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李在明的態(tài)度出現(xiàn)了明顯變化,引起了外界的注意,在和特朗普會面之前,他就開始強調韓美同盟的重要性,試圖擺脫外界給他貼的“親華”標簽。
等到與特朗普見面之后,他更是直接表態(tài),不再堅持“經(jīng)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的路線,由此來看,李在明的對華政策可能會出現(xiàn)較大調整。
韓國的平衡生存術
韓國幾十年來一直有一個核心原則,那就是“安美經(jīng)中”,意思很簡單:安全上靠美國,經(jīng)濟上靠中國。
這不是韓國歷屆某個領導人臨時想出來的,而是整個國家在現(xiàn)實壓力下走出來的唯一生存法則,畢竟對韓國來說,這條路幾乎就是命脈,不走不行。
先說安全問題。自從朝鮮戰(zhàn)爭之后,韓國就把最關鍵的安全保障交給了美國,戰(zhàn)時指揮權不在首爾自己手里,而在美軍那邊,這就意味著,一旦半島爆發(fā)沖突,韓國軍隊再怎么準備,最后拍板的人還是美國。
美國就是韓國的保護傘,這傘一旦收起來,韓國立刻就暴露在風險當中,所以無論哪個總統(tǒng)上臺,對美同盟都是動不得的底線,這是韓國社會普遍認同的事實。
再看經(jīng)濟,韓國經(jīng)濟之所以能在短短幾十年內(nèi)騰飛,背后離不開中國市場的支撐,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貿(mào)易伙伴,占韓國外貿(mào)的兩成以上,像三星的手機、現(xiàn)代的汽車,這些在中國市場賣得火爆,賺的錢撐起了韓國經(jīng)濟的根基。
這么多年來,韓國靠的是技術和品牌吃飯,咱們中國則提供市場和消費力,兩邊正好能補上對方的缺,形成了互相搭臺的關系,要是把中國市場抽走,韓國經(jīng)濟立馬就得出大問題,根本扛不住。
這么一來,就出現(xiàn)了挺有意思的局面:韓國的安全得靠美國罩著,經(jīng)濟卻得靠中國這邊“喂”著,兩邊都不敢得罪,都得好好維持關系,這就是大家說的“安美經(jīng)中”的核心門道。
但也正是靠著這種兩邊平衡的法子,韓國既享受到了美國給的軍事保護,又能吃到中國市場帶來的甜頭,表面看下來,倒像是種兩邊都占便宜的生存路子。
可問題是,這條路越來越難走,韓國其實就像夾在中間的一個小角色,一邊是美國不斷要求它在安全上站隊,一邊是中國又在經(jīng)濟上提出更高要求。
韓國既不敢讓美國懷疑自己的忠誠,也不敢輕易得罪中國,否則經(jīng)濟會立刻遭殃,這種走鋼絲的處境,非常危險,稍有不慎就會掉下去。
特朗普打碎了韓國的平衡夢
可是這個平衡在特朗普上臺后被徹底打破了,特朗普的核心理念是“美國優(yōu)先”,他看不慣韓國一邊躲在美國的軍事保護傘下,一邊又靠和中國做生意賺大錢。
在他眼里,這是典型的“吃美國飯,還幫中國干活”,所以他對韓國開始全面施壓,手段既強硬又直接。
經(jīng)濟上,特朗普先給韓國套上了15%的關稅,這一下就讓首爾明白,美國是真要動手了,接著,美國在談判桌上逼迫韓國政府妥協(xié),不僅要求韓國企業(yè)在美國追加3500億美元投資,還得進一步放開市場。
對韓國來說,這已經(jīng)是很沉重的負擔,但事情還沒完,李在明這次訪美又宣布,韓國企業(yè)要再追加1500億美元投資,這樣算下來,美國幾乎把韓國當成提款機,隨時都能要錢。
外交上的壓力更是巨大,特朗普在和李在明會面時,半開玩笑半認真的拋出一句:“要不要和我一起去中國”,表面像閑聊,實際上是當場設圈套,逼李在明必須表態(tài)。
與此同時,美國還要求李在明公開解釋他常說的“安全靠美國,經(jīng)濟靠別人”這句話,問題是,這句話無論怎么解釋都得罪人:要是強調靠美國,就會讓中國不滿,要是強調靠別人,美國又能當場翻臉。
最終李在明只能在智庫演講時,明確表態(tài)要傾向美國,更要命的是,美國還想直接伸手插進韓國的產(chǎn)業(yè)命脈。
外界傳出消息,特朗普政府有意讓美國資本直接入股三星電子,目標是拿到1.6%左右的股份,別看數(shù)字不大,但背后含義很清楚:一旦美國真正進入股權層面,三星的未來決策勢必受制于華盛頓。
長遠來看,這會讓韓國徹底喪失經(jīng)濟上的獨立性,把半導體這個命脈產(chǎn)業(yè)牢牢綁在美國的戰(zhàn)略體系里。
所以說特朗普的“極限施壓”基本掐死了韓國的平衡路線,安全上,韓國依舊離不開美國,但經(jīng)濟上再想靠中國維持騰飛,幾乎沒什么可能,而過去那個既能吃到美國保護,又能享受中國市場的日子,已經(jīng)成為歷史。
韓國未來的艱難抉擇
李在明訪美之前,北京其實就做好了心理準備,王毅特意在北京會見了韓國特使樸炳錫,表面上是例行交流,但意思很明顯,就是提前敲打。
王毅的話沒有轉彎,他強調中韓建交有初心,別忘了這一點,同時希望韓國在外部壓力下還能保持獨立選擇,他還提醒,中韓應該守住自由貿(mào)易這條底線,反對保護主義。
緊接著,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郭嘉昆也表態(tài),強調中韓關系不能被第三方因素綁架,希望韓國和中國一起走下去,這番話的意思非常清楚:美國再怎么逼迫,你們也不能把中國推到對立面。
因為中韓不僅僅是生意往來,還關系到整個半島的安全平衡,大家都明白,中國在半島局勢里有關鍵影響,尤其是對朝鮮的問題,如果韓國徹底倒向美國,矛盾可能會被激化,屆時沒有中國出面調和,韓國反而會更加危險。
但最終李在明還是選擇了緊隨美國,他提出所謂“安美經(jīng)美”,也就是安全靠美國,經(jīng)濟也跟著美國走,這聽起來像是務實選擇,但隱患不少,經(jīng)濟層面,如果硬和中國市場切割,對韓國來說幾乎是致命打擊。
要知道,韓國是高度依賴出口的國家,中國是它最大的市場,如果失去這一塊,后果遠比賬面上看得嚴重,而且美國的“美國優(yōu)先”思路已經(jīng)說明,它不會把韓國當平等伙伴,只會當提款機。
而且在主權問題上,一旦失去了平衡,美國就能不斷提高要價,比如駐韓美軍的靈活部署、基地土地的歸屬等問題,未來都可能被重新擺上桌面,到時候,韓國討價還價的空間只會越來越小。
李在明最后的表態(tài)更顯出無奈,他說中韓之間因為地理關系必然會有矛盾,韓國只能盡量維護好雙邊關系。
這句話透出悲觀意味,韓國的平衡外交已經(jīng)結束,全面倒向美國的新路線能否真的換來安全與繁榮,答案只有未來能揭曉,但代價一定要由韓國自己埋單。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