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環(huán)境網(wǎng))
轉自:中國環(huán)境網(wǎng)
近日,汾河源頭煙雨朦朧,水清岸綠。由山西省太原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局、太原市水務局、太原市河長辦公室、太原市科協(xié)等單位聯(lián)合舉辦的第八屆“小河長”志愿護河社會實踐活動,以“護河之源 始于汾源”為主題正式拉開帷幕。
14組親子家庭身著白色雨衣,化身環(huán)?!靶『娱L”,通過“聽、學、做、解”四大環(huán)節(jié)沉浸式參與,讓護河理念如種子般根植于每一位青少年心中。
“聽”汾源故事:潤心于無形
“大家看,這就是滋養(yǎng)三晉大地的‘自然之眼’。”太原師范學院歷史系王教授俯身指向汩汩涌動的泉眼,在雨聲中開啟了一場生動的“汾河講堂”。
王教授從汾河源頭的地質構造、水文特征,講到流傳千年的歷史傳說與當下的生態(tài)價值,將專業(yè)知識轉化為孩童易懂的趣味故事,潤物細無聲地將河流情懷注入青少年心田。
太原師范學院歷史系王教授正在給孩子們講汾源故事。
“學”護河知識:趣味中求知
在山西省、太原市、萬柏林區(qū)三級河長制公示牌前,一場妙趣橫生的“水流偵探游戲”點燃了孩子們的熱情。
“大家觀察河流的運行軌跡,是不是和我們巡河時要記錄的走向一模一樣?”課外環(huán)保輔導員成佩一邊講解,一邊用手指在公示牌地圖上劃出汾河自北向南的脈絡。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順著“線索”找到全長713公里的汾河所流經(jīng)的市、縣及干支流,直觀理解了河流的“全貌”。
“每條河流都有‘河長叔叔’守護?!惫九粕细骷壓娱L的職責,是此次活動的核心知識點,更是“小河長”們未來踐行護河行動的準則。為看清職責內(nèi)容,孩子們踮起腳尖、伸長脖子,即便雨衣下擺沾滿泥水,也絲毫未減探索的熱情。
輔導老師成佩正在指導孩子們在地圖上作“水流偵探游戲”。
“做”水質實驗:實踐中求真
盡管雨大路滑,孩子們?nèi)耘d致勃勃地領取采水器具,前往指定地點采集水樣,圍著老師七嘴八舌追問:“采水要注意什么呀?”“回去要做哪些實驗呢?”
采集完畢后,14組親子家庭與寧武縣志愿者代表一同前往當?shù)攸h群服務中心,開啟水質檢測實踐。按照規(guī)范操作,孩子們手持試紙認真檢測水樣,原本的會議室瞬間變成熱鬧的“水質實驗室”。
“快看!我的試紙變成青蛙綠啦?!?歲的朵朵率先完成檢測,興奮地揮舞著試紙,隨后一筆一畫填寫完“河流體檢報告”。
工作人員則以“水精靈生病”的故事,通俗解釋了酸堿失衡對水生態(tài)的影響,讓科學知識變得鮮活易懂。
孩子們兩人一組正在一絲不茍作水質檢測試驗。
“解”治理難題:童聲獻良策
按照河長制規(guī)定,定期召開河長聯(lián)席會議是解決河道治理問題的重要方式?;顒又校⒆觽兓怼靶⌒『娱L”,模擬召開“民間河長聯(lián)席會議”,雖年齡尚小,卻毫不怯場,流程清晰、發(fā)言認真。
14組親子家庭分別扮演企業(yè)代表、濕地農(nóng)戶、冷飲廠主等角色,圍繞“如何保護母親河”暢所欲言,提出了許多充滿童真卻切實可行的建議。這些建議最終匯總形成《全民守護母親河行為公約》,被太原市河長辦公室收藏,并由當?shù)孛襟w刊發(fā)。
活動現(xiàn)場,組織方還為每位參與者頒發(fā)了“見習小河長”任務卡,標志著此次志愿護河社會實踐活動,正式向常態(tài)化護河行動延伸。多位家長表示,雨中的沉浸式實踐讓孩子親身感受到“人與河流共生”的意義,這樣的教育效果遠勝于課堂講解。
民間河長聯(lián)席會議正在火熱進行。
據(jù)了解,太原市“小河長”志愿護河活動已持續(xù)舉辦八屆,目前已輻射全省11地市,覆蓋超20條重點河流與湖泊,累計參與志愿者達2.5萬人(青少年占比65)%,志愿服務時長超20萬小時,真正實現(xiàn)了“美麗河湖志愿行動”多點開花、全域推進的良好局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