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一些家電。而松下作為日本的電器巨頭,在中國市場上也占據(jù)一席之地,今年的2月份,松下突然傳來“解散”消息,引起了不少的關注。
從更新的數(shù)據(jù)中也能看到,2024年松下營收達到了4200億。美的作為家電行業(yè)的黑馬近年來也成為國內市場數(shù)一數(shù)二的存在,和松下相比,美的的營收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松下
松下,這個名字對于中國70后、80后來說,幾乎是高端家電的代名詞。誰家要是有臺松下電視,尤其是90年代那款號稱畫王的機型,絕對是家境殷實的象征。
那個時候,松下就像今天的蘋果,不僅產品過硬,品牌溢價也高得讓人服氣。從最初的一顆電燈泡起家,到后來做到涉及多個領域,松下幾乎定義了二十世紀的家庭電氣化生活方式。
尤其在2007年,松下電視銷售額突破1萬億日元,合64億美元,風頭無兩。可誰也沒想到,巔峰之后,不是更高的山,而是漫長的下坡路。
其實早在2001年,松下就曾單季虧損387億日元,創(chuàng)下集團百年歷史中最難堪的一筆。但那個時候,很多人還覺得這只是偶然。
直到2025年2月,松下正式對外宣布解散原有公司架構、啟動萬人裁員計劃,大家才真正意識到,這位電器之王,是真的遇到大麻煩了。
根據(jù)松下集團發(fā)布的2024財年報告,其年營收8.46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200億元,同比微降0.5%;凈利潤則下跌17.5%,為3662億日元。
盡管這個營收規(guī)模依然堪稱世界級,但增長乏力、利潤縮水已是不爭的事實。尤其在中國這個最大的海外市場,松下的表現(xiàn)更是被形容為水土不服。
產品價格偏高、智能化落后于中國本土品牌,讓它逐漸失去中年輕消費者的青睞。
為扭轉局面,松下決定啟動結構性改革,包括總部重組、家電事業(yè)重整等,目標是通過人員優(yōu)化和省本增效,實現(xiàn)1220億日元的收益改善。
其中,光是裁員一項就預計能省下700億日元。這次裁員總計1萬人,占全球員工總數(shù)的4.4%,主要集中在工業(yè)設備、影像產品和傳統(tǒng)家電這些非增長領域。
看得出來,松下正在努力甩掉包袱,把資源聚焦在更有未來的賽道上。
一家企業(yè)的命運,當然要靠自我奮斗,但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松下的問題,不是一天形成的,它的轉身,也注定不會輕松。相比之下,美的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美的崛起之路
如果說松下代表的是二十世紀傳統(tǒng)家電業(yè)的頂峰,那么美的,可能更屬于二十一世紀。美的起步于1980年,靠做電風扇配件進入家電行業(yè)。
那個時候,沒人能想到這家廣東順德的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有一天居然能跟松下這樣的國際巨頭放在同一張桌面上比較。
但美的偏偏就走出了這樣一條路,不張揚、但扎實,不追求一夜爆紅、但每一步都踩得準。
2024年,美的集團營業(yè)收入達到4071.50億元,同比增長9.44%;凈利潤385.37億元,增長14.29%。從數(shù)據(jù)上看,美的的營收規(guī)模已非常接近松下,而增速卻明顯跑贏后者。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的并沒有只滿足于“做家電”,而是很早就把目光投向了更廣闊的科技領域。
2017年,美的斥資300億元收購德國機器人巨頭庫卡,一度引發(fā)行業(yè)震動。當時很多人看不懂,一家做空調洗衣機的企業(yè),為啥要去搞機器人?
但現(xiàn)在回頭看,這一步棋下得極具前瞻性。如今美的業(yè)務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不僅是白色家電的“銷量王者”,更在智能制造、機器人等B端領域布局深遠。
產品方面,美的也越來越聰明。針對電費焦慮推出的酷省電空調,一年就賣了115萬套;超薄嵌入式洗衣機和冰箱,正好踩中了當下家裝一體化的熱點。
甚至連電飯煲、洗碗機這種傳統(tǒng)品類,美的也能做到行業(yè)中高端銷量榜首。不難看出,美的的成功,不只是價格便宜,更是在產品定義、用戶洞察上做到了極致。
此外,美的在渠道運營上也玩得轉。2023年,光是京東平臺整體銷售額就突破500億,成為家電類目中最快達到這一體量的品牌。
通過跨品類套購、場景化推薦,美的不斷拉高客單價和復購率,線上渠道越做越深。
從電風扇到機器人、從國內到全球、從單品到全屋智能,美的走過的路,看似順風順水,其實背后是一套緊扣消費變遷與技術革進的戰(zhàn)略打法。而這條路徑,恰恰與松下形成了有意思的對比。
雙雄對決
松下與美的之間的對比,從來不只是兩家公司的比拼,更可以看作是兩種模式、兩個時代的對話。松下代表的是硬件為王、技術驅動、品牌溢價式的傳統(tǒng)制造模式。
在產品質量、工藝積累、全球供應鏈方面,松下依然有很強的基本盤。但問題出在,它太依賴于過去的成功路徑,以至于在智能化、性價比、年輕化這幾個新賽道上逐漸掉隊。
尤其是在中國市場,消費者越來越理性,他們要的不僅僅是牌子硬,更追求功能和性價比。反觀美的,雖然起步晚,但沒有歷史包袱,反而更敢試錯、更快調頭。
它不像松下那樣執(zhí)著于全線自研,而是通過收購、合作、跨界布局,快速補齊生態(tài)短板。在響應本土需求方面,美的也明顯更靈活。
敏銳的捕捉消費者的需求,能第一時間推出對應產品,而松下在這類細節(jié)創(chuàng)新上則顯得有些遲緩。另一個關鍵差異,是兩家企業(yè)對未來家電的理解。
松下似乎仍把家電視為功能性硬件,而美的早已把它看作家庭智能場景的一部分。后者意味著更強調互聯(lián)體驗、數(shù)據(jù)服務、生態(tài)整合,而這正是Z世代消費者所期待的。
當然,這也并不代表美的就沒有挑戰(zhàn)。全球宏觀經(jīng)濟波動、原材料成本上漲、行業(yè)競爭加劇,都是擺在面前的實際困難。而松下雖然在收縮調整,但其技術底蘊和全球口碑仍在,如果轉型成功,未必沒有重回賽道的可能。
說到底,企業(yè)如人,要走得遠,不僅要有肌肉,更要有腦子和應變力。在這個意義上,營收數(shù)字只是結果,真正的差距,其實早在戰(zhàn)略選擇的那一刻就已注定。
回過頭來看,松下和美的的對比不只是數(shù)據(jù)的較量,更反映了兩種企業(yè)模式和發(fā)展思維的碰撞。松下依靠品牌和技術積淀曾引領一個時代,卻因應變不足而陷入瓶頸。
美的憑借對市場的敏銳反應和高效運營,實現(xiàn)了追趕甚至反超。他們的經(jīng)歷提醒我們,無論企業(yè)多大、多強,都不能停止創(chuàng)新和變革。
對中國制造業(yè)來說,美的的成功無疑是一劑強心針,證明我們不僅能做好產品,還能打造出世界級的品牌。而松下的轉型也值得尊重與關注,畢竟它承載了幾代人的記憶與技術積累。
未來家電行業(yè)的競爭,一定會更聚焦于智能化、綠色節(jié)能與全球化運營。
無論結局如何,像這樣高手過招,最終受益的總是消費者。相信只要堅持用戶第一、持續(xù)創(chuàng)新,無論是松下還是美的,都還能寫下更精彩的下一章。
主要信源
突破500億!美的再次刷新京東家電行業(yè)銷售紀錄——新聞晨報2024-02-03
松下集團擬全球裁員上萬人 家電業(yè)務在華“水土不服”——中國經(jīng)營報2025-05-17
美的上半年營收2511億:凈利260億現(xiàn)金分紅38億,方洪波分得5814萬——藍鯨新聞2025-09-01
美的集團2024年營收4071.50億元同比增9.44%,凈利潤385.37億元同比增14.29%,銷售費用同比增長11.10%——新浪財經(jīng)2025-03-2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