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目前的排放速度,世界只需三年多的時間就能超過將升溫限制在 1.5°C 所需的碳預算。海平面上升、海洋溫度升高以及全球氣溫創(chuàng)歷史新高凸顯了氣候危機加速的速度以及采取緊急行動的重要性。
碳預算接近臨界閾值
最新的《全球氣候變化指標》報告警告稱,全球為將升溫限制在1.5°C以內而剩余的碳預算估計僅為1300億噸二氧化碳(自2025年初起)。按照目前的排放速度,該預算將在三年多一點的時間內耗盡,而1.6°C或1.7°C的閾值可能在不到九年的時間里就被突破。
利茲大學普里斯特利氣候未來中心主任、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皮爾斯·福斯特教授解釋說:“我們第三版年度《全球氣候變化指標》顯示,變暖水平和變暖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持續(xù)創(chuàng)紀錄的溫室氣體排放意味著我們中越來越多的人正在遭受不安全的氣候影響。自2021年IPCC發(fā)布上一份報告以來,氣溫逐年上升,凸顯出氣候政策和氣候行動的步伐未能跟上應對日益加劇的影響所需的步伐?!?/p>
十大關鍵氣候指標更新
今年的分析涉及60多位國際科學家,并將范圍擴大到海平面上升和全球陸地降水,使關鍵指標總數(shù)達到10個。這些數(shù)據(jù)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地球氣候系統(tǒng)狀況的最新、全面的視角。
研究人員估計,到2024年,全球地表溫度將比工業(yè)化前水平高出1.52°C,其中1.36°C的升溫與人類活動直接相關。該研究將這一急劇上升歸因于近年來溫室氣體排放量持續(xù)創(chuàng)歷史新高,導致全球氣候變暖迅速且史無前例。
令人擔憂的氣溫和《巴黎協(xié)定》
這項研究指出,考慮到人類活動造成的氣候變化程度,2024年的高溫“令人擔憂地并不異?!薄H祟惢顒拥挠绊戇_到了歷史最高水平,再加上氣候系統(tǒng)的自然變化(導致氣溫逐年自然變化),已將全球平均氣溫上升至創(chuàng)紀錄的水平。
雖然全球氣溫在一年內升溫達到1.5°C并不意味著違反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巴黎協(xié)定》(要達到這一目標,全球平均氣溫需要在數(shù)十年內超過1.5°C),但這些結果再次證明了溫室氣體排放正朝著錯誤的方向快速、深入地發(fā)展。只有當化石燃料和森林砍伐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凈零時,其影響才會停止惡化。
十年來全球變暖完全由人類引起
在分析長期溫度變化時,最佳估計表明,2015 年至 2024 年間,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yè)化前時期高 1.24°C,其中 1.22°C 是由人類活動造成的,這意味著,從本質上講,我們最好的估計是,過去十年我們所看到的所有變暖都是人類造成的。
過去十年,人類活動每年向大氣排放約53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Gt CO2e),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燃燒和森林砍伐導致排放量增加。2024年,國際航空業(yè)(疫情期間排放量下降幅度最大的行業(yè))的排放量也恢復到了疫情前的水平。
溫室氣體排放也導致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升高。再加上二氧化硫(SO2)排放量的下降,導致氣溶膠的減少,導致地球持續(xù)升溫。氣溶膠對人類健康造成的損害遠遠超過任何微小的降溫“收益”。此外,還有其他一些短期溫室氣體可以而且應該與二氧化碳一起處理,例如甲烷(CH4),它們可以提供短期降溫作用,彌補氣溶膠的減少。
地球能量不平衡使升溫速度加倍
人類活動也一直在影響地球的能量平衡。地球系統(tǒng)中積聚的過剩熱量正在加速,推動著氣候系統(tǒng)各個組成部分的變化。2012年至2024年期間的全球變暖速度比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的水平大約翻了一番,導致重要組成部分發(fā)生有害變化,包括海平面上升、海洋變暖、冰融化和永久凍土融化。
墨卡托海洋國際公司海洋科學政策高級顧問卡琳娜·馮·舒克曼博士表示:“海洋儲存了溫室氣體排放產(chǎn)生的約91%的過剩熱量,這導致了海洋變暖。海水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和極端天氣加劇,并可能對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及其賴以生存的社區(qū)造成毀滅性的影響。2024年,全球海洋溫度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p>
海平面加速上升
2019年至2024年間,全球平均海平面也將上升約26毫米,是20世紀初以來每年1.8毫米的長期上升速度的兩倍多。
荷蘭皇家海洋研究所(NIOZ)研究負責人艾梅·斯蘭根博士表示:“自1900年以來,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約228毫米。這個看似很小的數(shù)字卻對低洼沿海地區(qū)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使風暴潮更具破壞性,并造成更嚴重的海岸侵蝕,對人類和沿海生態(tài)系統(tǒng)構成威脅。令人擔憂的是,我們知道氣候變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速度相對較慢,這意味著我們已經(jīng)鎖定了未來幾年乃至幾十年海平面將進一步上升的趨勢。”
迅速關閉1.5°C的窗口
IPCC 于 2021 年發(fā)布的最新氣候系統(tǒng)評估強調了氣候變化如何對自然和人類造成廣泛的不利影響,需要迅速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才能將升溫限制在 1.5°C 以內。
格蘭瑟姆研究所研究主任、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環(huán)境政策中心氣候科學與政策教授喬里·羅杰爾教授表示:“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C以內的時間窗口正在迅速關閉。全球變暖已經(jīng)影響到全球數(shù)十億人的生活。升溫的每一點細微增加都至關重要,會導致更頻繁、更劇烈的極端天氣事件。未來十年的排放量將決定何時以及多快達到1.5°C的升溫目標。為了實現(xiàn)《巴黎協(xié)定》的氣候目標,我們必須迅速減少排放量。”
其他主要發(fā)現(xiàn):
人類活動造成的全球變暖速度以每十年約 0.27°C(2015-2024 年)的速度增加。
最近十年(2015-2024)比前十年(2005-2014)升溫0.31°C。盡管2023年和2024年的異常高溫年份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這些變化,但與過去幾十年的升溫速度大致一致。
過去幾十年的快速變暖導致陸地出現(xiàn)創(chuàng)紀錄的極端溫度,2015-2024年間平均最高氣溫達到1.9°C,上升速度遠高于全球平均地表溫度。
編譯自/scitechdail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