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國民黨政府的貪污腐敗問題是人盡皆知的丑聞,就連蔣介石晚年都曾感慨說國民黨敗亡的直接原因就是腐敗。
但就是在這個絕大多數(shù)高官都忙著中飽私囊、想著升官發(fā)財?shù)母嗾?,卻有兩個耿直之人不在乎自身利益,為了國家的未來而浴血奮戰(zhàn),百死無悔。
他們的所作所為,就連我黨潛伏的紅色特工郭汝瑰都佩服不已。
這兩個“另外”的國民黨將領(lǐng)到底是誰?他們的結(jié)局又如何呢?
一、從未動搖過的紅色戰(zhàn)士
郭汝瑰是我黨安插進國民黨內(nèi)部最大的紅色特工,曾官至國防部作戰(zhàn)廳長,傳遞出了非常多重要的絕密情報。
但卻很少有人知道,他為了恢復自己的真實身份,在敵人的陣營中待了整整十五年。
這一切還要從1930年4月的中原大戰(zhàn)說起。
當時23歲的郭汝瑰已經(jīng)入黨2年,正在堂兄郭汝棟麾下?lián)为毩⒙靡粓F三營營長。
由于堂兄郭汝棟日趨反動,完全成為了蔣介石的打手,所以郭汝瑰決定配合紅軍游擊隊搞一場暴動,趁機率部起義。
結(jié)果由于聯(lián)絡(luò)出現(xiàn)了問題,導致雙方?jīng)]有溝通好,打了一場敗仗。
這場仗不但讓郭汝瑰的部隊死傷了一大半,他自己也中槍住進了漢口同仁醫(yī)院。
等郭汝瑰從醫(yī)院出來的時候,三營已經(jīng)被撤編,他也徹底和黨組織失去了聯(lián)系。
無奈郭汝瑰只能去日本留學,準備謀定而后動。
郭汝瑰的想法并沒有任何問題,但他卻漏算了日本人的狼子野心。
“九一八”事變爆發(fā)后,義憤填膺的郭汝瑰結(jié)束了自己的學業(yè),匆匆回國,陰差陽錯的成為了陸軍大學第十期學員。
郭汝瑰在陸大的成績非常好,再加上是黃埔五期的學員,所以很快便入了學長陳誠的眼。
在這個土木系大佬的提攜和舉薦下,郭汝瑰獲得了不少展示自己的機會,慢慢躋身進了國民黨高級將領(lǐng)的行列。
權(quán)力的不斷增大沒有讓郭汝瑰感到高興,反而讓他每天都如履薄冰。
這是因為郭汝瑰清楚只有共產(chǎn)黨才能救中國,靠著國民黨高層一眾尸位素餐的廢物,國家只會滅亡的更快。
為了和組織取得聯(lián)系,郭汝瑰冒著暴露的危險,多方打聽黨組織的下落。
最終在1945年4月,經(jīng)由地下黨員任廉儒介紹,郭汝瑰見到了中共中央南方局負責人董必武,這才恢復了黨員身份,開啟了自己傳奇的特工人生。
長期在國民黨中樞工作的郭汝瑰見慣了高層的丑惡嘴臉,對這些只知道撈錢和爭奪權(quán)利的廢物充滿了厭惡。
除了必要的工作應酬,特立獨行的郭汝瑰從來都不正眼去看這些庸碌貪婪之輩。
但有兩個人郭汝瑰一直都另眼相看,對他們的舉動十分佩服,這兩位又都是誰呢?
二、赤膽忠肝的“和平將軍”
張治中是郭汝瑰佩服的第一個人。
這位出生于1890年的國民黨元老級人物有文化,有閱歷,有抱負,是個堅定的民族主義者。
參加過辛亥革命、護法運動和征閩戰(zhàn)役,光論資歷和蔣介石不相上下。
因為畢業(yè)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步科第三期,1924年的時候被蔣介石邀請擔任黃埔軍校第三期入伍生總隊上校總隊長。
張治中很早就接觸過共產(chǎn)主義思想,黃埔軍校任職的時候曾專門找過周總理,想要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周總理對張治中的到來很歡迎,但由于雙方有約,中共不能吸收國民黨高級干部入黨,因此遺憾錯過了成為同志的機會。
蔣介石對張治中非常看重,掌權(quán)之后讓其擔任了軍事委員會航空局局長、航空學校校長、軍事處處長、第二師參謀長、廣州衛(wèi)戍司令部參謀長、國民黨黃埔軍校第四屆特別黨部執(zhí)行委員等職務(wù)。
這種事情放在其他國民黨高官身上,可能每天只會想著討好蔣介石,順帶再借身份之便中飽私囊。
但張治中并沒有這么做,教書的時候他勤勤懇懇,從不懈怠,是最負責任的教員之一。
帶兵的時候他軍紀嚴明,賞罰有度,絲毫不貪戀權(quán)勢,每次打完仗總會第一時間到蔣介石那里交接兵權(quán)。
這一點是非常難能可貴的,要知道在國民黨政府中,想要有權(quán)有勢,就一定要有兵權(quán)在手。
其他的人為此削尖了腦袋想要擴大自己部下的數(shù)量,只有張治中對此不屑一顧。
身為蔣介石的嫡系,張治中從始至終都沒有敵視過共產(chǎn)黨,一直都在為國家的統(tǒng)一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每次只要兩黨有和談的機會,張治中一定是最積極的那個。
為了促進和平,1944年的時候張治中和王世杰代表國民黨,同中共代表林伯渠先后在重慶、西安進行談判。
雖然這次的談判沒有成功,但張治中所做的努力讓共產(chǎn)黨方面都欽佩不已。
1945年的時候,又是他主動請纓,到延安去迎接毛主席和周總理等人到重慶展開談判。
毛主席非常欣賞張治中一心為國的理念,曾親口夸贊張治中,說他為和平奔走是有誠意的。
重慶談判后,張治中陪同并為寫毛主席送行
解放戰(zhàn)爭爆發(fā)以后張治中因為主張和平談判被蔣介石多次冷落斥責,但他從未改其志。
1949年國民黨政府已經(jīng)危在旦夕,蔣介石為了爭取一線生機,假惺惺的再次表示想要和談。
張治中明知道這是蔣介石等人的緩兵之計,但還是義無反顧的來到了北平。
周總理不愿意眼睜睜看著這樣一位赤膽忠肝的愛國人士為蔣介石陪葬,勸說他留在了北平。
這才讓張治中徹底脫離了蔣家王朝的泥潭。
張治中的一生都在為國家的統(tǒng)一而奮斗,就算是國民黨政府對他百般詆毀,各種人身攻擊,他都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
1969年4月6日,擔任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wù)委員會副委員長的張治中在北京病逝,享年79歲。
生命的最后時刻,張治中依舊在為實現(xiàn)新民主主義和國家的領(lǐng)土統(tǒng)一而奔走。
郭汝瑰曾在回憶錄這樣寫到:
當我作為張的助手后,竟為他不辭勞怨,為求和平而努力的精神所感動,而佩服他了?!豆旯寤貞涗洝|北停戰(zhàn)協(xié)商》
三、保下北平的抗日功臣
郭汝瑰第二個所佩服的人就是北平和平解放的功臣傅作義。
晚年的時候郭汝瑰曾感慨,說傅作義真的很了不起,連他一開始也沒有想到對方能夠真的做出如此偉大的義舉。
1895年6月27日生于山西省運城市的傅作義少年有為,15歲的時候就響應辛亥革命的號召,以學生排排長的身份到娘子關(guān)抵御清兵。
23歲從保定軍官學校第五期步兵科畢業(yè)后,傅作義回到老家,投身閻錫山的晉軍,開始了自己傳奇的戎馬生涯。
傅作義天生就是為疆場而生的軍人,抵御外敵、保家衛(wèi)國是他刻在骨子里的堅持。
“九一八”事變爆發(fā)的第十天,傅作義不顧國民黨高層的沉默,與宋哲元等50余名北方將領(lǐng)聯(lián)名通電:
“呼吁全國各方團結(jié)一致,同舟共濟,群策群力,共同奮斗”。
縱觀整個抗日戰(zhàn)爭,傅作義是晉軍中最激進、最能打的那一撮人。
1936年11月8日,傅作義不滿蔣介石的忍讓退避政策,秘密召開會議。
在會上,他慷慨激昂的表示:
“日寇占我察北,又犯我綏東、綏遠,是我全軍將士的恥辱。愛國軍人守土有責,我們一定要打!”
“岳武穆38歲壯烈殉國,我已過了38歲,為抗日死而無怨?!?br/>
4天之后,傅作義親臨集寧前線指揮,奮戰(zhàn)12個小時將日寇5000多人打的潰不成軍。
日寇全面進攻山西的戰(zhàn)役打響后,傅作義明知不可為,但還是挺身而出,毅然請命兼任太原守備司令部司令,準備和敵人血戰(zhàn)到底。
五原大捷中傅作義指揮部隊全殲小鬼子特務(wù)機關(guān),并擊斃日寇水川伊夫中將在內(nèi)的數(shù)百人。
創(chuàng)下了晉軍擊殺小鬼子最高將領(lǐng)的記錄。
解放戰(zhàn)爭爆發(fā)后傅作義因為搶占了張家口受到蔣介石的大力表彰,被任命為華北“剿匪”總司令。
當時的蔣介石自知大勢已去,氣急敗壞之下準備讓傅作義炸掉北平城,給共產(chǎn)黨留下一個爛攤子。
當時傅作義擁兵60萬,但凡他動一點歪心思,北平這座古城是保存不下來的。郭汝瑰在回憶錄更是評價他為“俊杰”:
他是識時務(wù)的俊杰……為保護故都文物,免除了生靈涂炭。——《郭汝瑰回憶錄·親歷三大戰(zhàn)役》
最終傅作義沒有被蔣介石許下的高官厚祿沖昏頭腦,心中存著民族大義的他接受了共產(chǎn)黨提出的和談條件,讓北平得以平穩(wěn)交接。
正是因為傅作義對北平的和平解放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所以毛主席曾公開表示:
和平解放北平,傅作義功勞很大,應該獎他一枚天壇一樣大的獎?wù)隆?br/>
新中國成立后,傅作義擔任水利部第一任部長,勤勤懇懇工作了23年。
期間他曾多次親赴抗洪搶險第一線,為新中國的水利電力事業(y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能夠在最后關(guān)頭放棄抵抗,不計較個人的榮辱得失,讓北平完整保存,這樣的人值得所有華夏兒女佩服和尊重。
1974年4月19日,傅作義因病在北京逝世,和張治中一樣,也將自己的生命定格在了79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