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家的曾孫,也就是蔣萬安啦,44歲左右,穿著西裝,臉上帶著溫文爾雅的表情。這次他帶著臺北代表團去上海,說是參加個論壇,實際上大家心里的疙瘩,倒是沒那么容易就能解開。兩岸關(guān)系挺緊張,民進黨那邊還在喊“獨立”,大陸這邊的氣氛也挺火熱的,雙城論壇就這么硬著頭皮成為少有的官員對話的渠道。你說尷尬不尷尬?不過,就是在這微妙的氛圍里,大家還是得見面,談?wù)勗?,誰也沒法把彼此徹底抹掉。
其實“雙城論壇”也折騰了快十幾年了,但你要問問一般臺灣年輕人,有幾個人真關(guān)心上海和臺北能聊點啥?大部分人可能更在意今天島內(nèi)哪個餐廳排隊比較長,或者誰又在網(wǎng)上鬧得沸沸揚揚???,是大人們的難處不一樣啊,外頭風云變幻,心里的人事又復雜。這個論壇一搞,倒也有點“不得不去,但到了也不見得有啥實際作用”的意思唄。
說到蔣萬安,其實他家背景早就讓臺北那邊議論紛紛。蔣家算是第四代了,也是政壇上的新秀。早年蔣家就搬到臺灣,老人們心里還惦記著老家,但年輕一輩各有各的想法。蔣萬安在臺北政壇里升到市長,很多人覺得他天賦不錯,但也有人冷眼看待,覺得他偏向親中。倒是在上海做客時,他算是蔣家人首次以官方身份重返大陸。這種“破冰”場面,要放在普通家庭,就是很久沒見的親戚相聚,不知道是尷尬多點還是暖心多點。
事情正趕上這個時候,總算疫情差不多過去了,論壇也重新開啟,規(guī)格都提高了不少。別覺得這些都只是客套話,8月29號那天早上,上海的副市長、市臺辦主任親自到機場迎接。飛機剛一降落,他們就早就在空橋等著了,迎上去的那一刻,那熱情程度真是不常見。蔣萬安還帶著代表團,像是走馬觀花一樣,先去參觀了洋山深水港。說白了,這個地方可是意義非凡。上海的洋山港,是全球頂尖的自動化碼頭,能讓普通市長隨意參觀的可不多。以前的柯文哲和馬英九也都去過。
臺媒也不閑著,總想湊個熱鬧,把孫中山當年設(shè)想的港口愿景跟洋山現(xiàn)狀一比,硬給蔣萬安扯上點“傳承先人遺志”的關(guān)系。聽著有點牽強,但也算是給這次訪問稍微鋪點歷史底蘊。你說是巧合,還是刻意為之?反正現(xiàn)在,誰都想找點亮點,給自己加點光彩。
那天論壇上的氛圍挺講究的。下午,蔣萬安被請到上海最頂級的“世界會客廳”去。以前柯文哲來,基本上也就是在飯店、酒店的場合碰面,沒那么正式。這次不一樣,市長龔正親自出來接待,場所也挺雅致高級。外頭的人看在眼里,各自琢磨著心思。上次馬英九過來也有市委書記陪同,蔣萬安這次呢,跟龔正會個面,接待量算是低調(diào)了點,但也挺有分量,畢竟他是現(xiàn)在的市長。有些人還說,這里面可能暗藏點什么。
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覺得挺好的。臺灣那邊,國民黨太偏向大陸的話,就容易被民進黨貼上“抹紅”的帽子。有些人還說蔣萬安太軟,嘲笑他“乖乖聽話”,還有人直接罵他“兩岸中國人”的說法,“臺灣人民還沒你說話的權(quán)利呢!”這一方面,民進黨的議員們嘴炮不停。其實也沒啥新鮮的,這種互掐在島內(nèi)政壇就像常事。尤其站在數(shù)據(jù)上看,絕大部分臺灣人都傾向于獨立,統(tǒng)一的聲音也就占個小比例。在這樣的氛圍里,他們一看到蔣萬安那親中的形象,就像盯著對頭的傷疤,一有機會就要攪和幾把。
有意思的是,這次輪到蔣萬安被罵得最狠的,并不是他說了啥,而是他“沒做啥”。有人還跑出來要求他在上海替臺灣人“抗議大陸實彈演習”。真是你追我趕,誰的聲調(diào)大點,誰就能搶到頭條。作為市長,要在大陸說那些話,怎么想都不現(xiàn)實吧?可是,要是一不留神動作慢點,就會被罵“沒有替臺灣發(fā)聲”。要問蔣萬安心里是不是挺焦慮的?其實我覺得,他多少都會有點。人家一邊得和大陸保持關(guān)系,一邊還怕失去本地選民的支持,整個局勢,誰都挺頭疼的吧。
這次代表團的人數(shù)不少,整整150個人,氣勢十足,花的預算也比以前多一些。媒體上流傳的消息挺多,有人拿著馬英九那次的情況做比較,覺得蔣是不是打算走“前任”的老路,但身份又有所不同。馬英九退下來后,蔣萬安還在擔任市長,這點兒變化挺微妙的。臺當局對大陸的警惕心很重,遇到國臺辦就像見了老熟人,稍有動靜就會聯(lián)想到“通共”。這次會談,蔣萬安也沒有敢約宋濤出來見面,怕引出更熱的話題。臺北市政府的發(fā)言人也只是模棱兩可地說沒安排見面,實際上兩岸之間就是這樣,明里暗里都留點空間和余地。
蔣萬安到底有沒有和宋濤碰面,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個大概。媒體一邊湊熱鬧猜測得歡,一邊真相仿佛總藏在迷霧中。政治這事,本來就難說清楚,留點懸念也挺正常。其實,論壇還在熱鬧,不停地有新聞、評論、爆料出來,兩個岸的民眾也未必都給搞懂了。有的人只是看熱鬧,有的人堅持自己的立場,當然也有人不信任何消息,只求過個平靜的日子。
不過呢,得說的是,現(xiàn)在這歷史走到這復雜的關(guān)頭,蔣萬安去大陸,還是碰撞出點“希望”火花的。他在論壇上一提“兩岸不能是過盡千帆皆不是”,這話聽起來像老人嘮叨,又透著點年輕人的新鮮勁——就像那輕舟穿越萬重山,總得有人當先探路。有些人覺得,一場論壇又能有什么實質(zhì)變化?但也有人覺得,這樣的努力總算讓彼此多看了看,距離也不再那么絕對。
晚上,蔣萬安跑到豫園,欣賞上海的夜色。老城里人來人往,臺北那位帥氣的市長變成了朋友圈里的“魔都打卡必去”地點。有人大聲喊著要和他合影,氣氛熱火朝天,跟過年一樣熱鬧。蔣萬安還謙虛地說要帶大家去臺北玩玩,想著也挺有道理的,要是兩岸多點交流,日常多點接觸,反倒比空談更實在。
話說回來,兩岸關(guān)系的事還得繼續(xù)面對。這次蔣萬安有個任務(wù),聽說是幫臺灣的果農(nóng)爭點生意。之前大陸對臺農(nóng)產(chǎn)品設(shè)一些“關(guān)卡”,結(jié)果島上的農(nóng)民挺苦的。他想辦法改善這些貿(mào)易問題,讓臺灣的果農(nóng)不用總擔心銷路,也讓上海的市民能安心買到新鮮水果。你覺得,這是不是挺家常里短的事?在那大大的政治背景下,歸根結(jié)底還是民眾最關(guān)心自己餐桌上的飯菜。
在論壇期間,雙方還交換了一些小禮物,比如瓷瓶、玉蘭花,聽著挺象征和平合作的嘛。那些強調(diào)“本土意識”的島內(nèi)政客,可能有點看不慣這些溫馨的場景。不過,說實在的,島上的裂痕本來也不是人們心里習慣的模樣,很多家家戶戶都因為傳統(tǒng)和現(xiàn)實的分歧鬧得雞飛狗跳。兩岸之間其實血脈相連,可那些歷史的變遷,把每家每戶都搞得心神不寧。
蔣萬安這次去上海,有點像是替家族里的人走了一趟。未來走向如何,沒人敢輕輕松松地說個準。論壇嘛,也不能把所有過去的恩怨和心結(jié)都解決掉,甚至有人覺得,民進黨那邊還會繼續(xù)折騰。兩岸的關(guān)系再怎么變化,也還沒到云開霧散的那一天。
夜深了,大廳里的人聲慢慢沒落。蔣萬安是不是在回想家族那些不凡的過去?咫尺天涯,兩岸的同胞本是緊密相連,卻似乎一轉(zhuǎn)眼,又各自飄遠,各走天涯。對那些當官的來說,下次還能遇到更多熟悉的臉孔嗎?對普通人而言,能不能更方便地見到親人,吃頓飯、聊聊家常?也許吧,心中留著這些疑問,也是歷史給予的溫暖與殘酷。
這故事還能繼續(xù)說下去,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完結(jié)。明天會變成什么模樣,誰都猜不到。那一晚,豫園的燈火依舊明亮,熙攘的人群中,有人笑得開心,也有人默默無語。就像兩岸家庭心里的那個月亮,不論是滿還是缺,都只掛在各自窗戶的天邊,誰也不能說得準它會變成怎樣。
視頻加載失敗,請刷新頁面再試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