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丨本文內(nèi)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2002年,沈陽黎明航空發(fā)動機公司的車間里,氣氛異常凝重。
一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擺在了所有人面前:為新型航空發(fā)動機,制造出核心部件“金剛石滾輪”。
這東西聽著陌生,卻是打磨發(fā)動機葉片的“神之手”,它的精度,直接決定了被譽為“工業(yè)皇冠上的明珠”的航空發(fā)動機的性能和壽命。
當時,這項技術被西方國家牢牢攥在手里,對我們嚴密封鎖。
國內(nèi)無人能夠穩(wěn)定造出合格品,而技術圖紙上的要求,足以讓任何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傅倒吸一口涼氣:誤差不能超過0.003毫米。
就在項目因唯一有經(jīng)驗的老師傅突發(fā)疾病而瀕臨擱淺時,一個年僅23歲的小伙子站了出來。
他叫洪家光,學歷不高,僅僅是初中畢業(yè),剛從技校畢業(yè)沒幾年。
這看起來像一個笑話。一個連高中都沒讀過的年輕人,要去挑戰(zhàn)一個國家級的技術壁壘?
沒人相信他能成功。但二十多年后的今天,當我們回看這段往事,才發(fā)現(xiàn)這不僅不是笑話,反而是一部足以載入中國工業(yè)史的傳奇。
1998年,19歲的洪家光被分配到黎明公司的車間成為一名車工,起初,面對老舊的廠房和基礎的活計,他也曾感到迷茫。
每天的工作就是安裝一些小零件,看不到大飛機,更摸不到發(fā)動機的核心。
這種瑣碎讓他一度覺得,自己的航空夢可能就要止步于此。
然而,兩件大事徹底改變了洪家光的想法。
1999年的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事件和2001年的“南海撞機事件”,像兩記重錘,狠狠砸在了這個年輕人的心上。
他突然明白,自己手中打磨的每一個看似不起眼的零件,都與國家的尊嚴和安全息息相關。
從那天起,他不再是那個迷茫的技校生,而成了一個“技術狂人”。
為了摸透機床的脾氣,他可以連續(xù)幾十個小時不合眼;為了省下每天4個小時的通勤時間,他干脆吃住都在車間。
他曾創(chuàng)下一年工作7000多工時的驚人記錄,比普通工人多出了一倍還不止。同事說他“根本不把自己當人看,完全就像一臺機器”。
這股近乎偏執(zhí)的勁頭,為他后來挑戰(zhàn)“金剛石滾輪”埋下了最重要的伏筆。
當洪家光主動請纓接下“金剛石滾輪”這個任務時,他面對的現(xiàn)實極為殘酷:沒有先進設備,只有一臺嘎吱作響的老舊機床;沒有技術圖紙,只有冰冷的精度要求;沒有專家指導,只有自己一次次的失敗。
他每天工作超過15個小時,通過上百次的試驗,硬是摸清了那臺老舊機床的每一個“脾氣”和“秉性”。哪里有細微的抖動,哪個地方的補償需要多零點幾毫米,他都了如指掌。
他用最“土”的辦法,對機床進行改造、加固,用自己的身體感知和經(jīng)驗補償,硬生生讓這臺老古董達到了超乎尋常的穩(wěn)定性。
這個過程,與其說是機械加工,不如說是一種人與機器的深度對話。
洪家光并非在進行簡單的重復勞動,而是在用無數(shù)次的失敗數(shù)據(jù),進行著一場以人力為核心的“大數(shù)據(jù)分析”。
經(jīng)過十多個晝夜的奮戰(zhàn),在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失敗后,第十一天的凌晨,奇跡發(fā)生了。
一件完美的“金剛石滾輪”在他手中誕生。
經(jīng)過檢測,其不僅滿足了0.003毫米的苛刻要求,甚至超越了國外的公開技術標準。
這個突破的意義是顛覆性的。它不僅填補了國內(nèi)的技術空白,更讓國產(chǎn)航空發(fā)動機葉片的加工效率直接提升了3倍,為國家節(jié)省了高達8500萬元的采購與研發(fā)費用。
洪家光的驚人成就,國家看在眼里。
為了表彰他的巨大貢獻,國家給予了他高達800萬元的重獎。一夜之間,這位出身貧寒的工人成了千萬富翁。
也就在這時,一家美國企業(yè)聞訊而來,開出了“百萬美元年薪”的優(yōu)厚待遇,試圖挖走這位技術天才。
洪家光他干脆地拒絕了對方:“就算你給我一個億,我也不會去!”
洪家光的選擇,并非一時沖動。他隨后的舉動,更印證了他的初心。
他將獎金中的400萬捐給了自己的母校技校,設立獎學金;又將300萬捐給了貧困山區(qū),用于改善教育事業(yè)。剩下的錢,才用來改善家人的生活。
他用最樸素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國之大者”。
一次的技術突破或許有偶然性,但洪家光把這種偶然變成了必然。
2015年,“洪家光技能大師工作室”正式成立,這里成了技術攻關和人才培養(yǎng)的搖籃。他將自己耗費無數(shù)心血摸索出的技術和經(jīng)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人,甚至親自編寫了名為《車工技能操作絕技絕活》的教材。
因為卓越的貢獻,榮譽也接踵而至。
2017年,洪家光被授予“大國工匠”稱號。
2024年初,他又榮獲了“國家卓越工程師”的至高榮譽,在81名個人獲獎者中,與眾多院士、總工程師并肩而立。
這位當年的技校生,真正成長為國家倚重的技術脊梁。
學歷和出身,從來不是定義一個人價值的唯一標準。
當一個人將個人奮斗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時,即便是最平凡的崗位,也能創(chuàng)造出最不凡的奇跡。
洪家光用他的人生證明,一顆為國鑄劍的匠心,遠比任何冰冷的機器都更加強大和珍貴。
中國人的故事|二十大代表洪家光:以心“鑄心”的大國工匠
2022-09-29 20:35·中國青年網(wǎng)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