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美國世界網絡日報登了邁克爾·馬盧夫的文章,他在那兒大肆渲染,說中國搞出了高超音速導彈搭載EMP裝置,一旦用上,能把美國電網和通信全毀掉,導致社會大亂,90%人口可能活不下來。
馬盧夫的論調就是,中國這種武器太危險了,得馬上停手,否則全世界得倒退兩百年,回到沒電沒網的時代。
電磁脈沖武器,簡稱EMP,其實不是什么新鮮玩意兒。它通過釋放強大電磁波,瞬間燒毀電子設備電路,讓雷達、電腦、手機啥的都癱瘓。
馬盧夫文章里重點提中國的高超音速飛行器WU-14,就是后來的DF-ZF,能以幾倍音速飛行,避開防御系統(tǒng),然后投放EMP彈頭。
報道稱,這種打擊不帶爆炸痕跡,但后果嚴重,美國東海岸上空一爆,電網崩盤,醫(yī)院設備停擺,供水系統(tǒng)故障,社會秩序亂套。
??怂剐侣勔哺L報道,采訪專家說中國已在西部試驗場搞測試,情報顯示進展神速。美媒的呼吁直白,中國得立即放棄這類研發(fā),以免打破全球平衡。
這背后是美國對自身科技優(yōu)勢的擔心,畢竟他們電子化程度高,EMP一擊就可能讓高科技軍隊變瞎子。
不過話說回來,美國自己在這塊兒起步早多了。
上世紀60年代,他們在太平洋核試爆,就意外發(fā)現(xiàn)EMP效應,數百公里外夏威夷街燈滅掉,無線電中斷。從那以后,美軍就把EMP當成重點研究。
1991年海灣戰(zhàn)爭,他們用碳纖維彈藥纏繞伊拉克高壓線,造成短路,巴格達郊區(qū)電力中斷,敵方雷達瞎眼。2003年伊拉克戰(zhàn)爭,更直接投放E-炸彈,巡航導彈鎖定電視臺和指揮中心,市區(qū)大面積斷電,通信癱瘓,伊軍作戰(zhàn)能力直線下降。
波音公司2012年測試的CHAMP導彈,更是牛氣,一小時內連續(xù)打擊七個目標,內部電子系統(tǒng)全廢,建筑外殼完好無損。
這種導彈遠程發(fā)射,還能預編程選目標,成本低,靈活性強。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甚至搞出旅行箱大小的便攜EMP裝置,近距離破壞建筑物內設備。
俄羅斯的阿拉布加EMP武器,在200-300米高空爆開,能讓3.5公里內電子設備失靈,營級部隊瞬間丟通信。
美媒一邊炒中國威脅,一邊忽略自家這些成果,這雙標挺典型的,只許自己有,不讓別人碰。
我國EMP研發(fā)確實在推進,但遠沒美媒說的那么夸張。
2021年,中國電子信息戰(zhàn)技術期刊論文顯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測試了一種EMP裝置,能讓1500米外大型無人機失效墜毀。這算是個公開進展,證明技術在成熟。
東風系列導彈中,有些型號融入電子干擾功能,演習中有效摧毀模擬敵方信息節(jié)點。
美專家彼得·普賴在2020年報告里警告,說中國高超音速導彈如HGV和HCM,能載EMP彈頭,對美國本土、航母編隊甚至衛(wèi)星構成威脅。他估算,一次東海岸上空攻擊,能殺90%人口,核反應堆熔化,社會恢復需18個月。
普賴還說,中國軍事理論把EMP視為信息戰(zhàn)一部分,冷戰(zhàn)時就開始加固軍隊和關鍵設施,防御能力強。
但我國回應總是低調,國防部發(fā)言人指美方某些人陷在迫害妄想里,捏造不存在的威脅。
其實,EMP武器的威力雖大,但局限性也不小。有效范圍有限,通常幾十到幾百米,大規(guī)模應用需多系統(tǒng)協(xié)同。
現(xiàn)代軍隊已針對性防護,像屏蔽材料啥的,能減弱影響。美國特朗普時代發(fā)行政令,推動基礎設施防EMP,但實施起來費錢費力,只對少數關鍵目標強化。
這類報道往往帶點焦慮,目的是爭取預算或盟友支持。
大國博弈里,EMP只是冰山一角。美國炒作中國威脅,部分是為國會要錢,推動自家防御研究。馬盧夫這類人退休后寫評論,影響輿論,但也暴露了人性的一面。
全球軍備競賽還在繼續(xù),我國穩(wěn)步提升技術自主,沒受炒作干擾。
參考資料 “不流血的武器”電磁脈沖武器能否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 環(huán)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