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RLS TALK
腦子里有很多想說的,但一開口就混亂: 說到一半想不起來要點、前后順序打架、別人聽了半天不知道你到底要表達什么。
你以為是自己知識儲備不夠,或者口才不好。其實,根本原因是你沒有掌控“語言輸出的節(jié)奏”。
語言邏輯混亂,往往是信息調(diào)度能力出了問題。說到底,是你在表達時習慣“堆積語言”,而不是“組織語言”。
01 為什么你一開口就容易亂?
大多數(shù)人講話混亂,其實是在“邊想邊說”。 一邊試圖表達觀點,一邊在腦子里搜索例子、補充材料、回憶細節(jié)。
結果就是:思路還沒成型,嘴已經(jīng)跑出去。 你說著說著突然想起別的,就插進去,最后連你自己都不知道重點在哪。
更深一層的原因是:你對“輸出”這件事沒建立結構感。
你以為表達是隨性流露,其實它是高度結構化的技能。就像蓋房子不能邊運磚邊想地基,語言也需要有“框架”來承載你的思路。
02 怎么訓練語言邏輯?有三個關鍵動作
如果你總是在重要場合說話混亂,那你缺的可能不是自信,而是“內(nèi)在秩序”。
真正表達穩(wěn)定的人,不是詞匯量多,而是有能力在腦子里預排結構。他們在開口前,已經(jīng)清楚地知道“我這一段話是三句話構成,每句話干嘛用”。
所以與其焦慮“怎么說得精彩”,不如從以下三個動作開始:
1??心里建立“結構框架”
哪怕只是說一件小事,你也可以快速列出這三個點:
? 背景是啥?
? 問題在哪?
? 我怎么看?
這個順序一旦建立,你說話就自然清晰了。 不再是想到哪說哪,而是從起點到結尾,線是順的,聽的人跟得上。
2??表達不是“想啥說啥”,而是“整理完再說”。
很多人說話混亂,是因為腦子里有太多細節(jié)、旁枝末節(jié),一股腦地倒出來。 聽的人像是在信息洪流里找關鍵點,自己卻越來越糊涂。
哪怕是聊天、答辯、會議發(fā)言,你都應該提前把想說的內(nèi)容變成組織過的信息——
哪個是重點?哪個是背景?我要引導對方聽見的,是哪句話?
否則你說得再多,也只是讓別人去“猜”你的意思。你越是想說清楚,別人越是聽不懂。
真正高效的表達,靠的從來不是“說得多”,而是“整理過”。
你必須先抓住主干,再決定要不要加枝葉。 比如你可以先說一個總結句,再補例子,而不是上來就細節(jié)轟炸。
3??允許自己停頓,慢一點
很多人覺得“講快”是利索,“停頓”是緊張,所以害怕停頓、害怕卡殼、害怕氣場掉線。喜歡在表達的時候拼命填詞、繞句、快速講完,仿佛“只要不停,就不會錯”。
但真相恰好相反:
停頓,是最強的掌控感。
一個表達干凈有力的人,敢于:
? 開口前,停兩秒,捋一遍關鍵詞;
? 講到一半,稍作停頓,用一句“我的意思是……”做個銜接;
? 遇到偏題時,穩(wěn)住語氣,說:“我們回到剛才的那個點?!?/strong>
這不僅能幫你理清思路,也能增強聽者的理解力和安全感。
一個人能不能講清楚一件事,其實是他處理信息、組織邏輯的縮影。
表達混亂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把它歸結為“我腦子不好用”“我就是嘴笨”。 那樣只會讓你越說越?jīng)]底,越不想練。
但只要你意識到這背后其實是一個“可以訓練”的技能, 你就已經(jīng)和“模糊表達、焦慮輸出”的自己拉開了差距。
從今天起,試著讓每一次表達都有一點結構、有一點緩沖、有一點節(jié)奏。慢一點,但穩(wěn)一點,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話語,終于開始有力量
來源 | 停電時間Power outage(ID:Tingdianshijian)
作者 | 無敵咸寶 ; 編輯 | 蝦餃
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早讀課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