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上海體育史話》
尋體育歷史記憶
《上海體育史話》于1982年10月發(fā)刊
是講述上海體育故事
推動上海體育文史工作的重要刊物
跟隨小體
從史話里探索更多上海體育記憶
2025年世界女排錦標賽正在泰國舉行
北京時間今晚18:00
中國女排將在1/8決賽中對陣法國女排
和小體一起為女排姑娘們加油!
在上海
承載著150年辦學歷史的
上海市時代中學
一直延續(xù)著體育傳統(tǒng)
排球運動更是他們的“金字招牌”
本期體“談”記憶
小體就來為你講述這所學校里的排球故事
初創(chuàng)時期
上海市時代中學的歷史可追溯至1874年,前身為圣芳濟學院,歷經多次遷建與更名。20世紀50年代學校改名為私立時代中學后,學生們的體育活動逐漸活躍起來,但排球運動還并未發(fā)展。為了參加區(qū)六人制排球比賽,學校臨時湊成了一個隊,但很快被淘汰,這就是時代中學的第一支排球隊。
上海市時代中學
自參加區(qū)比賽被淘汰后,有同學自發(fā)組織了一支排球隊,臨時作為校隊對外比賽。當時的訓練在硬件條件上有很多困難:沒有師資,他們就請擅長排球的學生家長來校幫助指導;沒有球網,大家湊錢去買;沒有場地,就到兄弟學校去以賽代練。他們還得到了一支高水平的排球勁旅——吳興路消防隊的熱情幫助和指導,進步得很快。
在1951年下半年的靜安區(qū)中學生排球聯賽及1952年上半年的全市中學生聯賽中,這支隊伍正式代表時代中學參加,都以全勝獲得冠軍。后又在全市聯賽中輸給消防隊,收獲亞軍。
鼎盛時期
取得全市中學生聯賽冠軍的消息傳來后,在校內反響很大,打排球的人逐漸多了起來,許多班級都自發(fā)組織起球隊,學校也開始重視排球運動,還組織了全校性的排球班級賽。同學們的興趣愈發(fā)濃厚,學校專門開辟的一個排球場從早到晚都不得空,同學們還利用單杠、足球門等,隨時隨地在打二對二、三對三的小排球,掀起了全校打排球的熱潮。
1953年學校改為公立,條件得到改善,更有利于排球活動的開展,也涌現了一批新生力量,如張祖恩、徐大用、孫侶鶼、魏微祥、李家振等人,還加入到體育俱樂部的上海蘭隊訓練。張祖恩、李家振和徐大用更是代表上海隊參加了國際比賽。1952年上海中學生聯賽,時代中學仍獲冠軍,在全市聯賽中,負于公安獲亞軍。
市體校男女排參加全國比賽合影(左五張祖恩)
1954-1955年,排球運動成為了學校的“金字招牌”,課后操場幾乎全部被排球隊占據,每學期要組織班級、年級、邀請賽、友誼賽等各種比賽,可以說上海市時代中學成為了一個“排球中心”。
1956年,李宗鏞、龔俊平、邵佩霞被選入上海市隊后,學校里又涌現出聞義昌、倪豐國、路國華等一批新手,實力并未削弱。因此1957年學校仍保持兩項冠軍,一直到1958年,其勢不衰。
一波三折
1959年初,當時的私立時代中學遷回原址上課集中抓補課,幾位主力隊員又大都畢業(yè)或外調,中學生聯賽第一次出現了青黃不接的現象,敗給了市南中學而屈居亞軍。
此后,原市體委也非常重視時代中學排球運動的發(fā)展,特別派調查組來校了解情況,鼓勵他們重整旗鼓,還幫助興建室內球場。不過此后因校舍被征用,而新校舍又分在兩處,排球訓練無法再繼續(xù),時代中學的排球運動又一次衰落下來。1960年,原市體委再次幫助學校,借助競技指導科和體育俱樂部的場地進行訓練,于是經過一波三折,時代中學又一次發(fā)展起排球運動。
1961-1962年,時代中學排球隊取得了全市少年組的冠軍。1963年,校友祝嘉銘、李宗鏞、張祖恩、倪豐國等代表國家隊參加世界錦標賽歸來,學校舉辦了歡迎會,組織校友還校日,還舉行了校友表演賽。當時報紙為此事作了報道,稱時代中學為“排球學校”“排球苗圃”“排球搖籃”。
1963年周恩來總理接見中國男排
(右一祝嘉銘、右二李宗鏞)
1963年,周恩來總理接見了中國男排隊員,從時代中學走出的祝嘉銘、李宗鏞位列其中,借此東風,時代中學再次在校內掀起了排球運動的高潮。此后,上海市時代中學還被命名為“排球傳統(tǒng)重點學?!?,以多元教育實踐探索特色發(fā)展之路。
圖:上海靜安、老周望野眼、
上海市體育運動學校
來源:《上海體育志》第8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