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歸隊》最新的劇情中,純愛戰(zhàn)士小白馬,抗聯(lián)戰(zhàn)士蘭花兒,小兩口雙雙下線,留下了孤苦無依、生死難料的兒子。
這一幕,賺人眼淚、讓人心碎。小白馬與蘭花兒,用最悲壯的方式,踐行著愛情的承諾、信仰的力量。
不過,在淚奔過后,我們不禁會反問,小白馬犧牲之后,小鬼子圍困萬千重,身陷絕境的蘭花兒為什么偏偏要帶著襁褓中的兒子奔向江邊?
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蘭花兒的逃亡,并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前有江水攔截,后有日寇追擊,蘭花兒在林海雪原里蹣跚地跋涉,無異于將自己暴露在鬼子的槍口之下。
對于此時的蘭花兒母子而言,冰天雪地、山高林密,明明就地隱蔽、相機逃脫才是最好的辦法。在遭遇襲擊、部隊被打散之后,田小貴就是靠著地形和環(huán)境的掩護,神不知、鬼不覺地逃回了家中。
蘭花兒向來聰明伶俐、隨機應變,在小白馬犧牲、大部隊失聯(lián)之后,她為什么卻義無反顧地奔向了江邊,淪為了鬼子的活靶子呢?
這一切,都緣于兩個字——歸隊。
在與大部隊分開后,老山東曾與二驢子在烏蘇里江西岸等了小白馬和蘭花兒整整一個晚上。當時,老山東曾經(jīng)說過,花兒、小貴他們一定會趕過來,他們都知道轉(zhuǎn)移的路線。
和云虎的猶豫不同,花兒始終是個堅定的抗聯(lián)戰(zhàn)士。她無論何時何地,都以歸隊為目標。即使蔥山的日子里,她也從未放棄過抗擊日寇、保家衛(wèi)國的念頭。
和之前的八棵松之約不同,這一次全排戰(zhàn)士整體撤入蘇聯(lián)境內(nèi)。蘭花兒十分清楚,如果自己不能及時渡江、追上隊伍,長此以往,必將徹底失去與隊伍的聯(lián)系。
畢竟,異國他鄉(xiāng)不同于白山黑水,一旦與組織失去聯(lián)系,今后幾乎再無歸隊的可能。因此,即使天寒地凍、江水刺骨,蘭花兒也要沿著既定路線渡過烏蘇里江,重回組織的懷抱。
不過,退一步來看,拋開歸隊的意愿不談,蘭花兒的渡江,既是信仰召喚,也是走投無路。作為抗聯(lián)的戰(zhàn)士,蘭花兒抗擊日寇的革命意志堅定如磐,但她也十分了解自己的處境和鬼子的殘忍。
日本人在東北的國土上,一向是奸淫擄掠、無惡不作。蘭花兒之前在逃亡的路上,就險些被鬼子的小兵侵犯。當時,從天而降、英雄救美的人,正是她未來的丈夫——蔥山小白馬。
如今,小白馬舍身成仁、大部隊無處可尋,蘭花兒的前路漫漫、注定兇險。遇見小白馬,仿佛已經(jīng)花光了她的運氣。這一次,如果再次和鬼子狹路相逢,她注定會成為倭寇褻瀆的玩物。
江水雖冷,卻比落在鬼子手里干凈。此時的蘭花兒,依然保持著清醒和冷靜——與其被鬼子當作戰(zhàn)利品羞辱,倒不如拼死一搏,興許還能夠找到一條生路。
奔向江邊,是她向死而生的選擇。
更加重要的是,和此前險些被鬼子羞辱不同,這一次的蘭花兒,不只是英雄無畏的戰(zhàn)士,更是舐犢情深的母親。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日本人十面埋伏,蘭花兒一籌莫展。此時的她,懷里抱著幾個月大的兒子,身后則是窮追不舍的日寇。奔向江邊,是她出于母親本能,為絕境里的兒子,尋求最后的一線生機。
畢竟,近在咫尺的對岸,就是蘇聯(lián)的國土;江水奔流的下游,就有抗聯(lián)的隊伍。把孩子帶到江邊,把兒子放在冰面,看似是無奈之舉,實則是用心良苦。
在蘭花兒看來,兒子就是小白馬的骨血,更是革命隊伍的火種。兒子如果能夠被人救起、上陣殺敵,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形式的歸隊呢?
江水冰冷,凍不上寧死不屈的熱血;生死一瞬, 詮釋著抗聯(lián)精神的含義。蘭花兒用自我的犧牲,換取了孩子無限的可能。
她的從容,令人動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