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兒子今年11歲,讀小學五年級。我發(fā)現(xiàn)他面對學習,越來越不自信,離厭學只差一步之遙。
讓背段課文,沒等開始,就說我背不下來吧,太難了對我來說。 遇到不會的題,讓他先思考,他要么直接拒絕,說自己不會; 要么就是盯著作業(yè)本發(fā)呆,直到你看不下去了,給他講題為止。
有多少次,我都跟兒子強調(diào):
不要一開始,就先認定自己不行、不會。 你得先動腦思考,只要靜下心來做,沒有什么是不行的。
可兒子總是答應的好好的,下一次,還是抗拒推脫。
坦白說,如果就是攤上一個頭腦不夠用的孩子,我也認了,學成什么樣,我都能接受。
可兒子在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都顯得很聰明,機靈,情商也挺高。
家里有什么需要擺弄的小玩意,我和老公都沒看明白呢,人家就給弄好了。
玩手機更是,不管游戲有多難,他能都很快上手,玩的有模有樣。
所以,要我放棄對他學習的要求,真的很不甘心。
在我看來,他明明努努力,就能學的不錯,為什么這么缺乏自信呢?
平時我也沒少鼓勵他,自信一點,可不管我怎么激勵,他都不聽。
我真是愁的不行,平時同事、親友聊起孩子的學習,我感覺臉都發(fā)燙,實在說不出口。
生怕別人問我,你家孩子考的怎么樣?
現(xiàn)在還是小學,他就這么厭學,等上了初中,兒子這副狀態(tài),想考高中都難!
02
為什么孩子看著很聰明,就是對學習怕苦怕難、沒自信?
直到看了一個心理學專家的視頻,才終于明白——想要調(diào)動孩子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習動力,一定要懂得幫他建立真正的“學習自信”!
我們都知道,具備自信對學習很重要。
但真正的自信,無法通過家長的鼓勵、安慰得來,而是需要孩子知道自己“懂”、“會”才能具備。
因為自信的本質(zhì),不是一個人想不想,而是他“會不會”。
很多孩子平時聰明靈活,但一面對學習就安靜退縮,是因為他在心里,知道自己不會。
面對不會的事情,人的本能就是會抗拒,逃避。
表現(xiàn)出來,就是怯懦、不自信。
沒有孩子不想學習好,考高分。
但是,如果孩子當前不會,光憑家長加油打氣,要求他充滿自信的學習,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孩子學習不自信,本質(zhì)是對能力感和掌控感的缺失。
重建自信不是盲目夸“你真棒”,而是通過可量化的行動,幫他在學習過程中親眼看到自己的進步。
想想確實也是。在真正自信的方面,兒子都是有一些顯擺的。
家里誰手機或空調(diào)遙控器不知道怎么設置了,兒子會立刻沖過來,踴躍嘗試。
鼓搗好后,他會不停的說:媽媽,這么簡單你咋不會;你肯定沒有我會。
而一問學習的事,兒子就安靜了。
這種安靜沉默的背后,是知道自己不會,不行。
所以,孩子學習不自信,家長要引導孩子從最簡單的學習任務做起,幫他一點點積累“我會、我行”的感覺。
以下是簡單又有效的三個方法,孩子有同樣問題的家長們可以試試。
03
1、設置“1分鐘可達”的小目標,幫孩子積累掌控感
面對家長的催促,鼓勵,期待,孩子無動于衷,往往是因為目標太高了。
即使在家長看來很簡單,但對于缺乏學習自信心的孩子而言,還是很難。
所以,家長可以給孩子設置一些小的目標,幫他積累成就感。
不要督促孩子:從現(xiàn)在開始努力,下此考到95分。
這就屬于巨大壓力的目標,因為高分的背后,意味著很多的努力和練習。
而是每天給孩子設定一個“1分鐘可達”的小目標。
目標必須小到孩子覺得“這也太簡單了”,從而消除啟動的阻力。
比如:
今天只背3個新單詞吧; 把錯題整理到錯題本上; 今天弄懂這道錯題就行。
不要覺得這么小的行動,能幫孩子提升多少自信?
1分鐘可達目標,聽起來過于簡單,但神經(jīng)科學證明,行動確實能改變孩子的情緒。
心理學研究證實:積累的小成功,能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形成“我能做到”的正向循環(huán)。
做好這一步,孩子的成功引擎已經(jīng)被啟動了。
2、點亮孩子的優(yōu)勢,幫他看見被自己忽略的能量
孩子缺乏自信,往往跟家長日常的關(guān)注點有關(guān)。
教育孩子時,一直強調(diào):
你數(shù)學差就多做題,多練習; 你記憶力不好就重復背,別找借口。
都是在強化短板,加固孩子“自己不行”的認知。
真正幫孩子積累自信,我們要把目光集中在他的隱形優(yōu)勢上,從而強化他的內(nèi)在能量。
比如,語文雖然成績一般,但可以告訴孩子他具備優(yōu)勢的“具體證據(jù)”:
你的想象力很豐富,這樣的大腦肯定會學好語文的,上次些云彩的比喻句,老師還給你畫了波浪線,媽媽現(xiàn)在都寫不出來。
課后復習,雖然做過的題又錯了,但可以肯定:
你特別擅長用熒光筆,重點劃的非常準。
每天這樣強調(diào)一次優(yōu)勢,孩子會把注意力,從對自身缺陷的掃描模式,切換到優(yōu)勢發(fā)現(xiàn)模式。
自信,也在一點點發(fā)現(xiàn)“我行”的過程中,慢慢建立。
我發(fā)現(xiàn),用這種簡單但具體的方法,比過去那種虛空的表揚,好用太多了。
以前,為了幫兒子建立自信,我經(jīng)常對他說:你真棒,你就是最好的。
但其實兒子反而會更加焦慮,因為他不知道自己哪里好,也清楚自己不行。
現(xiàn)在,我用描述優(yōu)勢的方式來鼓勵他,兒子反而在我的引導下,真正知道了自己的能量所在。
面對學習時,即使還有很多不足,他也沒那么容易氣餒了。因為他知道,我有“行”的地方。
3、重建孩子對錯誤的認知,把錯誤轉(zhuǎn)化為贏
之前,兒子的逃避退縮,讓我非常氣憤,頭疼。
因為他明明嘗試一下,努力一點,就能學會??伤褪强咕?,只想退縮。
這是因為,不自信的孩子,非??謶址稿e。
但真正的自信不是“我不怕輸”,而是“我知道如何把輸變成贏”。
如果我們能重建他們對錯誤的認知,就能將錯誤轉(zhuǎn)化為贏。
過去,兒子一畏難,不敢嘗試難題,我就會訓斥他:
這么簡單都不會?你動動腦子??? 真是被你氣死了,你先試試再說放棄?。?/blockquote>這些指責和要求的話,讓兒子的心里負擔更重,寧可挨罵也要往后縮。
現(xiàn)在,我引導他重建對錯誤的認知,遇到難題,不是自己不行,而是自己遇到了一個挑戰(zhàn)。
“這題確實很狡猾,出題人就是給你設了陷阱,咱倆一起看看能不能把它揪出來!”考試錯的多,也不用空洞的安慰:下次努力就行。
而是引導孩子把錯誤看成伙伴:
每一道錯的題,其實都在幫你,告訴你哪里沒學透。 咱們一起看看,看看這次幫你找到了多少缺漏?通過這樣的方式,兒子漸漸改變了對錯誤和挑戰(zhàn)的認知。
他發(fā)現(xiàn),自己會做的題,越來越多。
當孩子通過可觸摸的進步,親身見證自己從“做不到”到“能搞定”,內(nèi)心的力量也會扎根生長。
當然,任何事情都有一個過程,孩子改變思維,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但只要懷有充足的耐心,采用科學的方法,陪伴孩子投入其中,總能有所收獲。
漸漸的,兒子的基礎扎實了,能力也在穩(wěn)步提升。信心,自然就來了。
當孩子覺得自己能勝任,能行的時候,內(nèi)心就會充滿表現(xiàn)欲,想要不自覺地展現(xiàn)給你看。
這種主動和積極的動力,就是孩子學習時應該有的狀態(tài)。
通過兩個月的努力,我用上面的方法,不斷幫孩子建立自信,體驗能力感和掌控感。
其實學習和做事一樣,投入其中,循序漸進,難度就會逐漸降低,整個人也會進入到一種充滿成就感的良性循環(huán)當中。
很多孩子正是因為不斷的逃避、畏難,所以始終沒有進入屬于自己的正循環(huán),缺乏自信和動力。
這個世界上,哪有不想學好的孩子?只有不會學、沒自信的孩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