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龍眼熟了,80多個本土品種正掛枝飄香。
唐時東峰廟已栽龍眼,算起來種了1600多年。
千年來精耕細作,良種良法讓技術(shù)全國領(lǐng)跑。氣候土壤湊得巧,才養(yǎng)出果大肉厚的好品質(zhì)。1993年拿過農(nóng)博會銀獎,2008年成地理標志。
80多個本土品種,全國數(shù)莆田存得最多。烏龍嶺焙干香,母樹在郊尾鎮(zhèn)烏石嶺。
水南1號果最大,黃石鎮(zhèn)水南村出的種。油潭本產(chǎn)量穩(wěn),華亭鎮(zhèn)油潭村是老家。松風本晚熟甜,黃石七境村藏著母樹。
立冬本熟得最晚,華亭后楓村能尋到根。
8月底到11月中,不同品種輪著熟。碧葉金果壓枝低,十里外都聞著甜香。有人問,種龍眼咋保證年年果好?
選地得挑近水的紅壤、砂壤,保水保肥。丘陵山地要修梯田,土不跑水不流才穩(wěn)當。
春3-5月、秋8-9月,是栽苗的好時候。選苗得看“三證”全,泥團完好才扛活。
行株距5-6米,肥地疏種瘦地密點。栽前下足底肥,傷根、嫩梢得剪干凈。栽時要扶直,覆土別露根,墩子筑高30厘米。
定根水澆透,稻草一蓋,苗緩得快。疏花疏果學問大,去弱留強果才甜。老把式說,種得久,更要種得巧,種得巧,才能果更甜。
現(xiàn)在有人愁,老品種會不會慢慢沒人種?80多個品種里,有些只留幾棵母樹。
保護老品種,光靠種還不夠,得想新法子。莆田桂圓甲天下,宋代就傳到四方。鮮吃甜津津,焙干更耐存,營養(yǎng)還足。
買桂圓的人多,種龍眼的收益跟著漲。
去年統(tǒng)計,莆田龍眼種了近7萬畝。三大溪流沿岸,滿坡都是龍眼樹。
有人說,這是老祖宗留下的金飯碗。
也有人擔心,天公不作美咋辦?
倒春寒、秋老虎,每年都得防著點。好在現(xiàn)在有技術(shù),提前看天調(diào)管理。想嘗鮮的,8月底到11月都能來。
千年古城里,摘一串,咬一口,甜到心里頭。具體哪個品種最受市場歡迎?
可能得去果園里問問老把式。
想知道更多莆田龍眼的故事?點個關(guān)注不迷路。
文中數(shù)據(jù)參考公開資料,具體以實際為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