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元家書(下)。
資中縣私立四維中學學生家長為支持女兒自愿從軍的證明書。
漫步在四川博物院“偉大勝利 川渝貢獻——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專題展”的展廳中,當觀眾在展柜前駐足凝視,一件件無聲的文物,凝聚社會各界的錚錚誓言,承載著感人至深的力量,展現(xiàn)著川渝兒女的赤誠情懷。
舍小家顧大家
不怕流血犧牲
泛著歲月痕跡的紙張,飽含著對父母牽掛的文字……展柜中,一封1937年的何文元家書格外醒目,仔細辨別閱讀家書上的文字,就能從中感受到革命先烈為了祖國的解放事業(yè),舍小家顧大家、不怕流血犧牲的高尚情操。正因為此,這件展品也讓四川博物院的展覽策展人馬莉印象深刻。
“何文元是南充人,1933年離鄉(xiāng)參加紅軍,1937年8月,他所在的部隊改編為八路軍,奉命北上抗日。同年8月24日,在陜西省三原縣云陽鎮(zhèn)待命出征之前,他給父母寫下了一封家書。”馬莉介紹,從信中的內容得知,自離開家鄉(xiāng)以后,四年來何文元一直未能給家里寫信。在甘肅的時候,聽說四川連續(xù)兩年遭受嚴重旱災,他對家人十分牽掛。
這封家書上,有何文元對于父母的關心掛念,他寫下“兒子身體強健”,希望父母“在家度過荒年災難,好好維持家中生活,不要牽掛你的兒子”。家書中,更有何文元為國家和民族舍生忘死的大義情操,“我的目的是為中華民族革命斗爭而到底,是不顧慮家庭父母,不顧慮一切犧牲流血,為要把日本帝國主義驅逐出中國去”。
“從這封信件中,可以看到他的家國情懷?!瘪R莉說。紙短情長,家書萬金。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革命先烈們在烽火中的家書,字字句句用鮮血與生命書寫著家國情。
沒有華麗的辭藻
支持女兒參軍抗戰(zhàn)
順著展廳繼續(xù)往深處走去,玻璃展柜中,還有一件資中縣私立四維中學學生家長為支持女兒自愿從軍的證明書,上面清晰的字跡,記錄著當年家長寫下“請戰(zhàn)書”送女參軍的場景。馬莉說,“當時,資中縣四維中學13位學生的家長,毅然簽下自愿從軍證明書,支持女兒參軍奔赴抗戰(zhàn)戰(zhàn)場。女學生和家長的壯舉,也展現(xiàn)了非凡的愛國情懷。”
“茲有貴校女五班學生羅念倫自愿從軍,已取得家長同意。此據(jù)為證?!睔q月流轉,字條上力透紙背的誓言清晰可辨,沒有華麗的辭藻,言簡意賅,表達出了“女娃兵”奔赴抗日戰(zhàn)場的決絕和保家衛(wèi)國的赤誠。而這些女學生和學生家長的舉動,用非凡的愛國精神與民族氣節(jié),在歷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此外,展覽中展出的康熙款琺瑯彩花卉蓮花紋蓋碗等文物,無聲訴說著抗日戰(zhàn)爭期間,百萬件故宮收藏的文物歷經艱難險阻,輾轉遷藏于川渝地區(qū),創(chuàng)造了戰(zhàn)時文化遺產保護奇跡。
一件件文物,一封封家書,一張張照片……在展覽構建起的空間中,觀眾得以重溫那段抗戰(zhàn)的崢嶸歲月,一覽川渝兒女為國家和民族奮勇犧牲、勇于擔當?shù)母腥藲v史。開展當日,家長張宇帶著8歲的兒子張一郎在文物前久久凝視,仔細閱讀展簽上的文字。“我想讓孩子深刻了解中華民族是怎樣從苦難的深淵一步步走向今天的富強。銘記歷史,勿忘國恥?!睆堄钫f。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攝影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