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欽州一中的操場上,一千多個“小綠人”把正步踢得虎虎生風,口號喊得震天響,眼看軍訓大片就要完美收官——嘩啦!老天爺直接來了個“冷水澆頭”豪華套餐。這雨下得,迷彩服秒變透視裝,頭發(fā)成了天然瀑布,連口號都帶著水泡音。
按常理,這劇情該是:教官一聲哨響,同學們抱頭鼠竄找屋檐??涩F(xiàn)實魔幻了!教官和校領導湊一起嘀咕:“要不…暫停?” 話音未落,臺下炸鍋了:“不!停!繼!續(xù)!” 那氣勢,仿佛淋的不是雨。家長們也在場外搖旗吶喊:“娃說行就行!” 得,領導們陪著淋吧!這畫面,拍下來就是“師生情深,風雨同舟”的絕佳宣傳片。
這是熱血沸騰?還是“被沸騰”?
網上立馬吵翻了天。點贊派感動得稀里嘩啦:“看!這就是青春該有的模樣!多燃!” 可質疑派發(fā)出靈魂三連問:
“天氣預報是擺設嗎?” 廣西這地方,夏天暴雨來得比較勤快。辦露天大型活動,雨衣不備、Plan B沒有,全靠學生“熱血上頭”和食堂阿姨的姜湯力挽狂瀾?這應急預案,約等于在蹦極臺邊現(xiàn)編安全繩——刺激是刺激,萬一呢?萬一雨里夾著雷公電母的問候呢?萬一有體質弱的孩子真倒下了呢?姜湯是暖,但它治不了軍訓應急預案缺失的“硬傷”??!
“選擇權甩鍋大賽?” 校方委屈:“我們問了三次!學生自己選的!” 這話聽著民主,細品有點“渣”。一群十五六歲的娃,剛被集體榮譽感點燃,熱血沖上腦門,旁邊家長還在喊“加油”,教官領導都“深情”看著你…這時候,誰敢當那個喊“?!钡摹皰吲d鬼”?怕不是要被貼上“嬌氣”“不合群”的標簽。把“停不?!边@個燙手山芋,直接扔給一群情緒高漲的未成年人,美其名曰“尊重學生選擇”,實則是責任轉嫁的“甩鍋”藝術。
真正的擔當,是校方基于專業(yè)判斷,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說:“雨太大,暫停!等雨停了補上,成績一樣算!” 而不是把孩子們架在“熱血”的火上烤。
“吃苦精神,非得‘濕’不可?” 媒體一通猛夸“雙向奔赴的濕身浪漫”“暴雨澆灌的青春勛章”,看得人直呼內行。吃苦耐勞當然要培養(yǎng),但非得靠“天降暴雨”這種不可控、有健康風險的“盲盒”來考驗?這邏輯,跟“想學游泳直接扔海里”有啥區(qū)別?
軍訓的意義在于科學、系統(tǒng)地磨煉意志,不是靠“淋雨盲盒”賭運氣。過度渲染這種“意外吃苦”的崇高感,容易帶偏節(jié)奏,讓一些學校真以為“不淋雨=不磨煉”,甚至把“領導陪淋”當行為秀。青春的勛章,不該以可能損害健康為代價來鑄造。
姜湯很暖,但“安全閥”更該焊死
當然,校方也不是完全“躺平”?;鹚倏沉鞒?、催著換衣服、給學生狂灌姜湯水,這些補救措施值得一個“反應快”的標簽。領導老師陪著淋,至少姿態(tài)上比某些“打傘觀禮”的同行強了不是一星半點。最終只有一名學生短暫低燒,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但這事兒,不能總指望“運氣好”和“姜湯強”。它更像一面鏡子,照出一些老問題:
預案不能靠“熱血”補位: 大型戶外活動,極端天氣預案是剛需,不是選修。雨衣、備用場地、熔斷機制(比如雨量達多少毫米或伴隨雷電必須暫停),這些“安全閥”得提前焊死,不能等暴雨來了才手忙腳亂問學生“停不?!薄?/p>
“尊重”不等于“放羊”: 尊重學生意愿很重要,但面對未成年人,尤其是在集體情緒高漲時,學校領導需要保持清醒,做那個“踩剎車”的理性擔當。把決策壓力轉嫁給孩子,不是真民主,是甩鍋。
宣傳別只盯著“悲情浪漫”: 報道類似事件,別光顧著渲染“風雨同舟”的淚點。多問問“預案在哪里?”“決策是否科學?”“健康保障夠不夠?” 這比單純歌頌“淋雨精神”有意義得多。
結語:青春可以“瘋”,但安全網要牢
看著雨水中那些踢正步的倔強身影,確實讓人心頭一熱,八桂子弟歷史和現(xiàn)實中這份純粹的熱血,值得呵護。
但學校領導的責任,不是僅僅陪著未成年學生一起淋雨,而是要在他們“瘋”之前,就默默織好那張看不見的“安全網”——科學的預案、理性的決策、兜底的保障。讓少年們可以安全地撒野,有底氣地熱血,而不是在“淋雨盲盒”里賭健康和運氣。
畢竟,最好的青春故事,主角可以淋雨,但校長們手拿的劇本不能漏洞百出。
你認為質疑有道理嗎?歡迎留言討論。
(圖源網絡,侵聯(lián)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