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中國生物藥企正加速出海,走出去和引進來,成為未來行業(yè)的標準動作。
所以放眼未來,對普通打工人說,不能只盯手頭活,要更能把自己的視野國際化,主動了解和研究海外公司。
在這一過程中,閱讀和解讀國外公司的 PPT 與 Poster 是最最基本的基操。
今天稍微來點輕快的話題!
我們整理了常見PPT和Poster的表述及潛臺詞——畢竟都是人,老外也會“漂亮地說話”,把狗屎包裝成巧克力!
所以識破這些漂亮話背藏著的特別的意思,就是一門小伙伴們需要get的新的玄學技能了。
01
融資與公司運營類
(1)“We have runway into [QX 20YY]”
潛臺詞:大概還能撐 X 個月,之后需要再融資,更大的概率是要 gg。
(2)“We are exploring strategic alternatives”
潛臺詞:在找接盤方/資產出售/反向并購,獨立發(fā)展沒有戲,著急收手離場。
(3)“Non-dilutive funding”
潛臺詞:盯著政府/基金會/里程碑付款,股權融資條件可能不佳。
(4)“Disciplined capital allocation”
潛臺詞:砍項目、裁員、控成本已在路上,關門也不是沒有可能。
(5)“Right-sizing the organization”
潛臺詞:要裁員!這時候一定要深究對方團隊的狀態(tài),關鍵技術人員是否已經撤了。
02
研發(fā)進展與管線敘事
(1)“Focused pipeline strategy“
潛臺詞:除了一條管線,其它都砍了才能活下去。問題是,其他都砍了剩下的也未必能活下來。
(2)“Validating our mechanism in humans”
潛臺詞:早期生物標志物/PD 信號有點苗頭,但離臨床獲益還遠。這純屬文字游戲,早期指標不好判斷,要找臨床獲益的硬指標。
(3)“Differentiated mechanism of action”
潛臺詞:其他公司都不做這個方向,因為這個技術,從生物學原理上的依據有點懸,蝎子粑粑獨一份!
(4)“Differentiated safety profile”
潛臺詞:療效一般時,突出“更安全”。這樣的結果樣本量通常很小。
(5)“Biomarker?driven development”
潛臺詞:主要依賴替代終點;硬終點/臨床結局暫時拿不出。這種情況下,可以翻看我們之前的文章:
(6)“Translationally validated”
潛臺詞:小鼠→猴→少量受試者看到一致方向,但異質性很大。
(7)“Targeted population with high unmet need”
潛臺詞:患者少、試驗難入組,比如孤兒藥或者極罕見病藥物;監(jiān)管可能寬松但商業(yè)化挑戰(zhàn)大。最終很大的可能落得一個賣好不賣座的狀態(tài)。
(8)“Well tolerated”
潛臺詞:所有的產品都有不良反應,但我們可以稱之為“輕度”,在安全性上找差異,首先就怯場輸了“比療效”這一陣。
(9)“Clinically meaningful benefit”
潛臺詞:統計學可能邊緣/未達預設終點,但亞組或次要終點有亮點。細分患者群體有效果,也是可以深入討論的點。
(10)“Event?driven trial; data expected when events accrue”
潛臺詞:時間不可控,讀出或將延后??傊淮罂孔V!
03
臨床設計與統計
(1)“Adaptive, seamless Phase 2/3 design”
潛臺詞:邊做邊改,有靈活度,也可能是為了提高成功概率。這種臨床設計的難度很大,不是一般公司能搞明白的,更大的可能是“攤大餅”,最終數據是四不像。
(2)“Powered to detect”
潛臺詞:樣本量對主要終點足夠,但對關鍵次要終點可能不夠。
(3)“Responder analysis supports efficacy”
潛臺詞:硬指標的統計學不理想,換響應者比例講故事。聽個響樂呵樂呵就得了!
(4)“Supportive secondary endpoints”
潛臺詞:主要終點不強/未達;用次要終點托底。也不是不能接受,但是要仔細研究他們的臨床數據,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5)“Well?balanced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潛臺詞:至少基線沒出大問題;如果強調過多,可能其他指標不佳。
(6)“No new safety signals”
潛臺詞:已知不良反應仍在;沒有意外,但并不等于“安全”。這個項目純屬多余,連輸了“比療效”和“比安全”兩個頭陣,可以洗洗睡了。
(7)“Post?hoc subgroup analyses are encouraging”
潛臺詞:主要分析不顯著,事后找到了可能受益的亞組。
04
監(jiān)管與商業(yè)化
(1)“Regulatory alignment” / “Positive regulatory feedback”
潛臺詞:溝通過,但并未拿到書面背書;細節(jié)仍充滿變量。而且出岔子的概率還挺大。
(2)“Breakthrough Therapy/PRIME/SAKIGAKE designation granted”
潛臺詞:早期信號被認可,加速溝通通道打開,不代表必批。這個情況可以讀讀我們之前的文章:
(3)“Commercial readiness”
潛臺詞:在搭建商業(yè)化團隊與渠道,需求預測仍不確定。鑒于商業(yè)化的難度,這種情況的商業(yè)化結果,一般都是拉了個大大的跨。
(4)“Partnerships to maximize optionality”
潛臺詞:自己搞力氣不夠,想以里程碑換資源并保留部分權益。這玩意兒就是個標準的 Biotech 的 BD 戰(zhàn)略了,可以繼續(xù)深入了解一下!
05
平臺與技術
(1)“Modular, plug?and?play platform”
潛臺詞:做了框架/工具箱,但每個新適應癥仍需重新驗證。風險賊大!
(2)“Scalable CMC with high fidelity”
潛臺詞:小試順利;放大、批間一致性還有待驗證。無傷大雅!
(3)“Undruggable targets now druggable”
潛臺詞:體外/動物模型數據漂亮,臨床可行性未證實。也是“蝎子粑粑獨一份”的事情,風險很大,大概率不靠譜。
(4)“Best?in?class manufacturability”
潛臺詞:成本和良率暫時是賣點,臨床價值仍需數據支撐。說實話,一款創(chuàng)新藥,上市后的商業(yè)化藥品本身的CMC 成本微乎其微,所以這個事情不要太在意。
(5)“Proprietary target discovery platform”
潛臺詞:用幾組“自定義”關鍵詞在NCBI與PubMed上挖了一遍,PPT 融資,跟互聯網造車一個路數。
06
信息披露與公共措辭
(1)“Topline data”
潛臺詞:只給主要終點與關鍵安全點,細節(jié)/亞組/圖表暫不披露。
(2)“Preliminary, unaudited results”
潛臺詞:數據可能會變動。
(3)“Multiple upcoming catalysts”
潛臺詞:多為中間讀出/里程碑,不一定是決定性事件。
(4)“Strong interest from KOLs”
潛臺詞:顧問委員會支持度尚可,但KOL常與公司有合作關系。
(5)“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under preparation/submitted”
潛臺詞:還沒被接收;可能在補數據或應對審稿意見。
總之,有黑話就有正常的“白話”。國際視野下的打工人,英文必須得杠桿的。如果還想認真多學習點,我們做了 BD 單詞本,歡迎領??!
可以點擊這篇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