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賽程為42.195公里,半程馬拉松則是21.0975公里。
對于資深跑步愛好者而言,在4小時內(nèi)跑完全程馬拉松是眾多人的目標,然而,要達成這一目標并非易事。
但倘若將目標折半,以2小時的時長跑完半程馬拉松,難度怎么樣呢?
此時,想必很多人會篤定地回答:不難!
只要投入一定周期的科學訓練,基本通過自身努力皆可完成。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從筆者身邊的跑友情況來看,大致10個跑者之中,便有9個能夠達成半馬破2小時的目標。
記得此前我們跑團曾專門進行半程馬拉松成績統(tǒng)計,跑團300余人的半馬平均成績?yōu)?小時50分鐘,跑者年齡均處于45 - 50歲區(qū)間,其中年輕跑者的表現(xiàn)反倒不及中年跑者。
由此從側(cè)面也可看出,馬拉松這項運動的佼佼者多為中年跑者。
從數(shù)據(jù)層面分析,半馬破2小時,平均每公里用時需控制在5分40秒。
只要是有一定跑步習慣的人,基本都能在2小時內(nèi)跑完21公里,所以,實際上半程馬拉松的難度并非十分巨大,若要說存在難度,或許唯一的挑戰(zhàn)便是始終保持勻速前進,畢竟半程馬拉松也存在“撞墻期”。
半程馬拉松雖僅21公里有余,但對于首次參賽的選手而言,后半程出現(xiàn)掉速的可能性頗高。
究其原因,并非速度能力不足,實則是耐力稍顯薄弱。
所以無論參加半程馬拉松還是全程馬拉松,耐力儲備都至關(guān)重要。
一般在跑至18公里左右時,跑者會遭遇瓶頸,陷入“撞墻期”,大多是由于有氧耐力匱乏所致。
因此,若想輕松在2小時內(nèi)完賽半程馬拉松,賽前至少需進行4個月的系統(tǒng)訓練,建議周跑量不低于30公里,若經(jīng)驗豐富,可適度增加跑量。
但需注意,跑量的遞增應循序漸進,每周增幅最好不超過上周的10%。
參與馬拉松賽事,務必深諳節(jié)奏的重要性,有些人以上賽場,前面10公里使勁往前沖,其實此做法實不可取,極易導致后續(xù)賽程體力不支,甚至打亂配速節(jié)奏,難以取得優(yōu)異成績。
此外,跑者一定要對自身身體狀況有清晰認知。
建議每個補給站都適當補充水分,尤其是在后半程,若感覺體力不支,可食用一根能量膠,切勿等到雙腿明顯乏力時才前往補給站補充能量。
總之半馬跑進2小時,難不難呢?
關(guān)鍵在于看你平時有沒有下功夫,如果積極去訓練了這個成績真的并不難,但是如果你日常缺乏訓練,那么后半程必定是會崩掉的!
你的半馬最好成績是多少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