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哪是詐騙,簡直是現實版《無間道》!” 當香港警員阿杰(化名)在柬埔寨警局撥通香港總部電話時,接線員起初以為是惡作劇 —— 誰能想到,日常持槍執(zhí)勤的警察,會淪為詐騙園區(qū)的 “獵物”?隨著香港警方通報及權威媒體采訪細節(jié)曝光,這起離奇案件瞬間引發(fā)全網熱議,也讓所有人意識到:跨境詐騙的手段,早已升級到令人膽寒的地步。
事情要從阿杰休假說起。原本計劃休整的他,突然收到一份標注 “機密” 的香港警務處公文,稱有緊急跨國緝毒任務需要他支援。更讓人難辨真假的是,對方還發(fā)來一款看似內部通訊的軟件,里面滿是 “同事” 的工作交流記錄,甚至連任務對接人的頭像、語氣都和真實警務人員別無二致。
等阿杰按照 “任務要求” 從深圳口岸進入內地,騙局的 “沉浸式體驗” 才正式拉開序幕。接機的人穿著類似警服的制服,手里拿著標注 “公務” 的文件袋,一路將他送到所謂的 “任務酒店”。房間里不僅有模擬訓練用的橡膠子彈,還有詳細的 “緝毒行動方案”,每一個細節(jié)都精準踩在阿杰的職業(yè)認知上。直到他被帶上一架私人飛機,發(fā)現護照早已被調包,目的地變成柬埔寨時,才驚覺自己掉進了精心編織的陷阱。
被押到詐騙園區(qū)后,更戲劇性的一幕發(fā)生了。園區(qū)人員對阿杰進行搜身時,意外翻出了他的香港警員證。看著證件上的警徽、編號和照片,原本兇神惡煞的園區(qū)主管瞬間變了臉色,沉默了足足三分鐘后,突然對著手下怒吼:“誰讓你們亂抓人的?普通人能和警察比嗎?要是因為他把整個窩點端了,你們擔得起責任?”
最終,為了避免 “引火燒身”,園區(qū)決定放走阿杰,但把他扔到了柬埔寨偏遠地區(qū)。憑借多年的警務經驗,阿杰很快找到當地派出所,第一時間聯(lián)系上香港警方。隨后在我國大使館的協(xié)助下,他才順利脫離危險,踏上回國之路。事后有跨境反詐業(yè)內人士透露,詐騙集團其實最怕兩類人,一類是警察,一旦身份暴露,很可能引來警方的跨國打擊,徹底摧毀產業(yè)鏈;另一類是同行,容易出現爭搶 “客戶”、瓜分利益的情況,所以碰到這兩類人,園區(qū)通常會選擇 “認慫”。
這起案件曝光后,# 香港警察被騙柬埔寨 #話題的閱讀量迅速突破 3 億。網友們紛紛留言調侃:“騙子都開始給警察寫劇本了,這波操作簡直是降維打擊”“連專業(yè)的警察都能中招,我們普通人豈不是更危險?” 還有反詐民警在評論區(qū)現身說法:“大家一定要記住,凡是讓你轉賬、要求保密,還自稱‘公檢法’人員的,全都是騙子!就算對方能說出你的個人信息,也千萬別信?!?/p>
事實上,從國家反詐中心 2024 年第一季度發(fā)布的報告就能看出,詐騙團伙早已不滿足于 “廣撒網”,而是開始用 AI 技術生成 “定制化劇本”。他們會從社交平臺、購物軟件等渠道扒取個人信息,分析受害者的職業(yè)、性格甚至生活習慣,然后設計出針對性的騙局,讓人防不勝防。
那么面對越來越 “高端” 的詐騙手段,普通人該如何保護自己?有專家給出了三個實用建議。首先是認準查證渠道,警方通知只會使用官方電話,比如全國反詐專用號碼 96110,絕對不會通過微信、QQ 等網絡平臺聯(lián)系你,更不會要求你下載陌生軟件;其次是做好證件核驗,如果遇到自稱公職人員的人,一定要要求對方出示證件,并通過 “警務通” APP 等官方渠道驗證身份,不要僅憑對方的口頭說辭就相信;
最后是善用拖延戰(zhàn)術,一旦察覺不對勁,就以 “需要和家人商量”“要向領導請示” 為由拖延時間,同時立刻聯(lián)系屬地派出所,讓民警幫忙辨別真假。
阿杰在事后采訪中提到:“他們把謊言織成了一張密不透風的網,我差點就成了網里的魚。” 這起香港警員被騙事件,無疑給所有人敲響了警鐘。當詐騙分子開始 “卷” 演技、“卷” 細節(jié),我們更要練就一雙 “火眼金睛”,時刻保持警惕。
畢竟,在這場與詐騙集團的較量中,任何一點疏忽,都可能讓自己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也希望大家能把這些反詐知識轉發(fā)給身邊人,讓更多人提高防范意識,別讓下一個 “定制劇本” 的主角,變成自己或親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