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剛上任那會兒,三十八歲,躊躇滿志。他在原來的部門做得風生水起,如今調任新部門,面對一群陌生的面孔,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必須把自己的威信立起來。
這幾乎是每一個新晉管理者最原始的沖動。害怕被看輕,害怕被視為一個“外來者”。于是,急于用行動向所有人證明:我能行,我是對的,你們必須聽我的。
然而,我太了解這種心態(tài)了,這不是自信,而是一種包裹著焦慮的自卑。
這種急于立威的“表演型”管理,本質上是一種自我防御。不是在管理,而是在表演,是把每一次互動都當作是自己的“主場”,急于證明自己擁有掌控一切的能力。
很多新任領導,把這種“表演”當作了管理的首要任務。他們頻繁地召開會議,每一場都用長篇大論來強調自己的過往戰(zhàn)績和對未來的宏偉構想。他們習慣性地打斷別人的發(fā)言,用一種不容置疑的語氣,糾正每一個他認為不妥的細節(jié)。
他們以為自己在立威,實際上正在用自己的“表演”,親手筑起一道高墻,將自己與團隊隔絕開來。
你以為得到了服從,但得到的可能只是“無聲的反抗”。
員工會變得越來越沉默,他們不再反駁,也不再主動思考。因為他們知道,反駁是無效的,而思考,最終也只會淪為一種無謂的消耗。團隊的活力,就像被抽走了骨架,只剩下一具空殼。
你以為你得到了尊重,但得到的只是“職業(yè)的距離”。
員工會從內心疏遠你,他們不再與你分享真實的困難,也不再向你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因為他們知道,你需要的不是答案,而是一個“聽眾”。
你以為你得到了認可,但得到的只是“表面的應付”。
當你在會議上滔滔不絕時,團隊成員們要么低頭玩手機,要么目光放空。當他們對你的指令點頭稱是時,以為是領導的魅力,但其實,只是他們對一份薪水最基本的尊重。
所以,新領導的第一要務,不是“立威”,而是“瓦解這種表演的沖動”。
我認識真正有智慧的領導,他們懂得,真正的威信,從來不是“立”出來的,而是“長”出來的。它不是一個“動詞”,而是一個“名詞”。
他們做的第一件事,是傾聽。
他們沒有急于去批判團隊原有的工作模式,也沒有去改動任何流程。他們像一個偵探,靜靜地觀察著團隊的每一個角落。他們看大家如何協作,如何溝通,如何解決問題。他們花了大量的時間,去理解這個團隊的“歷史”和“文化”。
他們做的第二件事,是賦能。
當團隊在某個項目上遇到瓶頸時,他們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幫助團隊找到了一個全新的解決方案。他們沒有對團隊說:“看,我比你們更懂?!彼麄冎皇悄匕压ぞ吆头椒ㄕ?,像涓涓細流一樣,注入到團隊的日常工作中。讓大家自己去嘗試,自己去找到那個豁然開朗的瞬間。
他們做的第三件事,是把握改變的節(jié)奏。
他們深知,改變不是一場革命,而是一次進化。他們沒有一上來就推翻整個體系。他們先從一個最微小的細節(jié)開始,比如把周會的時間縮短十分鐘,比如引入一個更高效的協作工具。這些微小的改變,就像一個個小小的“勝利”,讓團隊嘗到了甜頭,也讓他們逐漸相信,這個新領導帶來的改變,是真正的進步,而不是無謂的折騰。
所以,新領導的第一要務,不是“立威”,而是“做人”。這聽起來很雞湯,但事實就是如此。你不能把自己當成一個“空降兵”,急于用權威來震懾人心。你需要把自己當成一個“插班生”,先去了解你的新同學,先去融入你的新集體,先用你的專業(yè)能力,去為這個集體做出一些真實的貢獻。
真正的權威,不是通過強勢的姿態(tài),而是通過價值創(chuàng)造。當你能讓你的團隊變得更強大,讓他們的工作變得更輕松,讓他們的價值得到更大的認可時,你就不需要再去做任何的“立威”動作。
因為,這時候你的威信已經像一棵大樹一樣,深深地扎根在了每一個人的心里。
——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