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中共領(lǐng)導人與何香凝在中共成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
在1961年舉行的中共成立40周年的慶祝大會上,當何香凝女士經(jīng)過主席臺時,毛主席、周恩來、朱德、劉少奇等全部起立,與其握手時、目光中充滿了恭敬。何香凝,原名瑞諫、又名諫,號雙清樓主,廣東佛山南海人,1878年6月27日出生于香港。何香凝是位頗具傳奇色彩的女子,是中國女權(quán)運動先驅(qū),國民黨元老,民革主要創(chuàng)始人。
何香凝的丈夫是國民黨元老、孫中山得力助手、中共摯友、國民黨左派領(lǐng)袖廖仲愷。何香凝從小就表現(xiàn)出不屈的性格和反抗的精神。當母親給她纏足時,她就每天晚上用剪刀剪掉。剪刀被母親搜走后,她就用平時攢下的錢再買剪刀。
長大后的何香凝,自然擁有了一雙“大腳”。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時,父母聽說歸僑子弟廖仲愷“敲鑼打鼓似的宣揚要討一個沒有裹過小腳的人做媳婦”后,馬上托媒人說合,結(jié)果一拍即合、兩人于1897年成婚。他們的婚姻被譽為“天足緣”。
婚后,二人其樂融融,何香凝曾有詩云“愿年年此夜,人月雙清”。她把愛巢命名為“雙清樓”,自號“雙清樓主”、“雙清館主”。兩人婚后育有兩女(廖夢醒、廖光鳳),一男(廖承志)。
關(guān)于何香凝,流傳有兩個傳奇故事。第一個故事是“虎口救夫”。
1922年,陳炯明發(fā)動兵變,廖仲愷被抓,孫中山和宋慶齡被迫避難。何香凝經(jīng)過多方打聽,得悉丈夫被囚禁在兵工廠。當她設法見到廖仲愷時,看到平時有潔癖的廖仲愷,被3道鐵鏈鎖在鐵床上,手上一道,腳上一道,腰部還有一道,衣服臟得粘在身上無法脫下。
第二次再去探望時,何香凝帶上剪刀,把廖仲愷的臟衣服從背后剪下來,再換上干凈衣服。之后,她決心要把丈夫救出來。當?shù)弥惥济髡诎自粕交涇娝玖畈空匍_軍事會議后,她深入虎穴,找陳炯明要人。
第一次護法運動時期的孫中山和廖仲愷
介紹見下行文字
1916年4月9日,“帝政取消一笑會”孫中山左邊為何香凝、右邊為宋慶齡、懷中為廖承志、后排左二為廖仲愷
何香凝夫妻和兒女
據(jù)說,當時的場景是這樣:由于途中遭遇暴雨,何香凝一身泥水突然出現(xiàn)在會場時,原本喧鬧的會場變得鴉雀無聲。陳炯明起身,搬來座椅,并倒上一杯白蘭地。
何香凝不拒絕也不道謝,一口飲盡杯中酒,大聲呵斥陳炯明:“你把我砍成肉醬也不怕,仲愷是放是殺,你今天一定要給我一個答復。”
接下來,她又說道:“仲愷有什么地方對你不起,你要把他關(guān)起來?仲愷為孫先生籌款,你就要把他鎖起來,可是民國9年仲愷也為你們籌過款啊。幫你就對,幫孫先生就不對嗎?”
陳炯明被質(zhì)問得無話可說。他原本想先押解廖仲愷至白云山再進行暗殺,但在何香凝的強硬態(tài)度下,不得不放了廖先生。
第二個故事是“舊裙羞蔣”。
何香凝一直都看不慣蔣介石的為人和處事做派。尤其是“九一八”事變爆發(fā)后,蔣介石一直堅持“攘外必先安內(nèi)”,讓何香凝非常失望。
1935年7月,國民黨華北軍分區(qū)代理委員長何應欽,與侵華日軍司令宮津美治郎簽訂了喪權(quán)辱國的“何梅協(xié)定”,拱手讓出河北、察哈爾兩省的大部分主權(quán),使華北名存實亡。在這種情況下,何香凝親自到南京找蔣,要求為堅持抗日的將士要求物質(zhì)援助。
蔣介石設宴招待何香凝,還不停地給她夾菜,但對援助之事一直閉口不談。何香凝非常氣憤,連筷子都沒動就起身走了?;厝ズ螅龑⒆约旱囊粭l穿過的舊裙子寄給蔣介石,并附贈詩一首:“枉自稱男兒,甘受倭奴氣,不戰(zhàn)送山河,萬世同羞恥。吾儕婦女們,愿往沙場死,將我巾帽裳,換你征衣去?!?/p>
送女子舊衣服的典故來自于《三國》:司馬懿同諸葛亮打持久戰(zhàn),不管諸葛亮怎么叫陣,司馬懿就是不出去。最后,諸葛亮急了,想了一招,給司馬懿送了一件婦人衣裳,意思是你連個女人都不如。
蔣介石收到“禮物”后氣的要死,但也無可奈何。因為何香凝是國民黨前身同盟會的第一批會員,要論資格、那可是國民黨元老中的元老。
何香凝和主席交談
1953年,主席和教育部長馬敘倫、華僑委員會主任何香凝
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何香凝與中共越走越近、慢慢走到了一起。新中國建立后,何香凝曾在講話時指出:“孫中山先生為之奮斗一生的理想,不僅完全成為現(xiàn)實,而且大大超過了。千條萬條,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第一條。我們民革同志一定要聽毛主席的話,跟著共產(chǎn)黨走,走社會主義道路。”
何香凝除了是一名政治活動家、還是一位頗有功底的畫家。1949年初,何香凝從在香港去北平參加新政協(xié)會議前,專門去拜見了張大千。張大千曾游歷世界,當時已在國際上獲得巨大的聲譽,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又被稱為“臨摹天下名畫最多的畫家”。
一番寒暄后,何香凝說:“新政協(xié)即將在北平召開,我將應邀出席,并準備帶一點禮物饋贈毛澤東。考慮再三,一般禮物都嫌俗套,只有帶一幅大千先生的畫最為珍貴,不知先生肯揮毫否?”
張大千聽了立即回道:“您就是大畫家,卻親睞大千,實在有愧,恭敬不如從命。何況潤之先生素為我所敬仰,正無由表達,只怕拙作有污法眼。”三天后,一幅《荷花圖》創(chuàng)作完成。此畫高132厘米,寬64.7厘米,畫有茂盛的荷花兩葉,白蓮花一朵掩映于荷影中,并題“潤之先生”上款。畫意超凡脫俗,給人清新盎然的印象。
何香凝將此畫送給毛主席后,主席愛不釋手、甚至將其掛到了自己位于中南海內(nèi)的書房,只要每天一睜眼,就能立即欣賞到。1972年9月1日,何香凝在北京醫(yī)院與世長辭;9月6日,其靈柩被護送至南京,與廖仲愷合墓長眠。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