā)展的積極氛圍,也揭示出印度在對待臺海問題上的真實邏輯:制造模糊空間,從而盡可能加大和臺灣的合作。
(王毅外長訪印,和蘇杰生會晤)
作為接待王毅外長的印度高層之一,蘇杰生自然是清楚印方說了什么的,但是在這次談到中印關系時,蘇杰生卻沒有證實中方通報消息的正確性,很可能是想通過模棱兩可的措辭,回避明確做出針對臺海問題的承諾。
從這一點上看,我們就不能過于相信印度,畢竟如果連我們的核心利益都不了解的話,那又何談和中方友好接觸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