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的畢生積蓄被騙走,你第一反應可能是憤怒地譴責那些境外詐騙組織。
公安部最新公布的統(tǒng)計卻揭示,真正造成重大危害的,往往是隱藏在內部的“蛀蟲”!
這些人濫用手中權力,將公民信息、銀行賬戶以及通信設施,變成了詐騙分子的提款機和作案工具。
這種行為不僅是個別人員的墮落,更是對社會整體信任體系的嚴重破壞!
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多行業(yè)內部人員涉案
2025年7月,山西朔州警方突襲了一處隱蔽窩點。
推開門的瞬間,眼前的場景令辦案人員震驚不已。
24臺小型黑色設備整齊排列,指示燈不斷閃爍。
這些被稱為“貓池”的裝置里,插滿了密密麻麻的電話卡,每臺設備可同時操控數百張卡進行自動撥號、驗證碼接收。
現場查獲的電話卡超過300張,但技術分析顯示,這些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整個窩點關聯(lián)的涉案號碼多達5767張。
更令人震驚的是,被抓獲的12名嫌疑人中,有8人是當地通信運營商的管理人員。
他們利用職務之便,繞開公司實名登記制度,將本應嚴格審核的電話卡輕易交到詐騙分子手中。
通信行業(yè)存在“內鬼”,金融系統(tǒng)同樣未能幸免。
同月,廣東東莞警方在追查網絡賭博資金流向時,發(fā)現了一個異常情況。
一批銀行卡頻繁接收賭博資金,開戶資料表面看沒有問題,但開戶時間集中、辦理網點固定。
循著這條線索深挖,警方鎖定了背后的“黑手”——當地某銀行柜員。
有人找他辦理“黑卡”供賭博團伙使用,他就偽造開戶資料,規(guī)避銀行審核流程,最快時一天能辦理30張卡。
每張卡可獲得500元傭金,短短三個月就非法獲利近10萬元。
但他獲取的“非法收入”,卻讓無辜群眾遭受嚴重損失。
一名普通上班族因工資卡與其中一張“黑卡”有過資金往來,賬戶被凍結。
房租無法支付,房貸出現逾期,原本穩(wěn)定的生活徹底被打亂。
這種現象并非個案,公安部最新通報的數據令人擔憂。
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國共查處“兩卡”犯罪嫌疑人23萬人,摧毀非法開卡團伙5500余個。
內鬼的手段
或許你認為內鬼最多只是販賣你的個人信息賺取小利?其實遠遠不止。
他們的操作可能導致你“從未違法卻被警方調查”,甚至影響征信記錄、限制出行、危及工作。
他們的第一步就是將信任轉化為牟利工具。
銀行職員掌握客戶存款信息、家庭住址,通信行業(yè)人員能看到手機號注冊詳情。
這些本應嚴格保密的敏感信息,在他們眼中卻成了賺錢的資源,只要有買家,他們就敢出售。
福建某廣電網絡站長利用職務便利辦理24張電話卡轉賣,導致多名受害人損失9.4萬元。
有市民因身份證被冒用辦卡,被迫接受警方長達半年的調查。
即便最終洗清嫌疑,仍需多次前往派出所說明情況,核查銀行流水。
親朋好友也不斷質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那種委屈真是難以言表。
除了販賣信任,內鬼還有更隱蔽的手段——利用“正規(guī)”身份掩蓋違法行為,讓人防不勝防。
長沙某銀行經理收受黑中介1.38萬元好處費,違規(guī)辦理20套對公賬戶。
這些賬戶表面上看似正規(guī)企業(yè)賬戶,實則成為詐騙團伙洗錢的通道。
全國十幾起詐騙案的贓款,都是先打入這些賬戶,再通過各種方式轉移至境外。
通信行業(yè)的“內鬼”手段更加隱蔽,其作案方式往往更難察覺。
他們能在后臺私自解除詐騙號碼的封停指令,使這些號碼繼續(xù)撥打詐騙電話。
還有人違規(guī)為詐騙團伙開通“400”企業(yè)電話,受害人看到來電顯示為“某科技公司”或“某金融平臺”,往往放松警惕。
等意識到被騙時,養(yǎng)老錢、結婚彩禮早已被洗劫一空。
國家的打擊措施
無論內鬼如何狡猾、如何隱蔽,都逃不過國家的雷霆手段。
針對這些利用職務便利協(xié)助詐騙的人員,司法機關早已明確立場。
凡是利用職務參與犯罪的,一律從嚴懲處,絕不姑息。
過去一年,已有上千名“內鬼”被依法判刑,刑期普遍在三年以上。
那些違規(guī)發(fā)放貸款達千萬元、造成重大損失的,最高被判處十年有期徒刑。
福建某電話卡販賣站長被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罰款一萬元,并被禁止五年內從事通信行業(yè)。
江西九江某銀行信貸經理張某違規(guī)發(fā)放貸款1000萬元,不僅被判處刑罰,非法所得被全部追繳,還需賠償銀行損失。
除依法嚴懲外,“兩卡”整治工作持續(xù)推進。
自2020年起,“斷卡”行動持續(xù)發(fā)力:出租、出借3張以上銀行卡,將被暫停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等非柜臺業(yè)務,五年內不得新開賬戶。
若這些卡被用于違法犯罪,懲戒期將延長至三年。
僅靠處罰還不夠,技術層面的“防護墻”也在不斷完善,從源頭切斷內鬼和騙子的作案路徑。
目前銀行開戶實行“雙重驗證”,除刷身份證外,還需進行人臉識別二次確認。
系統(tǒng)將比對開戶人面部與身份證照片,同一人在短時間內多次開卡,系統(tǒng)將自動攔截。
這一措施成功攔截了92%的異常開戶申請,2025年第一季度關閉了120多萬個問題賬戶。
通信行業(yè)引入AI監(jiān)測系統(tǒng),能夠自動識別“短時間內集中開卡”“頻繁更換設備使用同一號碼”等異常行為。
2024年,該系統(tǒng)成功攔截3700多起違規(guī)開卡行為。
僅山西一省,就攔截109萬個高風險通話和504.6萬條涉詐短信。
技術手段封堵了線上漏洞,線下排查工作也毫不松懈。
公安部聯(lián)合銀行、通信企業(yè)深入高風險網點,核查可疑開戶記錄。
一旦發(fā)現某網點短期內出現大量“異??ā?,或員工頻繁繞過審核流程,將立即啟動深入調查。
目前已摧毀2100多個涉及“內鬼”的犯罪團伙,涉案金額超過80億元,為受害人挽回19億元損失。
我們該如何應對
國家在“外部防御”上已經做了大量工作,我們自身也要筑牢“內部防線”,避免給內鬼和騙子可乘之機。
首要任務是檢查名下是否存在“幽靈卡”。
即你從未辦理過、或早已停用,卻仍在你名下的銀行卡、電話卡。
查詢銀行卡非常簡單,打開手機銀行APP,在“我的賬戶”中可查看所有銀行卡,發(fā)現陌生卡立即聯(lián)系銀行注銷,并向派出所報案。
查詢電話卡更加便捷,直接撥打運營商客服熱線,說明要查詢名下所有號碼,發(fā)現異常號碼可要求客服立即注銷。
此外,老年人和未成年人防范意識較弱,容易成為內鬼的目標,需特別關注。
應提醒老人不要輕信“上門送禮品需提供身份證”的說法,并為老人的銀行卡設置每日轉賬限額,建議不超過5000元。
即便遭遇詐騙,也能最大限度減少損失。
切勿使用未成年人身份辦理銀行卡,那些聲稱“用孩子身份辦卡能避稅”的說法都是騙局。
日常生活中,遇到以下三種情況必須堅決說“不”,不要被輕易忽悠。
陌生來電聲稱“涉嫌詐騙”,即使能準確說出你的姓名也別輕信;
有人借身份證“辦卡周轉”,應直接拒絕;
有人索要驗證碼稱“協(xié)助退款”,絕對不能提供。
近期內鬼還使用新型詐騙手段,大家要提高警惕。
如果有人發(fā)送身份證照片,視頻通話時畫面略有卡頓、不自然,可能是AI合成。
遇到這種情況,先別慌張,多問幾個只有你們才知道的問題。
還有人要求使用虛擬貨幣轉賬,聲稱“無法追蹤資金流向”,這百分百是詐騙。
只要提到虛擬貨幣轉賬,直接掛斷電話即可。
實際上,這些防范措施并不復雜,關鍵在于嚴格執(zhí)行。
增強一分防范意識,就能減少一分被騙風險。
結語
盡管“內鬼”尚未徹底清除,但有國家嚴密監(jiān)管,我們也要掌握正確防范方法。定期檢查名下賬戶、提醒老人注意安全、拒絕出借身份證,這些看似微小的舉措,匯聚起來就是最堅實的防護盾。
相信隨著時間推移,內鬼將無處藏身,我們的財產和生活也將更加安全。
參考文獻:1.南方都市報:《公安部:嚴厲打擊非法販賣“兩卡”犯罪,抓獲“內鬼”23名》2025-07-282.環(huán)球網:《中國多部門出新舉嚴密法網瓦解電詐等生存根基》2025-07-283.極目新聞:《公安部:“兩卡”實名不實人問題依然突出,一些電詐團伙利用未成年人、老年人等實施犯罪》2025-07-2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