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成都國際車展#90年代摩托車價格單曝光:看完才懂,當年騎摩托的都是“土豪”
在如今汽車普及、電動車隨處可見的時代,摩托車早已褪去了“奢侈品”的光環(huán)。但回溯到90年代,摩托車可是實打?qū)嵉摹吧矸菹笳鳌薄粋€村子難尋幾輛,能買得起的不是家境殷實的人家,就是村里有頭有臉的人物。那會兒年輕小伙要是騎上一輛像樣的摩托車,身后能吸引一排姑娘的目光。當翻出當年的摩托車價格單,再對比那時的收入水平,才真正明白“貴得離譜”這四個字的分量。
先說南方125,這款二沖程摩托車在當年算是“潮品”。它仿制雅馬哈某款車型,除了雅馬哈沒有啟動桿,兩者外觀、性能基本一致,開出去回頭率十足。可它的價格也讓人咋舌,當年要賣到12000元左右。更特別的是,二沖程發(fā)動機得在汽油里加機油才能運轉(zhuǎn),即便如此,還是成了不少人的“夢想座駕”。我們縣城當年有20人買了南方125跑摩的,他們是縣城第一批摩的司機,可惜歲月無常,如今唯一在世的只剩我朋友的父親,其他人都因騎摩托車發(fā)生事故離世,想來滿是唏噓。
我自己也有一段與摩托車相關的回憶。結(jié)婚時,家里陪送了一臺光陽125踏板摩托車,當時花了18500元,在90年代這絕對是一筆巨款。這筆錢是媽媽、大哥、二哥一起湊出來的,這份沉甸甸的心意,至今想起仍格外溫暖。
在90年代的摩托車市場,本田CG125T絕對是“傳奇般的存在”,被稱為“本田王”,堪稱中國摩托史上最經(jīng)典的車型,唯一能與它接近的只有海王星。1996年,我買了一輛春蘭虎,花了12500元,辦牌照又花了3000多,后來這車開了20000公里,最后只以600元的價格賣掉。而我姐夫的本田王,開了10年左右、大概7萬公里,最后也只賣了500塊,兩款車的保值率差距明顯,也從側(cè)面印證了“本田王”雖經(jīng)典,卻也難抵時光對二手摩托價值的消耗。
再看紹興地區(qū)的摩托車價格,同樣讓人印象深刻。1994年,我親戚買了一臺豪邁摩托車,發(fā)動機logo印著“HONDA”,車頭和尾箱還裝了流水LED燈珠,光是裸車就花了24800元。后來才知道,這款車是光陽用本田的零件組裝的,難怪價格和配置都這么“頂”。
建設50則是另一款有代表性的車型,它在1991-1992年推出,價格相對親民一些。1992年時,建設50賣2450元,到了1993年,我們中學老師買的時候漲到了2600元。這款車新車最高時速能到60碼,要是定制改裝一個后牙盤,最高時速還能提到70碼,在當時滿足日常出行綽綽有余。
還有“騎不壞的神車”——金城鈴木。1993年,一輛金城AX100就能賣到九千多,這個價格比當時農(nóng)村五間大瓦房還貴。我曾擁有過一輛金城100,后來又買了一輛金城125。我高中同學2000年買了輛金城125雙排氣,是仿本田王的款式,這車特別耐用,開了二十多萬公里,發(fā)動機只換過一次離合片,“神車”之名果然名不虛傳。
要是把時間再往前推一點,四十年前的八十年代,個人基本買不起幸福250,那會兒它多是單位用車,比如郵政局用它送報紙。到了九十年代初,買幸福250的人多了起來,主要是小老板、小販用來拉貨。1990年,我們村村長的兒子,居然把家里四輪車的車轱轆加上四袋大米,換了一臺二手幸福250,這事讓村長知道后,把他狠狠揍了一頓,現(xiàn)在想起來還覺得有趣,也能看出當年幸福250在小販心中的“分量”。
如今再看這些90年代的摩托車價格單,數(shù)字背后藏著的是那個年代的生活印記。當年動輒上萬的摩托車,相當于普通人好幾年的收入,也難怪它能成為“身份的象征”。而那些關于摩托車的故事,也成了一代人難忘的回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