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死其鳴也哀”,尤其是對于起于微末、終成大器的成功人士,他們在臨終前的交代,往往道出了人生真諦,若能從中領(lǐng)悟一二,或許人生就能少走十年彎路。比如,大秦帝國的丞相李斯,他在臨終前說的一句話,就說出了人生的終極境遇,只可惜很多人都沒懂。
據(jù)《史記》記載,秦二世二年七月,李斯的人生即將走向終點,這個曾經(jīng)幫助秦國從強國走向一統(tǒng)天下的大帝國的首席設(shè)計師,終于要下線了。李斯與兒子們走出大獄,牽著兒子的手說,“吾欲與若復(fù)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然而,這個年輕時的記憶,竟成了李斯臨死前的最后愿望,但他們卻無緣再繼續(xù),最后李斯與兒子抱頭痛哭,最終李斯被腰斬,三族被夷。
李斯自從輔佐秦王嬴政以來,就頗受嬴政的看重,也正是在李斯的出謀劃策下,秦王嬴政才終于實現(xiàn)了一統(tǒng)天下的夙愿,而李斯也因此位極人臣,在始皇帝在位期間,李斯可謂是風(fēng)光無限、富貴至極,《史記》中說,李斯“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諸公子”,李斯不僅與始皇帝是明君良臣,更是兒女親家,真的是,“當(dāng)今人臣之位無居臣上者,可謂富貴極矣”,此時此刻的李斯,是真正意義上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為什么如此如日中天的大功臣,卻沒有多少年就成為階下囚了,真是感嘆“人生無常,大腸包小腸”?。《钏怪詴绱?,其實都源自于他的自私和自大。
李斯的自私在于,秦始皇駕崩時,已傳下口諭,令扶蘇繼位為君,但李斯在趙高與胡亥的威逼利誘之下,沒有堅持原則,從某種程度上說,他背叛了秦始皇;李斯的自大在于,他自認(rèn)為自己是百官之首,又加上自己勞苦功高,更是與秦始皇是親家,壓根兒就沒把趙高放在眼里。也正是因為李斯的自私和自大,讓昔日聲名顯赫的帝國丞相,最終身死道消、家破人亡。
縱觀李斯的一生,從當(dāng)初楚國的一個管倉庫的小吏,到位極人臣的丞相,再到被夷三族的罪臣,這些都是李斯始料未及的。而李斯的遭遇,正好點醒了很多人不容易懂的哲理。
第一,人生最大的靠山其實是自己,其他人都不是靠山,如果你把別人當(dāng)靠山,那一定會“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第二,人生最大的成功其實是最樸素的愿望,通俗一點說,也就四個字,那就是“平安喜樂”,而不是大富大貴、高官厚祿;第三,人生最大的悲劇在于一直都是為他人作嫁衣,很多人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的很多努力,最后都變成別人的了,正是“前人田地后人收,還有收人在后頭”。
近代文化通儒王國維先生在講到人生三境界時,將“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作為人生的終極境界,其實人生的終極境界,就是歷經(jīng)了“九九八十一難”之后,看透了一切,發(fā)現(xiàn)人生兜兜轉(zhuǎn)轉(zhuǎn)、百轉(zhuǎn)千回,卻又回到了原點,人的平生追求,終究不過是“家財萬貫三餐飯,廣廈千間一張床”。
而李斯在最后家破族滅之時,才發(fā)現(xiàn),人生追求了那么多,結(jié)果其實還不如原來那個默默無聞的起點,假如人生可以重來,還不如與滿堂的兒孫,牽著黃犬,在鄉(xiāng)野路上消遣消遣,雖然沒有大富大貴,但也樂得自在。只可惜,李斯最后的“黃犬之嘆”,將李斯的人生遺憾永遠(yuǎn)定格在那個瞬間。
【本圖文由“尚書臺”新媒體原創(chuàng)出品,作者金蘭,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復(fù)制、翻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