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問了一個很老的話題:實踐是否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這個提法是有歷史背景的,八十年代開始恢復生產和正常的社會秩序,要從極左思潮中解放出來,需要有一個對理論與現(xiàn)實的選擇;是讓生活去塑造一個完美的理論,還是讓理論去接受生活的洗禮,這是務實與本本主義的選擇。
現(xiàn)在為什么又重提這個話題?
更多的是一種象征性,中國經濟現(xiàn)在發(fā)展的焦點就在如何對待民營經濟,這不是什么理論問題,是56789誰來替代的現(xiàn)實問題,我不認為這有什么可談的,一億七千萬的市場主體,四億就業(yè)崗位,以及他們背后的家庭,比歐洲人口都多,怎么讓它離場?
問題是,實踐是否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作為哲學命題并不成立,這樣話題交給大眾,是把哲學當口號了,一談唯一,就已經不那么唯一了。
首先什么是實踐?
從來也沒講清楚過,農民在田頭種地,是不是哲學意義上的實踐,中國農耕文化幾千年,也沒實踐出一個工業(yè)化時代,它又能檢驗什么真理?前三十年,成就了兩彈一星,是不是就能檢驗計劃經濟優(yōu)于市場經濟,不能夠,否則就不會有改革開放了,北方小金實踐了七十年,它的實踐遠遠落后了,又檢驗出了什么宇宙真理?,F(xiàn)在已經是人工智能時代了,AI也將擁有創(chuàng)新能力,它也具有對經驗科學的檢驗能力,這樣一來,實踐這個概念就被徹底泛化,因而失去了概念的獨特性。
從哲學的角度談人類學,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人有理性,馬克思稱之為對象世界“內在尺度”的把握,這種不同于動物外在尺度的前提,并不是因為人也會拉磨,驢實踐一萬年,也制造不出一個磨盤,前提是人的精神的穿透力,理性才是人類穿透對象世界的利刃,如果人的精神都關進了信息繭房,失去了精神自由,實踐一萬年也不會在科技創(chuàng)新上遙遙領先。
所以,什么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憑什么認識真理。
實踐是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尤其不重要,充其量也就1440家馬列學院教授們的哲學閑談,重要的它是一種象征性的意識形態(tài)的選擇。
對人類的認識論而言,在真理、實踐、自由三者之中,自由最重要,因為人的本質是自我超越,它是康德物自體的一個異變,而AI很可能給人類的異變,帶出一個新的奇點爆炸,它是人類工具化從物理延長到精神延長的一個轉點。
最近空氣中的密度在增加,有點喘不上氣,那就做一些文化扯淡的閑聊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