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經濟體之間的博弈,究竟誰有資格主導未來?2025年8月,美國對中國低速電動車征收高達1157%關稅,東盟對華貿易額同比增長30%,中國制造業(yè)產值占全球35%,芯片自給率38%。IMF、WTO和瑞銀等多家權威機構最新數據交織在一起,將全球目光聚焦在中美關系的“新冷戰(zhàn)”。新加坡前總理李顯龍一席話,打破了全球輿論的回音壁——“中國不是蘇聯,美國用冷戰(zhàn)套路對付中國注定失敗?!边@場比拼到底有何不同?誰在下一盤更大的棋?
舊劇本為何難以奏效?
冷戰(zhàn)時期,美國通過軍備、經濟、科技和意識形態(tài)多管齊下,最終使蘇聯解體。1980年代,蘇聯軍費一度高達GDP的20%,里根的“星球大戰(zhàn)計劃”讓莫斯科疲于奔命。油價從每桶30美元暴跌至12美元,蘇聯賴以生存的外匯收入瞬間腰斬。美國拉攏西方盟友,封鎖技術出口,蘇聯工業(yè)和農業(yè)逐步陷入困境,最終在1991年分崩離析。
40年后,美國對中國祭出同樣的關稅、科技封鎖、供應鏈制裁,看似舊戲重演,但局勢卻早已今非昔比。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能占全球60%,光是特斯拉上海工廠就貢獻了全球45%的交付量。蘋果80%的供應鏈深扎中國,英特爾、ASML、博世等巨頭都無法割舍中國市場。美國對華芯片封鎖兩年后,華為麒麟芯片重返高端市場,長江存儲232層3D NAND、國產28納米光刻機等技術接連突破。
關稅戰(zhàn)表面上加劇了摩擦,實則令美國企業(yè)和消費者付出巨額代價。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18—2024年間,美國消費者為中國產品多支付了超過1200億美元。通脹壓力推高,美企供應鏈混亂,強行脫鉤反而加劇了美方的困境。美媒甚至直言,脫鉤就是讓波音斷供稀土,讓華爾街損失數萬億美元市場。2025年,針對低速電動車的1157%關稅,直接導致相關領域投資信心下降,美企紛紛游說放寬限制,貿易戰(zhàn)的“高潮”幾乎變成了鬧劇。
區(qū)域格局與產業(yè)鏈
蘇聯崩潰的一大根本原因在于其經濟高度依賴能源出口,極端脆弱。中國則早已打破這一局限。2024年,中國制造業(yè)產值全球第一,具備完整全產業(yè)鏈,從手術針到航空母艦全譜系自主可控。東盟對華貿易額首次超過美中貿易的50%,中國對東盟出口激增30%。一帶一路已鏈接150多個國家,非洲、東南亞等地的高鐵、電站、港口遍布中國企業(yè)身影。
美國試圖通過“印太戰(zhàn)略”拉攏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盟友,強化亞太軍事存在。2023年,美國軍艦在南海、東?!白杂珊叫小贝螖低黄瓢俅?。即便如此,東盟國家在貿易和投資上集體選擇沉默,菲律賓在仁愛礁挑釁時,周邊國家未有響應。越南批準華為參與5G,馬來西亞堅持對華出口芯片,現實利益壓倒了地緣政治壓力。
西方提出的科技脫鉤,現實中處處受阻。ASML公司29%營收來自中國,德國大眾追加20億歐元在華研發(fā)。全球供應鏈已經深度交錯,沒有任何一方能輕易割斷這種連接。美國對華“芯片與科學法案”雖投入520億美元,但中國芯片自給率已達38%,產業(yè)鏈韌性遠超外界想象。
軍事與民族凝聚力
冷戰(zhàn)時期的蘇聯,軍備擴張最終拖垮了經濟體系。1980年代蘇聯軍費占GDP比重高達17.5%,社會民生嚴重滯后,內部不滿情緒高漲。蘇聯解體后,15個加盟共和國各自獨立,民族矛盾激烈。
中國則展現出完全不同的圖景。2023年,中國軍費約1.66萬億元,僅占GDP的2%。海軍發(fā)展迅猛,三艘航母下水,無人機技術全球領先。更重要的是,56個民族在抗災、脫貧等關鍵時刻展現出驚人凝聚力。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評價,中國的民族凝聚力“極其可怕”,一旦發(fā)生全面沖突,受傷的不只是中國。
軍事圍堵與科技脫鉤同步推進,美國希望通過“卡脖子”實現技術遏制。華為、長江存儲、大疆等企業(yè)卻在壓力下逆勢突破。2024年,華為昇騰910B芯片性能直追英偉達A100,大疆全球無人機市場份額升至85%。每一次禁令,都成了中國自主創(chuàng)新的催化劑。
蘇聯最終因體制僵化、資源錯配、民族離心而崩盤。中國通過市場化改革,釋放出強大創(chuàng)新活力。民營企業(yè)、國有龍頭、科研院所三位一體,形成了遠超蘇聯的產業(yè)彈性和創(chuàng)新效率。美國推動的高科技脫鉤,在實際操作中反成“攻關清單”,中國科技企業(yè)反而加速自主化。
李顯龍的警示與小國智慧
新加坡作為亞洲中立小國,既是大國競爭的“前哨”,也是全球經濟的風向標。2025年,新加坡經濟增速降至1.8%,成為大國博弈下的直接受害者。李顯龍在2023年亞洲前瞻峰會、2024年新加坡海事周等多次公開場合直言:美國對華戰(zhàn)略套用冷戰(zhàn)劇本必然失敗。中美根本認知存在巨大分歧,強行脫鉤只會引發(fā)80年來未見的全球貿易動蕩。
李顯龍卸任后仍奔走于中美之間,推動務實合作。他建議中美在氣候治理、防疫等領域建立信任基礎,再逐步化解政治矛盾。在他看來,大象打架,小草遭殃。新加坡樟宜基地停泊美軍艦,卻堆滿中國集裝箱,安全依賴美國,經濟卻離不開中國。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在美中之間做出理性選擇,不因外界壓力而輕易選邊站。
李顯龍的觀點已得到權威數據驗證。2025年,多份國際報告顯示,全球供應鏈的再平衡并未將中國排除在外。美國自身債務高企,軍費擴張反而加重財政壓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研究表明,美國對華貿易政策反噬效應明顯,通脹持續(xù)、企業(yè)利潤下滑、投資信心波動。
未來的棋局,屬于誰?
世界不會簡單重復歷史。美國對蘇聯的“組合拳”能否直接復制到中國身上,已被現實數據和權威分析徹底否定。中國的體量、產業(yè)鏈、創(chuàng)新能力、全球影響力,都遠超蘇聯當年。美國推動的冷戰(zhàn)劇本,在全球化、數字化、產業(yè)深度交融的今天,愈發(fā)力不從心。
中美博弈進入2025年,全球經濟、科技、地緣格局全線重塑。最新數據和實地調查都顯示,貿易壁壘與科技脫鉤只會制造更多不確定性。李顯龍一語道破真相——“中國不是蘇聯”,中美競爭注定是全新棋局。
新格局下,誰能跳出舊地圖,誰就有資格主導未來。這不僅是大國的命題,也是全球所有國家的共同挑戰(zhàn)。未來的棋局,屬于那些真正能理解變化、善于創(chuàng)新、善于合作的參與者,而不是靠復制過往成敗經驗的“舊棋手”。
參考資料:
1.李顯龍諍友般直言“看衰中國極不明智,中美均應順勢而為”,中方一向從善如流,美方會聽勸嗎?——讀特新聞
2.為什么貿易戰(zhàn)沒有出路——經濟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