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都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很多優(yōu)秀的企業(yè)家在事業(yè)取得成功之后,都會選擇用自己手中的資源來回饋社會。
但也有些人即便手握上億財富卻仍不滿足,最終因為貪心不足誤入歧途,一夜間人財兩空。
前有國美電器創(chuàng)始人黃光裕因操縱股價、違規(guī)貸款被判14年有期徒刑,一朝破產;后有荷蘭籍華人富商楊斌因參與非法活動和拖欠上千萬稅款鋃鐺入獄,從首富變“首負”。
更有甚者,還在觸碰法律底線的同時,試圖利用加入外籍的身份“逃脫”。
那么,國家都出手逮捕的3位華人首富都是誰?他們又為何會一步步淪為如今這般地步呢?
國美電器黃光裕
黃光裕這個名字在中國商界可謂是如雷貫耳,他從一無所有的廣東少年成為商界神話,三次登頂中國首富,卻又在巔峰時刻墜入深淵。
1969年黃光裕出生在廣東汕頭,他家里有一個哥哥兩個妹妹,那時候家里窮得很,初中沒畢業(yè),他便和哥撿破爛、搬垃圾堆,五分一毛的攢飯錢。
16歲那年,黃光裕揣著干糧爬上綠皮火車,三天三夜顛簸到內蒙倒騰舊電器,而這也讓他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1986年,黃光裕帶著所有積蓄“殺”入北京,在珠市口租了間門面房,而國美電器也就此誕生。
那時候的家電市場還是一片藍海,消費者對家電的需求逐漸上升,黃光裕敏銳地抓住了這個機會,開始了他的連鎖之路。
2008年他的國美已經(jīng)有330家門店,身家跨過430億人民幣,當時黃光裕被稱為“價格屠夫”,對手一見他的名字就發(fā)憷。
而經(jīng)過幾年的收購和兼并,也讓黃光裕成功三度問鼎胡潤百富榜的中國首富之位。
可野心愈加膨脹的同時,黃光裕的“貪心”也在悄然間萌芽。
之后,黃光裕通過人民幣結算在境內、港幣結算在境外的方式,私自兌購港幣8.22億余元,用于資金轉移和非法交易,這看似聰明的操作,其實就在刀尖上跳舞。
2008年11月,警方對其展開調查,2010年8月終審判處有期徒刑14年,并處罰金6億元、沒收財產2億元。
而在黃光裕入獄這十余年間,正是中國商業(yè)規(guī)范劇烈演變的十年,而等他出獄歸來國美早已錯過了電商窗口期。
即便他放出狠話要用18個月翻盤,但結果卻是裁員、欠薪、欠貨款的爛攤子,最后走向清算。
海航集團陳峰
他曾是中國第二大民營企業(yè)的掌門人,資產規(guī)模達到1.2萬億,在巔峰時期連華為都要“禮讓三分”,他就是原海航集團董事長陳峰。
1993年,陳峰拿著銀行的1000萬元投資,打算自己創(chuàng)立一家航空公司,雖然那個年代的1000萬不是一筆小錢了,不過要搞航空公司仍然是九牛一毛。
航空業(yè)是個燒錢的行業(yè),一架飛機的租金就得好幾百萬,買一架更得上千萬,所以就憑陳峰手里的錢想要開航空公司還遠遠不夠。
可當所有人都覺得他的航空公司夢要涼了的時候,不料他接下來的操作卻驚呆的所有人。
他先是找到銀行借了一筆錢租借了第一架波音737,這架飛機到手后他沒急著拿去跑航線,而是直接拿去抵押給銀行又換了一筆貸款,然后用這筆錢買了第二架飛機。
就這樣,陳峰靠著“空手套白狼”的套路,正式開啟了他的航空生涯。
而在巔峰時期,陳峰掌控的海航集團總資產高達到1.6萬億,業(yè)務涵蓋航空、酒店、物流、金融等七大板塊,擁有近2000條航線,員工超過40萬人。
雖然表面上海航風光無限,可這輝煌的背后早就埋下了隱患。
2017年,海航的負債率高達72%,數(shù)據(jù)顯示,集團每天得花1.5億來還利息,一年下來光利息支出就得500多億,但公司一年的凈利潤也才只有5.4億。
但這在當時的陳峰看來并不是什么大問題,他覺得公司已經(jīng)發(fā)展到如此大的規(guī)模,銀行肯定還會繼續(xù)借錢給他。
于是便肆無忌憚的靠著空手套白狼的方式不斷擴張商業(yè)版圖,可這回他低估了風險,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2021年,陳峰被指控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騙取貸款及數(shù)項罪名,依法被捕。
針對他的調查取證持續(xù)了4年之久,直到今年的7月18日,法院對陳峰判決有期徒刑12年,并處罰金人民幣2.21億元,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4000萬元。
陳峰當庭表示不服提起上訴,可無論再怎么掙扎,他也不得不接受自己早就從海航集團歷史舞臺中退出的現(xiàn)實。
漢能集團李河君
5萬塊錢白手起家卻在4年狂賺1655億,一舉超過馬云、王健林榮登為中國首富,他就是漢能集團創(chuàng)始人李河君。
一個敢將發(fā)改委告上法庭的狂人、敢?guī)變|資金撬動千億項目的賭徒,也是23分鐘內蒸發(fā)掉1000億,讓公司瀕臨破產的中國版“大空投”。
從中國首富到跌落神壇,李和君只用了短短3個月的時間,而李河君的一生用“跌宕起伏”來概括在合適不過了。
1989年,李河君向老師借了5萬元開始了創(chuàng)業(yè)經(jīng)商,在那個年代的5萬元可是一筆巨款,可見老師對李河君的看重。
而事實也證明,李河君的確有著超凡的經(jīng)商頭腦,他手持5萬元帶著17個人開始倒賣電子產品,不到5年的時間就掙到了8000萬元的身家,并創(chuàng)建了漢能集團。
2002年,李河君抓住云南省開發(fā)金沙江流域水電站的機遇,爭取到金安橋水電站開發(fā)權。
該項目總投資超200億元,歷時8年建成全球最大私營水電站,年盈利達36億元,成為漢能的核心資產。
2010年,李河君主導漢能向薄膜太陽能產業(yè)轉型,通過4次海外技術并購,投入超500億元,意圖打造全球領先的新能源企業(yè)。
2015年福布斯榜單公布那天,李河君身家暴漲,成了新一任首富。而他也以非凡的氣魄、獨特的戰(zhàn)略眼光,被企業(yè)界認為是“最具企業(yè)家精神”的中國著名企業(yè)家之一。
然而就在光環(huán)最亮的那陣子,漢能薄膜發(fā)電的股價像水銀般從高位傾瀉而下。
漢能薄膜發(fā)電股價在20分鐘內暴跌47%,香港證監(jiān)會調查發(fā)現(xiàn)其存在關聯(lián)交易、虛增業(yè)績等違規(guī)行為,導致投資者巨額損失。
股價崩盤后,公司先是停發(fā)工資,再是債務累積,李河君甚至曾試圖通過更名“甩鍋”,但全都沒有結果。
直到他被警方帶走調查,這也標志著漢能系的商業(yè)版圖徹底崩塌。
俗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不正當手段獲取的財富或許很快,可當罪惡暴露在陽光下后,迎接他們的將是更嚴厲的懲罰!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