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長 36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7分鐘
青少年的壓力問題已成為當前不容忽視的社會現(xiàn)象。除學業(yè)壓力外,青少年還面臨著來自家庭、社會的壓力,以及同伴交往的困惑、網(wǎng)絡社交的負面影響等。同時,即將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既渴望獨立探索世界,又因自我認知的局限和情緒的波動容易陷入困境。這些壓力嚴重影響著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全面發(fā)展,亟待社會各界重視并尋求解決之策。
面對學生成長中的共性問題與自我發(fā)展需求,以及傳統(tǒng)德育實踐中存在的學生主體性缺位問題,北京市育英學校從“聊天”入手,在社會情感能力培養(yǎng)框架下進行思考和探索,構建了以對話交流為核心載體的“聊天課程”,引導學生在交流中理解他人想法、表達感受,鍛煉同理心,培養(yǎng)溝通能力,同時在問題討論中釋放情緒壓力,提升情緒管理和人際交往能力。
探形
從班級局部試點走向全校課程化實施
2023年,育英學校初中學部開啟了聊天課程探索之旅。課程開始在五四制初中一年級一個班試點,逐步推廣到初一年級10個班,2024年在全校各學段實施,取得顯著育人效果。從初期的方案設計,到課堂實踐,再到目標優(yōu)化,通過三輪實踐逐步完善、深化,形成青少年心理健康課程新樣態(tài)。
為了打造一門真正符合學生需求、充分發(fā)揮育人價值的聊天課程,學校成立了由主管副校長主要負責,由初中課程部及部分心理教師、語文教師和班主任組成的課程研發(fā)團隊。我們針對初一年級480名學生展開了問卷調查,梳理出學生心中“聊天課”的兩種典型樣態(tài):一種是“自由派”。學生向往開放自主的交流空間,期待與好友在校園里漫步聊天,打破班級界限,在無拘無束的氛圍中放松心情。其聊天內容可以是生活中的各種趣事、興趣愛好,以及內心的想法和感受等,核心訴求是通過自由交流釋放壓力。另一種是“實用派”。學生關注聊天的功能性,希望“有專業(yè)教師引導討論”“圍繞特定主題解決矛盾”“學習溝通技巧與培養(yǎng)情商”,以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形式展開,目標指向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關注聊天的功能性,希望通過聊天解決矛盾、學習知識等。
通過調研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在成長中確實有交流的需求并有很多想和同學交流的話題。基于調研結果和學生的實際需求,我們在一個班開展第一輪試點,采用“自由分組+自選話題”模式,鼓勵學生圍繞人際交往、興趣愛好等展開交流。有一次,一個小組聊的是學樂器的經歷,正聊得興起時,一位同學突然拿出隨身攜帶的口琴即興吹奏起來,其他同學和著旋律唱起歌。這種生生的互動,伙伴間積極正向的啟發(fā)和影響,讓我們更加堅信聊天課程的價值。
在第一輪試點中,我們摸索出聊天課程實施的基本形式,初步確定聊天課程的優(yōu)化方案,提出了“‘聊主’主導制”,由學生自主確定主題、地點與規(guī)則,確定了聊天課基本流程“話題征集-確定聊主-同學報名-暢聊-評價反饋”,開啟了課程形態(tài)的專業(yè)化探索。
立體
聊天課程的體系化建構
第一輪實踐表明,學生對“自主選擇話題與分組”高度認同,催生了團隊“學生作為課程建構主體”的理念;而“期待與喜愛的老師聊天”的呼聲,則為后續(xù)拓展多元聊天對象(同伴、學長、家長、教師)指明了實踐方向。在第一輪探索總結的基礎上,我們在初一10個班開展聊天課程體系化建構的第二輪實踐。
1. 課程環(huán)節(jié)的優(yōu)化
在本輪實踐中,聊天課程的形式以“以聊主導”的小組聊天為主,課程的地點也由教室擴展到校園各處。有趣的話題和輕松的形式有效激發(fā)了個體主動性,不少學生從“旁觀者”慢慢轉變?yōu)椤皡⑴c者”。這讓我們深刻認識到,聊天課程的核心特質是開放性,這不僅體現(xiàn)在空間與話題的自由選擇,更在于通過全員“互動”激活每個學生的參與動能。當然,我們在這一輪實踐中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如聊主準備得不充分,容易跑題;有些學生參與度低等。為此,我們進一步梳理完善了課程實施的基本流程,增加了聊主備課、給組員準備任務兩個環(huán)節(jié),將基本流程確定為“話題征集-確定聊主-聊主備課-同學報名-組員準備任務-暢聊-評價反饋”,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無話可聊或小組成員參與度低的情況。
2. 評價機制的創(chuàng)新
為了了解學生在聊天課程中的參與、體驗情況,我們根據(jù)每個班的情況設計評價單,實現(xiàn)一班一單。聊天課程強調全員沉浸式參與,以生生互動為主,因此評價的主體也是多元的,采用自評、互評和師評相結合的方式。其中,自評側重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對話題的體驗以及在聊天過程中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有效評價的引領。有效的評價能夠引領學生在聊天過程中看見自己、看見他人,在不斷地察覺中調試自己的情緒,提升情緒管理和人際交往能力。
3. 育人目標的精準定位
第二輪實踐之后,學校組織團隊成員進一步梳理、明確并細化了聊天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
一是促進溝通,提升心理健康水平。通過使用有效的溝通技巧,減少溝通障礙,營造積極的溝通環(huán)境,進而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是促進思考,以智慧駕馭情緒。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興趣,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同時注重培養(yǎng)情緒智慧,幫助他們用理性的思考來理解和調節(jié)情緒,實現(xiàn)情緒與思維的和諧統(tǒng)一。
三是學會包容,建立良好關系。引導學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觀點和文化,培養(yǎng)包容心,從而幫助他們建立積極、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
目標確定之后,團隊成員開展了第三輪實踐。在本輪實踐中,我們重點關注學生參與的過程與收獲。例如:聊主小Z同學在聊天課上組織組員討論的話題是“如何說服家長支持自己做手工和做甜點的愛好”,小組在討論中分析了家長不支持自己愛好的原因:一是會導致家里物品擺放混亂;二是活動占用時間較多,影響學習。針對以上原因,小組成員進一步討論調整溝通方式,認為可以向家長保證在做完活動后自己將物品收拾整齊,并合理分配時間;同時,和家長溝通時要注意語氣和態(tài)度,保持禮貌。通過本次學習討論,大家學到了正確溝通、合理解決問題的方法。
通過一個個鮮活案例,我們看到學生學到的知識技能并非來自預設的教案,而是在師生、生生的即時互動中自然“生長”出來的。這種現(xiàn)場生成性恰恰是聊天課程突破傳統(tǒng)德育框架的關鍵:在自由開放的聊天場景里,學生基于真實需求拋出話題,在觀點碰撞中解決困惑、重構認知。
聊天課程的“生成性”還體現(xiàn)在評價與反思環(huán)節(jié)的動態(tài)建構。學生在自評中察覺情緒變化,如“我從未發(fā)現(xiàn)自己如此渴望表達”;在互評中捕捉同伴亮點,如“我注意到他傾聽時始終保持微笑”;在師評中獲得價值引領,如“你們的溝通方案體現(xiàn)了責任意識”……這種即時性的總結與反思,讓每一次聊天都成為認知迭代的節(jié)點,使課程從帶有探索性質的實驗性活動發(fā)展為可持續(xù)生長的經驗系統(tǒng)。
我們對本輪聊天課程實施成效進行調研,結果顯示有83.52%的學生喜歡聊天課,76.63%的學生認為聊天課能解決自己的困惑和問題。聊天課程讓學生在聊天場景中學習和成長,積累經驗、獲得知識、提升技能。同時,教師把課程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推動學生從“旁觀者”向“參與者”轉變,通過表達分享、自我調適等方式,在沉浸式體驗中收獲成長。
深耕
聊天課程的創(chuàng)新拓展
每次聊天課結束后,學生都會問“下一次聊天課是什么時候”。2024年,聊天課程正式融入育英學校的班會課程體系,聚焦于社會情感力的培養(yǎng),每月一次定期開展。團隊成員也在實踐中不斷創(chuàng)新聊天形式,通過多元形式突破育人邊界。例如:在場景融合方面,將聊天課延伸至家校共育,在家長會中嵌入小組聊天,構建多維溝通場域。在跨年級互動方面,開展“學長領航”聊天,促進不同學段學生的交流和經驗傳遞。在心理療愈創(chuàng)新方面,開展“煩惱派對”角色扮演活動,通過“探險家-解語花-治愈者-研究員”的角色分工引導學生在換位思考中實現(xiàn)情緒療愈。
這些探索使聊天課程從單一的班級活動發(fā)展為涵蓋生生、師生、家校、跨齡互動的立體化課程體系,充分激活了同伴影響、混齡交往、代際溝通與多元角色引領的教育潛能。同時,在班級育人的生動實踐中,教師成為“課程設計師”,以聊天課程錨定學生成長困惑與班級管理痛點,將教育智慧與創(chuàng)新靈感深度融合,大膽創(chuàng)新課程形式。從內容設計到活動組織,從互動模式到評價機制,都進行了有益探索,推動聊天課程不斷發(fā)展,使其在班級育人工作中發(fā)揮出更大效能,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目前,育英學校的聊天課程已從教育構想發(fā)展為可復制的育人范式。在學校心理教師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我們進一步明確了聊天課程的四大發(fā)展方向。一是強化理論引領,我們要持續(xù)吸納發(fā)展心理學、社會建構主義等理論,構建科學的課程理論體系。二是優(yōu)化內容體系,我們要依據(jù)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分層設計德育目標,形成階梯式課程內容框架,構建一個讓德育課程目標分步、分層落地的具體路徑。三是推動協(xié)同創(chuàng)新,我們要進一步打破學科壁壘,學科教師可依托專業(yè)特色,在數(shù)學建模的思維碰撞、文學作品的情感共鳴等跨學科聊天中,引導學生在知識遷移中生成新理解。四是實現(xiàn)技術賦能,我們要借助校園網(wǎng)等數(shù)字化平臺,提升課程的開放性,擴大參與度。
未來,我們將通過持續(xù)優(yōu)化課程設計、深化主體參與、強化評價引導,讓每一次聊天都成為學生自我反思的鏡子、同伴互助的橋梁、價值共建的平臺,推動聊天課程從實踐摸索邁向專業(yè)賦能,為新時代德育工作開辟更富生命力的育人新路徑。
校長派投稿郵箱:xzpxzzk@163.com
中央發(fā)文整治形式主義,教育該如何為教師減負
北大招生竟現(xiàn)空檔,選大學的邏輯,正在被現(xiàn)實改寫…
暑期過半,教師新學期備課做好這7件事就夠了
拒做“三拍”型校長
來源|中國基礎教育
編輯丨智庫君
說明丨校長派尊重原創(chuàng),版權為原作者所有,若侵權,我們會及時聲明或刪除。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