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正在取代緬北成為下一個妙瓦底,當?shù)厝艘苍诜从痴f,近年來建造園區(qū)數(shù)量激增,阿聯(lián)酋大使館也曾發(fā)文警告,呼吁國人要小心迪拜高薪工作陷阱,如果去了就基本回不來了,因為那邊園區(qū)很多都是新建的,超級無敵缺人,好不容易把人騙過去,有可能輕易放你走嗎?
誰能想到,迪拜的摩天大樓玻璃幕墻上,除了反射著沙漠的烈日,還映照著一排排被沒收護照的“員工”的臉?
阿聯(lián)酋大使館緊急發(fā)文警告。別信迪拜高薪招聘,去了可能回不來,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血淋淋的現(xiàn)實。
當?shù)厝A人社區(qū)流傳著一句話:“緬北的詐騙園區(qū)用鐵絲網關人,迪拜的園區(qū)用法律和沙漠關人,更狠?!?br/>緬北的詐騙園區(qū)曾是“行業(yè)標桿”,鐵絲網配AK47,簡單粗暴,但2023年后,中緬泰聯(lián)合打擊讓這些窩點紛紛關門大吉。
詐騙團伙沒消失,而是帶著全套技術轉移到了迪拜。為什么選迪拜?都是因為“合法化”。
在迪拜,他們注冊成“科技公司”或“貿易公司”,租下豪華寫字樓,員工穿西裝打卡上班,表面做區(qū)塊鏈開發(fā),背地里干著“殺豬盤”。
資金通過迪拜的自由貿易政策洗白,買豪宅、豪車甚至申請投資簽證,一氣呵成,一位迪拜金融從業(yè)者吐槽:“這里洗錢比洗車還方便,銀行只問錢‘夠不夠’,不問‘從哪里來’。”
更絕的是“卡法拉制度”,外籍勞工的簽證綁定雇主,老板有權扣押護照、控制人身自由。
詐騙園區(qū)把這制度玩出花,員工進門先簽“自愿放棄護照協(xié)議”,想走?先賠“天價違約金”,沙漠成了天然監(jiān)獄,跑出去沒水沒路,40℃高溫能要人命。
緬北時代靠暴力控制,迪拜版本玩的是“心理囚籠”,招聘廣告寫著“月入5萬迪拉姆,約10萬人民幣的薪資,包機票住宿”,目標鎖定中國、東南亞的年輕人。
有個小伙信了“迪拜撿垃圾都能暴富”的鬼話,下飛機就被塞進詐騙園區(qū),家人交了2.4萬贖金才脫身。
迪拜園區(qū)里沒有毆打,但有“績效壓力”,每天詐騙額不達標就扣工資,欠債滾雪球。
有人被迫連續(xù)工作18小時,靠紅牛續(xù)命,更“文明”的懲罰是關禁閉或沒收手機,讓你“自愿”屈服。
AI語音合成模仿親人聲音,大模型生成詐騙腳本,連視頻會議都能用深度偽造,某園區(qū)主管炫耀:“我們連美國老太太的養(yǎng)老金都能騙到,成功率比緬北高30%?!?br/>迪拜政府不是不知道問題,但態(tài)度曖昧,一方面,他們想維持“國際金融中心”的形象。
另一方面,詐騙產業(yè)帶來的資金流實在太香,據(jù)估算,這些“灰色資本”每年能為迪拜貢獻至少200億迪拉姆的GDP。
諷刺的是,詐騙頭目們白天在哈利法塔喝下午茶,晚上回園區(qū)盯業(yè)績,有人甚至混進貴族圈,贊助賽馬會、買球隊洗白身份。
而同一時刻,被騙來的“員工”正對著電腦屏幕,用12種語言編造“比特幣投資機會”。
中國警方不是沒行動,中阿聯(lián)合搗毀一個偽裝成“跨境電商”的詐騙窩點,凍結8億贓款。
解決這種事情的難點在于迪拜沒有與中國簽訂引渡條約,除非涉及命案,否則很難抓人回國,剛好鉆了法律的漏洞。
贓款通過加密貨幣、離岸公司轉手三四次,最終變成迪拜的房產或奢侈品,追查難度堪比沙漠找珍珠,就像是進了資金迷宮。
詐騙集團從非洲、南亞招募廉價勞工,用“工作簽證”當誘餌,這些人被騙后,反而成了幫兇。
避免這種災難的辦法也很簡單,天上不會掉餡餅,如果迪拜工作“零經驗月入10萬”,老板要么是騙子,要么是瘋子。
而且必須要查公司底細正規(guī)迪拜企業(yè)能在查到注冊信息,騙子公司往往掛個空殼,就算最后還是出了國,但一定要記住護照即生命,任何要求“上交護照保管”的工作,立刻報警。
當夕陽把迪拜塔染成金色時,某座寫字樓的玻璃窗后,或許正有人對著電話說:“親愛的,我在迪拜做石油生意,要不要一起投資?”
而電話那頭的受害者不知道,這句甜蜜謊言的價值,可能是一套棕櫚島別墅的首付,緬北的暴力時代結束了,但迪拜的“文明詐騙”才剛剛開始。
信息來源:“緬北電詐”搬到迪拜?在當?shù)厣钸^的中國人:電詐園區(qū)數(shù)量近年有所增加,需警惕“高薪誘惑”——紅星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