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剛說有人要挨板子,今天尾盤就跳水,A股真的要到頭了?本篇將從三方面給大家梳理,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fā),另外本文最后一部分的提示很重要,大家不要忘記。
一,咋就跌了?
跌其實是很正常的,昨天我就說了,四月份開始的這輪行情都沒有得到官方的祝福,不是說上面不愛股市,恰恰是因為偏愛,所以不希望太多人進去,所以當我聽到,今天有人說,80/90后等著95/00后進場給自己解套,卻遲遲等不來援軍,因此行情要涼涼,聽得我都笑了,誰說現在的Z世代不炒股,他們只是換了個方式而已,看看過去的這個月新基金的發(fā)行速度,你就知道有多少錢在搬家了。
如果說老韭菜都在股市里套著,那么買新基金的又是誰呢?所以這種制造焦慮的聲音根本不用聽。之所以會調整,就是因為我剛才說的,不希望漲得太快,于是乎今天一早,昨天漲的最兇的科創(chuàng)50的波動率就被摁在地板上反復摩擦。
另一方面,距離中報發(fā)布還剩下最后三天,爛魚臭蝦們終歸還是要出來見人的,但凡有一個有點超預期,市場情緒也可能被帶動下,至少有資金出來避險這是很正常的。但是這些都不能說行情要結束了。
行情是否結束,就看央媽怎么打A股這張牌,眼下美股還沒有開始跌,如果再跌一跌,那么效果會更好,注意最近老川幾次談到東大的時候的表態(tài),反復說我們關系很好,我要來訪問,這都是套詞,但也說明,他知道其中的利害關系,可不是像日韓這樣讓他隨便拿捏得,你能說最近A股的表現對他們沒有壓力?你感受不到,華爾街可是坐立難安,否則也不會一個勁說A股還要漲,這種正話反說的伎倆都是華爾街的傳統(tǒng)節(jié)目了。
二,風格切換很明顯
你說這兩天盤面上最大的變化,不就是科技股開始頹勢,而消費股有點開始起來,當然看了今天的盤面,有人覺得漲得都是果鏈啊,果鏈不是消費嗎?不過就是橫跨多個賽道就是啦!
至于說行情是不是要切換風格,其實是有征兆的,這輪行情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抱團」,抱團到什么程度呢?寒王要取代茅臺,這就是極致抱團帶來的效果,給大家算一筆簡單的賬,本月滬深300指數漲了快10個點,為什么呢?因為寒武紀、「易中天」們,本月爆發(fā)了,于是乎滬深300爆發(fā)了,那么這些票有什么特征呢?沒錯,是兩融大戶!
8月份兩融交易額最大的十個股票有6個對滬深300的貢獻極高,換言之,過去一個月行情就是靠兩融資金做起來的,單純依靠兩融資金,顯然是不現實的,所以接下來就看儲蓄搬家的力度,會不會接棒,我也不知道,我所知道的是,只有調整一把,才能看出真?zhèn)巍?/p>
所以,大家發(fā)現沒有,管理層不希望行情漲得太快,新資金也不想去接盤,兩融似乎已經來到了頂峰,三合一,市場需要一波像樣的調整來重新恢復活力,當然前提是央媽允許,現在就看老川是不是配合,如果沒有胡咧咧,那我們就開心了。
風格切換怎么跟?這才是我們現在要考慮的。
三,如何應對風格切換?
不要想著什么內需、科技、順周期,這些事情是我們這些普通老百姓能搞懂的?很多人對于找一只好股票感到苦惱,覺得很難,但實際這是因為你入手的角度有問題,或者說趨同了,其實從做生意的角度出發(fā),真正的好股票都有一個前提,成本可控。就算是被譽為價值投資的典范,巴菲特也很注重控制成本,在他2023年的股東信中就談到了這一點,7年13億買了4億股,折合每股成本是3.25元美元,而從1988年到1994年的7年間,可口可樂公司股價最低是35美元,即便可口可樂早已不是市場中最令人激動的股票,但是憑借著過人的成本優(yōu)勢,巴菲特依舊賺得盆滿缽滿!
所以可不要在拿什么價值投資來說事,就算是價值投資也不妨礙控制成本,任何一個機構投資者,它首先考慮的就是自己的持倉成本是否安全,而多數普通投資者考慮的是什么?是能盈利多少,之所以每次都是我差口氣就要賺錢了,不就是你對成本沒概念嗎!
那么機構的成本如何才能看出來呢?機構成本很難看出來,但我們可以知道哪些行為是機構在做成本,顯然就是在某個狹窄區(qū)間內反復震蕩,只要找出這個區(qū)間,那么機構的成本區(qū)域大致就知道了,于是乎也就不難把握機會了。
由于機構投資者的「交易行為」與散戶是完全不同的,用傳統(tǒng)方法自然是很難識別,但是我們通過大數據統(tǒng)計工具先把所有的「交易行為」數據先保存下來,經過長期的積累后,再通過大數據模型計算,就可以看到不同的「交易行為」特征了,看下面的個股:
這是「四方科技」的「交易行為數據圖」,和傳統(tǒng)的走勢圖相比,圖中橙色柱體就是我用了十多年的大數據系統(tǒng)中反映機構資金活躍程度的「機構庫存」數據,「機構庫存」數據反映了機構資金交易的意愿,如果「機構庫存」數據越活躍,那就意味著參與交易的機構資金越多,機構資金參與的時間也越長。同時為了大家關注交易行為,我特意把K線漲跌給隱藏了。
這只股票是2024年「9.24」行情中很有故事的一只,9月底到10月份漲幅超過40%,而整個10月漲幅比他好的不到200家,算是表現不錯的吧,而且這只股票在當時流動性泛濫,炒小炒差的氛圍中,絕對屬于特立獨行的那一類。畢竟這是一只典型的白馬股,業(yè)績增速始終在10%以上,市盈率還不到20倍,咱不談成長性,光談業(yè)績的穩(wěn)定性,我想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那為啥這只股票做起來了呢?從數據上看的是很清楚的。很明顯,股價尚未啟動的時候,「機構庫存」數據已經開始活躍,說明機構本就有心想做,之后便是壓著股價不動,這不就是典型的在做成本,一旦成本降下來之后,拉升不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嘛!
實際小票也是這個思路,不是說小票都會漲,一定是成本做下來的才會漲,比如下面這只股票:
這只股票就是當時名噪一時的川普概念股「川大智勝」,如今已是帶星,妥妥的純粹炒概念,至于說抄懂王概念,我想這不是第一次了,所以這是一張名牌,但問題何時打出來呢?其實在第一個漲停板之前很多人是不相信的,但是從數據上來看,該股的「機構庫存」數據實際在股價還沒有啟動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活躍了,顯然機構又開始做成本了,一旦成本做下來,就是一路上漲。
但是有些即便是所謂的小盤股也是一路下跌,并沒有因為小盤股的身份得到資金的青睞,就像下面這只股票:
這是「華統(tǒng)股份」,標準的中小盤個股,很顯然,機構幾乎沒有做成本的機會,股價也只能是短暫上漲后繼續(xù)回落。
所以重要的不是炒,而是看機構的成本是否到位!
真相很殘酷,但不知道真相會更殘酷。
本篇就聊到這里,關注老概,隨時隨地帶給你不同視角。
聲明
以上內容來自網絡收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人刪除,同時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敬請知曉。
此外,本人不推薦任何個股,不收會員,沒有社交群,也從不與任何人發(fā)生利益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