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棄
一個自稱“反詐”的前警官,把自己玩成了“反詐笑話”。老陳,曾經靠打擊詐騙圈粉無數(shù),如今卻在直播間里和嘎子哥互撕,最后不得不低頭道歉,還把自己直播賬號玩沒了。這場鬧劇,堪稱網絡流量黑洞的經典案例:開始像維權,過程像碰瓷,結局像翻車。諷刺不?可惜,這不是段子,而是真事。
老陳先是以消費者身份跑去嘎子直播間,花699塊買了一部號稱“酷派X60”的手機。然后他一查,酷派官網沒這型號,當即開火,懷疑是假貨。嘎子哥謝孟偉立馬懟回去,說老陳是蹭流量。兩人隔空互懟,吃瓜群眾拍手叫好。后來酷派突然上架這款機型,老陳一時間沒了底氣,只能出來道歉。更尷尬的是,他的直播間人氣暴漲,開播幾分鐘就超6500人,但很快被平臺以“刻意炒作矛盾博眼球”為由封禁。劇情反轉比電視劇還精彩。
沖突點在哪?一是“維權”與“蹭流量”的界限,二是“公眾人物”該怎么用好自己的影響力。老陳的操作,全程像教科書式的“流量追逐”。真正的維權路徑大家都清楚:買到問題產品,保存憑證,找客服,投訴,甚至報警、找消協(xié)。可老陳不是。他直接把整個過程搬到公開舞臺,先掀起輿論,先造聲勢,再等對方反應。這不是維權,而是造話題。維權講究證據(jù),他卻講究場面。
而嘎子呢?網友早就對他賣假貨、賣劣質產品吐槽不已,標簽都掛在身上了。老陳選擇他開刀,簡直精準選靶。就像有人說的:“嘎子賣了一輩子假貨,唯一一次真貨讓老陳趕上了?!毙w笑,這話真戳中要害。老陳賭對了流量,但賭輸了信譽。
影響在哪?很簡單,三方都贏了一點,又都輸了很多。酷派贏了曝光度,哪怕被罵,大家至少知道它還有個X60型號。嘎子贏了熱度,負面也好,熱度就是變現(xiàn)的資本。老陳贏了短暫流量,他的直播間人氣一夜暴漲。但三方都輸了公信力??崤杀毁|疑產品混亂,嘎子繼續(xù)坐實“招黑體質”,老陳則透支了自己最后的信譽儲備。
這就是關鍵變量:身份。老陳不是普通人,他是“反詐警官”的前身份。他能火,是因為人們信他,覺得他講的是真相、是正義。可他這一回,像極了一個“網紅”,不是在幫消費者說話,而是在給自己制造流量。網友要的是真維權,不是看你演真人秀。當公眾發(fā)現(xiàn)“反詐”的光環(huán)只是包裝,發(fā)現(xiàn)所謂“正義”只是直播劇本時,那份信任瞬間崩塌。失去信任的人,還能在輿論場混多久?
老陳沒輸在事實,輸在方式。他沒錯在買手機、沒錯在懷疑、沒錯在質疑,但錯在沒證據(jù)先開火,錯在用直播間代替監(jiān)管渠道,錯在把維權玩成娛樂。這個時代不缺熱鬧,但真的很缺信任。老陳若繼續(xù)走這條“流量優(yōu)先”的路,不僅會被平臺封殺,還會被網友拋棄。
這事給所有自媒體人敲響警鐘:流量是蜜糖,也是毒藥。你可以靠它火,但別把它當飯吃。尤其是那些帶有公共身份殘影的人,更要小心。責任越大,底線越高。否則,一旦玩砸,不是“翻車”,是“車毀人亡”。老陳的案例,就是一個赤裸裸的反面教材。
最終,這場戲讓人明白一點,流量可以給你一時的掌聲,但給不了你一生的信用。公眾需要的,不是一個會制造沖突的“反詐主播”,而是一個能用證據(jù)、用責任感守護他們的“反詐斗士”。老陳,如果你忘了初心,那就別怪觀眾忘了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