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15年的社交媒體昵稱,說改就改?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就這樣做了——他從“不會武功的武功李云飛”悄然更名為“比亞迪李云飛”。
這很比亞迪,也很李云飛。
看似輕巧的更名背后,這不僅是一次名稱的更迭,更是一場關于品牌態(tài)度、用戶傾聽與企業(yè)自信的生動表達。
昵稱升級2.0:“較真”技術宅的溝通哲學
“不會武功的武功李云飛”——這個略帶自嘲、不失幽默的名字,曾經陪伴李云飛和比亞迪走過了品牌爬坡的十五年。它像一句悄悄話,透露出一個“技術宅”的謙遜與真誠。
而如今,他主動摘掉“不會武功”的標簽,只保留最清晰的符號:“比亞迪李云飛”。變的是名字,不變的是那股子較真勁兒。看似只是一次昵稱調整,實則是把“用戶溝通零距離”刻進DNA的體現。
為什么說李云飛現在已是“武林高手”?回看比亞迪近年來的品牌動作:平時低調務實,關鍵時刻卻招招精準。從正面迎戰(zhàn)輿論風波,到品牌傳播中的國風審美,比亞迪的公關風格越(參數丨圖片)來越鮮明——真誠、直接、聽勸。正如他簡介所說:“直爽關中漢,國風理工男”,聽勸的硬漢,誰能不愛?
當理工男玩起營銷:有勇有謀,策略出圈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比亞迪近幾年那些深入人心的大事件,多數出自李云飛之手。
從“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到推出品牌紀錄片《敢》傳遞精神內核;從推動龍舟入奧、支持中國足球少年等文化項目,到近期與《黑神話:悟空》的破圈聯動——比亞迪的營銷早已超越傳統(tǒng)汽車品牌的維度,更像一個善于講故事、塑造文化認同的“高手”。
而這些項目,沒有一件是靠砸錢刷屏的“土豪式傳播”,每一件都精準切中品牌階段與公眾情緒。有網友調侃:“這水平,怕是很多4A公司都要連夜寫總結?!?/p>
19年比亞迪人:與企業(yè)共同成長的品牌代言人
翻開李云飛的職業(yè)履歷,你會發(fā)現他是不折不扣的“比亞迪自己人”。
2004年加入公司,從基層做起,歷經銷售、市場、品牌等多個關鍵崗位。19年時間,他伴隨比亞迪從一家深圳的電池制造商,逐步成長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的領軍企業(yè)。
有人說他就像一顆“河蚌中的珍珠”,在企業(yè)的浪潮中不斷磨礪發(fā)光。這樣的成長路徑,也讓他成為比亞迪企業(yè)文化最真實的代言人——務實、堅韌、始終向前。
標題或許可以這樣寫:《李云飛的19年:與比亞迪“一路向前”》,或者《從“技術比亞迪”到“人文比亞迪”,一位品牌掌舵人的升級之路》。他本人,就是比亞迪品牌從技術領先走向人文引領的最佳注腳。
改名的真正原因:用戶說拗口,那就改
而這次改名的理由,簡單得讓人有些意外——只是因為很多用戶反饋原來的ID“不好找、拗口”。
沒有復雜的戰(zhàn)略分析,沒有品牌升級的宏大敘事,僅僅因為“用戶需要”,那就改。
這種“從用戶出發(fā)”的邏輯,恰恰與比亞迪的造車理念如出一轍:不玩虛的,不搞花架子,用戶要什么,我就做什么。無論是一輛車,還是一個高管的社交媒體ID。
結語:
李云飛的改名,表面上是一次身份標簽的優(yōu)化,深層卻是一場關于如何與用戶真誠溝通的品牌實驗。它向我們展示:真正高效的溝通,不需要套路,只需把最真實的價值、最清晰的信息,交給用戶。
而從“不會武功”到“比亞迪李云飛”,變的也不只是一個ID,更是一個品牌在新時代的自信宣言。
這很比亞迪,也很李云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