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期間,印度總理莫迪一反常態(tài)地活躍:他與俄羅斯總統(tǒng)、東道主領導人互動熱絡,連被西方視為“敏感”的經(jīng)貿(mào)議題也表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配合。這種“180度大轉彎”令歐美輿論頗為錯愕,也讓不少人猜測:新德里是不是準備徹底倒向東方?
在我看來,莫迪的“熱情”更像是一場精心計算的“外交秀”,核心目的只有一個——借上合抬身價,與美國討價還價。
證據(jù)并不難找。峰會前,莫迪先飛赴東京,與日方大談“自由開放的印太”;峰會后,他又缺席多數(shù)成員國參加的“9·3”紀念活動。這一前一后的安排,明擺著是給美日遞眼色:印度仍珍視與西方的紐帶,上合只是“多邊菜單”上的一道菜,而非唯一主菜。
放眼歷史,印度這種“走鋼絲”的外交幾乎成了傳統(tǒng)。經(jīng)濟上,它與美國、日本、歐盟打得火熱,渴望資本與市場;安全與能源層面,它又離不開俄羅斯——即便俄烏沖突爆發(fā),印度依舊大量購入俄油,轉手后就賣往歐洲,賺得盆滿缽滿,令美歐咬牙切齒。新德里自詡“有聲有色的大國”,把左右逢源視為聰明,但各大國心里都有一本賬:對印度,合作可以,信任免談。于是特朗普掄起關稅大棒,對印度下手時毫不手軟,還公開揶揄:“印度你愿意跟俄羅斯混,盡管去跟混,美國不在乎?!?/p>
美國這一棒,把印度打疼了,也把它長期沉醉的“大國夢”打醒:憑印度目前的體量,根本無力單獨與任何一極抗衡。與其繼續(xù)單打獨斗,不如借一方之勢,先對付傷害自己最深的對手。眼下,高舉關稅大棒的美國正是印度眼里的“頭號施壓者”。于是,莫迪把目光投向上合——這個被美國鷹派視為“東方堡壘”的多邊機制。通過與上合同聲共氣,印度既能抬高對美談判的籌碼,也能在“后俄烏”格局中為自己預留回旋空間。
換句話說,印度擁抱上合并非“皈依”,而是一次典型的“戰(zhàn)術擁抱”,也就是很多人眼中有投機行為。但正是因為印度人這種擁抱帶有明確的目的性,反而凸顯了上合以及東方大國的分量:在華盛頓眼里,印度單槍匹馬時不過是一根可隨手撥弄的“稻草”;一旦這根稻草與上合這個組織相連、并成為組織中的一員,美國就不得不重新評估其硬度與韌性。?
戰(zhàn)略博弈的吊詭之處正在于此:印度為了本國利益而靠近上合,卻在客觀上為這一機制“背書”——連自詡“全球平衡手”的新德里都要借上合之力,美國還有什么理由輕視它?東方大國的價值,由此被再次確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