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長生(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fā)展研究所研究員)
塞爾維亞新一輪騷亂始于8月14日夜間。當時,抗議者聚集在執(zhí)政黨塞爾維亞進步黨(СПП)的辦公室外,要求舉行提前選舉。塞爾維亞國民議會國防與內政委員會主席米洛萬?德雷順近日接連接受俄新社駐貝爾格萊德記者的采訪,8月31日再度接受訪談,就當前塞爾維亞國內騷亂總體狀況、特點發(fā)表了看法。
一、人數(shù)減少,但走向暴力極端
德雷順明確指出,隨著民眾逐漸認清“以破壞國家為代價追求政治目標”的不合理性,抗議活動的參與人數(shù)已明顯縮水,群眾基礎持續(xù)弱化。但與之相反的是,抗議的暴力與極端屬性大幅升級:活動已正式進入 “武裝階段”,參與者頻繁使用燃燒瓶(“莫洛托夫雞尾酒”)等攻擊性工具,警方多次從抗議者身上查獲槍械,不排除后續(xù)出現(xiàn)更嚴重的火器使用情況。更關鍵的是,受金錢驅動的武裝人員加入抗議隊伍,進一步放大了暴力風險,成為極端化的重要推手。
二、損失慘重,但政局得到控制
盡管抗議造成的負面影響已顯現(xiàn)—— 道路封鎖、企業(yè)運轉受阻導致經濟受損,國際媒體的負面報道還破壞了塞爾維亞的外部形象,甚至拖累了 GDP 增長節(jié)奏,但國家核心秩序并未動搖。德雷順強調,當前塞爾維亞政局整體可控:所有國家機構均正常履職,無全面政治危機;政府財政狀況穩(wěn)定,不僅能按時發(fā)放工資、養(yǎng)老金及社會補貼,還能推出新的民生支持政策(如下調商品價格、降低信貸利率),經濟運轉的關鍵指標(如出口增長 12%、增值稅收入上升)也呈現(xiàn)積極態(tài)勢,有效對沖了抗議帶來的沖擊。
三、外部干預明顯,資金與操控雙管齊下
德雷順多次揭露,抗議活動并非自發(fā)形成,而是存在清晰的“外部操控鏈條”。從資金層面看,有大量境外資金持續(xù)流入,組織者甚至直接向集會參與者(尤其是作為“骨干力量” 的示威人員)發(fā)放現(xiàn)金,以此維持抗議“活躍”的表象;從協(xié)調層面看,克羅地亞、保加利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以及自行宣布獨立的科索沃等國家和地區(qū)的情報機構,被指深度參與抗議活動的協(xié)調工作,外部勢力的介入讓抗議形勢更趨復雜。
四、組織者策略調整,短期保表象”、長期“賭學生”
面對群眾基礎薄弱(如未能發(fā)動大型國企工人參與)的困境,抗議組織者調整了策略:短期層面,通過資助小型團體、雇傭臨時參與者的方式,刻意營造“抗議仍具規(guī)?!钡募傧?,以度過當前街頭參與人數(shù)不足的“艱難期”;長期層面,組織者將希望寄托于9-10月——屆時學生將返回貝爾格萊德及其他大城市,他們試圖借助學生群體擴大抗議規(guī)模,重新激活運動,進而實現(xiàn)此前未達成的目標(如通過街頭壓力推翻現(xiàn)政權、左右選舉時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