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亂套了!”當聽聞寧波一所小學里一位語文老師兼任英語老師這一消息時,眾多家長內心的怒火瞬間被點燃,整個家長群體都炸開了鍋。
家長們氣不打一處來,不少人連夜就向相關部門進行了投訴,他們急切地希望能得到一個合理的解釋,為孩子爭取一個專業(yè)、優(yōu)質的教育環(huán)境。
面對家長們義憤填膺的投訴,教育局給出了這樣的回應:師生比小,在師資調配方面難免會出現(xiàn)老師兼任的情況,只要老師有相應的資格就行。
這看似合理的解釋,卻讓家長們更加不滿。按照這樣的邏輯,那是不是只要牙醫(yī)有行醫(yī)資格,就也能去做心臟手術呢?這顯然是荒謬至極的。同理,教育領域也是如此,雖然語文和英語都屬于語言學科,但它們之間的差別大了去了。
從學科特點來看,語文是我們的母語學科,它承載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深厚的人文底蘊。學習語文不僅要掌握字詞的讀音、寫法和用法,還要理解古詩詞、文言文的深刻內涵,學會賞析文學作品中的精妙之處,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這需要老師自身具備扎實的文學素養(yǎng)、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以及敏銳的語言感知能力。
而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其語音、語法、詞匯和文化背景都與中文截然不同。英語強調純正的發(fā)音、流利的口語表達以及對西方文化的理解。英語老師需要有良好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熟悉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能夠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提高英語綜合素養(yǎng)。
一個老師的精力是有限的。這位兼任語文和英語兩門課程的老師,除了要精心準備語文課和英語課之外,還擔任著班主任的職務,需要處理班級里大大小小的事務。如此繁重的任務壓在一個老師身上,怎么可能每門課都教好呢?就好比一個人同時要在兩條不同的道路上快速奔跑,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兩條路都走不好。
從教學效果來看,英語需要純正的發(fā)音,語文需要深厚的底蘊。當老師在兩種語言之間頻繁切換時,自己都很容易陷入混亂。在課堂上,可能會出現(xiàn)發(fā)音不標準、語言表達不準確的情況,這不僅會誤導學生,還會讓學生對知識產生混淆。這樣一來,學生很難接受到系統(tǒng)、專業(yè)的教育,學習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更關鍵的是,這種做法傳遞了一種極其不良的信號。它似乎在告訴大家,教育可以湊合,專業(yè)可以將就。孩子的啟蒙階段是最為重要的時期,就像蓋高樓一樣,基礎打不牢,以后怎么能建成穩(wěn)固的大廈呢?
在這個階段,孩子們對知識充滿了好奇和渴望,他們需要專業(yè)的老師給予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幫助他們建立起對知識的正確認知和學習方法。
而學校讓一位老師同時教授語文和英語兩門課程,無疑是在降低教育質量。家長們辛辛苦苦掙錢把孩子送到學校,交了學費,可不是為了讓孩子看老師演“全能選手”的。專業(yè)的事就應該交給專業(yè)的人來做,只有這樣,才能為孩子提供優(yōu)質的教育,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中茁壯成長。
綜上所述,一個老師同時教語文和英語這種做法實在是不靠譜。我們希望學校和教育部門能夠重視這個問題,合理調配師資,確保每個學科都有專業(yè)的老師授課,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那么,大家不妨思考一下,在你們身邊是否也存在類似不合理的教育現(xiàn)象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