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24日,第一次金門戰(zhàn)役發(fā)起。這次作戰(zhàn)由于我軍隊渡海作戰(zhàn)的經驗不足,對困難準備不足,作戰(zhàn)計劃不夠周密。致使登島部隊九千余人苦戰(zhàn)三晝夜之后,彈盡糧絕,大部分壯烈犧牲,一部分被俘。這是解放戰(zhàn)爭中解放軍遭受了一次嚴重損失,教訓深刻。歡迎收聽,本期將為您詳細講述第一次金門戰(zhàn)役。
戰(zhàn)爭自古以來都是殘酷的,伴隨著流血和犧牲。沒有一支軍隊是無堅不摧的,我們的解放軍也曾經歷過失敗。這場慘痛的戰(zhàn)爭,就是金門戰(zhàn)役。1949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相繼擊敗了福州、漳州等地的國民黨軍隊,逼得他們節(jié)節(jié)敗退,最后不得不退守到了我國西南、西北和臺灣地區(qū)。
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但解放戰(zhàn)爭仍在繼續(xù),解放軍此時正在清除國民黨軍隊的殘余勢力。蔣介石退守的臺灣,自然也在清除范圍內。這時候,夾在兩地之間的金門島,就成了最關鍵的一個戰(zhàn)略要地。只要奪取這個地方,那么解放軍就能“進可攻,退可守”。
金門,是臺灣的橋頭堡,歷史上鄭成功、施瑯攻取臺灣,都以金、廈為出發(fā)地。金門是由烈?guī)Z(小金門)和大擔、二擔等大小13個島嶼組成,距大陸最近處5.5海里。其中大金門島面積為124 平方公里,形狀像個啞鈴。東部山高岸陡,很難攀登;西部丘陵,北岸瓊林到西北角古寧頭一帶是沙質硬灘,是個理想大登陸的地點,也是國民黨軍的防守重點。島上除少數要塞工事外,在登陸地段還加修了野戰(zhàn)工事。
為了關門打狗最好是廈門和金門同時進攻,可是船只的不足嚴重制約了解放軍的步伐,第十兵團不得不先解放廈門島后解放金門島,廈門的戰(zhàn)斗比預想的簡單太多,廈門距離大陸的最短的區(qū)域只有幾海里遠,有些戰(zhàn)士劃著木板就可以渡海戰(zhàn)斗,更是可以借用船只的擺渡,不斷將士兵運達彼岸,經過兩晝夜的戰(zhàn)斗,湯恩伯苦心經營的廈門防線就被攻破,廈門隨即被解放。有了解放廈門的經驗,第十兵團的官兵們普遍認為,缺少工事,兵力不強的金門島更是唾手可得。解放軍制定計劃,決定由司令員葉飛帶領的解放軍第三野戰(zhàn)軍第十兵團第28軍第82師第244團、第84師第251團、第29軍第85師第253團進行進攻。
然而,當時有一個致命的問題擺在面前。那就是,此時的解放軍既沒有船,也沒有足夠的船工。因此進攻時間推遲。在此期間就已經發(fā)現國民黨第12兵團部陸續(xù)抵達大金門,又偵悉該敵第118師已抵達大金門。但發(fā)現的部隊不知道國民黨部隊是要撤回臺灣還是增援金門。所以沒有采取任何應變方案。還是決定在國民黨援軍沒到之前拿下金門島。在陸上勢如破竹的解放軍,對于海戰(zhàn)欠缺經驗,他們?yōu)榱私鉀Q船只問題,甚至連江河湖泊的船也拿來湊數。要知道,江河湖泊里的船與海船不同,難以抵抗海上的大風浪。但即便如此,解放軍依然下令渡海進攻。
10月24日,第一支先頭部隊趁著夜晚漲潮搶灘登陸。這些攻金的第一梯隊官兵,多數來自多革命老區(qū)(244團、246 團、251團來自山東,253團來自蘇北老區(qū)),基本上屬于“旱鴨子”型,沒登陸訓練,又遇到西北風突然轉強勁的6級東北風,風浪太大, 很多人暈船,加上船魚腥味重,官兵聞不慣直嘔吐,體力大大折扣了。接近島岸時,海水悄然退潮,所有船只都擱淺在沙灘上,許多平底的船只更是難以推回水中。登岸后各部建制混亂,不僅3 個團沒有統(tǒng)一指揮,也沒能及時恢復建制,營以上指揮員掌握的部隊最多不超過一個連。登島部隊在失去統(tǒng)一指揮,沒有鞏固灘頭陣地的情況下,按照早定的作戰(zhàn)方向,在“ 有幾個人打幾個人的仗,不等待,不猶豫,向里猛插” 的戰(zhàn)術思想支配下,向敵縱深穿插。
此時國民黨軍胡漣也進入指揮。島上的國民黨軍隊近三個軍兵力與我軍展開激戰(zhàn)。此時的胡璉和李良榮卻囂張至極,派出坦克、飛機、軍艦對我軍發(fā)起排山倒海的進攻。危急時刻,3個團接連向前線指揮所發(fā)起求救,要求軍部立馬派出部隊前來支援。隨后,葉飛連忙下令將31軍現有的船只緊急調給第28軍,可31軍幾乎無船可調,他又下令全軍緊急征船,但因時間太緊急,只征到4個連的船只。然而這無異于杯水車薪。但是為了給已登島的部隊增強信心,并為下一步尋找船只繼續(xù)增援爭取時間,蕭峰決定派4個連前往金門增援。其中246團出動了2個連,由團長孫云秀率領,259團3營出了2個連,由代理營長梅鶴年率領,4個連統(tǒng)一由孫云秀指揮。
由于缺乏經驗,風浪吹散了船只隊伍,最終登陸的只有10個排左右的兵力,激戰(zhàn)徹夜終于與古寧頭的部隊會合,然而終究無力回天。28日天明,251團團長劉天祥帶著數十人和敵人交火,最后彈盡糧絕,被俘虜。253團政委陳利華最后時刻帶領50十多位戰(zhàn)士舍生取義,投向怒海,另一處的團長徐博突圍出包圍圈,最后隱藏在一個山洞里,后來,被國民黨找出來,關進了監(jiān)獄,從此鳥無音訊;244團團長邢永生,和敵人拼到最后,壯烈犧牲;支援去的246團團長孫云秀,帶領最后的12人,和敵人血戰(zhàn)到最后一刻,飲彈自殺。大陸一側的28軍官兵,眼見對岸灘頭烈火燃燒,槍炮震天,登陸的三團戰(zhàn)友與敵血戰(zhàn),而大陸一側無計可施,既沒有大批船只運送后續(xù)戰(zhàn)斗部隊,更談不上其他方面的火力支援。戰(zhàn)斗至28日下午時結束,登陸三個團,9千余人全軍覆沒。
這是解放戰(zhàn)爭中人民解放軍的一次重大損失。戰(zhàn)后主要負責人葉飛、蕭鋒分別作了深刻檢討并主動擔責,請求給予嚴重處分。而這次戰(zhàn)役也成為了葉飛一生之痛。此時的毛主席得知金門失利后,奮筆疾書“我們一定要建立一支海軍,這支海軍要保衛(wèi)我們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國主義的可能的侵略?!苯痖T失利也讓我軍對渡海登陸作戰(zhàn)的特殊性十分重視,在此后的島嶼進攻戰(zhàn)中,除登步島戰(zhàn)斗外,我軍再沒有出現失誤。之后順利解放海南。向長眠在金門島上的烈士致敬,也向那些為解放事業(yè)做出卓越貢獻的將士們致敬!我是,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