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七夕佳節(jié)
與觀眾朋友們一起來欣賞
安徽博物院蜀山館
“安徽文明史陳列——夏商周時期的安徽”
展廳中兩件著名的楚國瑰寶
太后匜鼎和楚王匜鼎
太后匜鼎及銘文拓片
匜鼎是一種帶有槽形流的鼎形器,主要具有兩類功能:一方面可作為食器,或與溫?zé)岽蟾嚓P(guān);另一方面也可用作盥洗器。安徽博物院所藏的兩件匜鼎,均出土于壽縣李三孤堆楚幽王(楚考烈王之子)墓。其中,太后匜鼎通高47.6厘米,口徑44.4厘米,腹圍145.5厘米,造型為平底淺腹,下承三只蹄足,雙耳直立并略向外撇,足根部獸首額飾前卷,口沿處有九字銘文:“鑄客為太后脰(dòu)官為之”。李零、劉彬徽等學(xué)者認(rèn)為,該器應(yīng)為楚幽王熊悍在位時為其母(楚考烈王后)鑄造?!懊枴弊謸?jù)《廣雅·釋言》記載:“脰,饋也”,有饋食、飲食之意。“脰官”可能是主管太后膳食的機(jī)構(gòu)。據(jù)司馬遷《史記·春申君列傳》記載,楚考烈王后為趙人李園之妹。
楚王匜鼎及銘文拓片
楚王匜鼎(),通高38.5cm,口徑67.5cm,腹圍174cm,造型平底淺腹,下有三蹄足,雙耳外折,足根部獸首額飾后卷,口沿外壁有銘文12字:“楚王酓肯作鑄釶鼎,以共歲嘗”,表明該器為楚考烈王熊元為歲祭所鑄的禮器。
由此可知,兩件匜鼎,一為楚考烈王用器,一為其王后用器,堪稱一對珍貴無比的“夫妻”匜鼎。目前全國出土的匜鼎數(shù)量極少,多見于貴族墓葬,除李三孤堆所出二器之外,湖北曾侯乙墓、宜城楚皇城遺址以及晉國聞喜上郭村等地亦有發(fā)現(xiàn)。但是李三孤堆的兩件匜鼎,與上述匜鼎形制均有區(qū)別,體型更為碩大,無蓋且為敞口流,該類匜鼎目前僅見于楚幽王墓,堪為稀世之珍。
誠邀您親臨蜀山館
一睹夏商周展廳的青銅瑰寶
最后溫馨提示
我院正在熱展的
“國寶歸來——圓明園獸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
展期僅剩最后3天!
展中眾多青銅珍品
亦值得您駐足欣賞
以下圖片均為
“國寶歸來——圓明園獸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展品
清代圓明園虎首
西周遂公盨
此器為最早記載有“大禹治水”事跡的青銅器
西周神面卣
西周立兔形尊
西周鳳鳥尊
供稿:李鵬飛
編輯:何瑤
審核:程露 孟倩
終審:卞堅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