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現(xiàn)在的我們輕松換上最新款手機、糾結選哪款潮牌球鞋時,或許很難想象,幾十年前的父輩們,心中的“頂配幸?!本故撬募闼氐奈锲?。
自行車、縫紉機、手表、收音機,人們親切地稱為“三轉一響”,這四樣東西,曾是一個家庭殷實的標志,更是無數(shù)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先說說“三轉”里的自行車。在那個交通不便的年代,自行車可不是簡單的代步工具,更像是“家庭坐騎”。
當時最受歡迎的要數(shù)永久、鳳凰牌自行車,漆黑的車身、锃亮的車把,再配上紅色的車座套,往家門口一放,準能引來鄰居羨慕的目光。
爸爸一般會騎著它,載上小孩子去趕集;年輕人成親時,自行車更是重要的大件,新郎要騎著它,開開心心地把新娘接到家。
那個時候,要是誰家有一輛自行車,全家人都會格外愛惜,每次騎完都要仔細擦干凈,生怕磕著碰著。
縫紉機是“三轉”里的“巧手幫手”。那時候物資緊張,買布要憑布票,一件衣服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改改再給老三穿,全靠縫紉機。
印象中,最常見的是蝴蝶牌縫紉機,機身是銀白色的,踩動踏板,針頭就上下跳動,“噠噠噠”的聲音成了許多人童年記憶里的背景音。
媽媽會坐在縫紉機前,把舊衣服拆了重新拼布,給孩子做新襯衫、新褲子,甚至還會在衣服上縫上好看的小花邊。
有了縫紉機,不僅能省下不少布票,還能讓全家人穿得更體面,它就像家里的“小型服裝工廠”,縫補著生活的瑣碎,也織就了滿滿的溫暖。
手表則是“三轉”里的“時間貴族”。在沒有智能手機、電子鐘還不普及的年代,手表是唯一能精準掌握時間的工具,更是身份的象征。
上海牌手表是當時的“硬通貨”,表盤不大,表帶多是金屬的,戴在手腕上,顯得格外精神。
那時的人要是有塊手表,不管是平時,還是逢年過節(jié)走親戚,總會不自覺地把袖子往上捋一捋,露出手表,那模樣里滿是自豪。
那時候買一塊手表可不便宜,要花上一百多塊錢,很多人往往要攢大半年甚至一年的錢才能買到,所以手表也成了許多人珍藏多年的寶貝。
最后是“一響”——收音機。紅燈牌收音機是家家戶戶的“寵兒”,木質(zhì)外殼,正面有個圓形的喇叭,打開開關,就能聽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聲音。
早上,人們靠它聽新聞、了解國家大事;中午,里面會播放好聽的戲曲,奶奶會搬個小板凳坐在收音機前,跟著哼唱。
到了晚上,全家人都會圍坐在一起,聽評書、聽故事,《岳飛傳》《楊家將》的精彩情節(jié),讓當時的我們這一幫孩子聽得入迷。
記得那時,鄰居家沒有收音機,大人小孩也會搬著凳子來家里一起聽,小小的收音機,拉近了鄰里距離,也讓單調(diào)的生活變得熱鬧起來。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三轉一響”可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很多時候還需要“票證”。人們要先籌到票,再湊夠錢,才能把這些物件帶回家。
為了集齊“三轉一響”,很多家庭要省吃儉用好幾年,甚至全家一起努力。記得那時,有些人家買到“三轉一響”后,還要放鞭炮慶賀。
如今,“三轉一響”雖然早已退出舞臺,取而代之的是汽車、智能家電等更先進的物品,但它們所代表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依舊讓人回味。
曾經(jīng)的你,家中是否也有“三轉一響”?那些品牌,那些樣式,是否早已根植于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