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得好:“心若簡單,事便簡單。”
確實(shí),人越淡,很多事情就都順起來了。
就像一個(gè)人的心越簡單,那么能影響到自己的事情和人就越少,最終給到自己心中的負(fù)累也越少。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寫道:“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p>
凡事一淡定,腦子就不亂,做事自然清晰,處理過程更有邏輯。
那么,心里不堆那么多雜念,麻煩事自己就繞道走了。
最終,一切都能變得更順起來。
不急不躁,自有章法
其實(shí),人一著急,就容易手忙腳亂,然后出錯(cuò)。
人生在世,越是大事當(dāng)前,越要穩(wěn)得住。
明朝有個(gè)叫徐溥的讀書人,年輕時(shí)在自己書桌上一直放著兩只瓶子。
一開始,兩只都是空的。
但每當(dāng)他心里冒出一點(diǎn)浮躁的念頭,就往一只空瓶里投一顆黑豆。
一天結(jié)束,若黑豆多,就說明心不靜,要處理的問題多,于是決定次日便刻意收斂。
久而久之,他越來越沉穩(wěn),裝黑豆的瓶子里,黑豆越來越少,而另一只裝黃豆的越來越多,生活里順心的事也越來越多。
后來徐溥官至首輔,辦事卻始終有條不紊。
莊子說:“人莫鑒于流水,而鑒于止水?!?/p>
水只有在靜止時(shí),才能照見人影;而人只有在心靜時(shí),才能看清人生方向。
靜下來,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讓心先定下來,找到解決的方法和方向,事才能順。
不爭不搶,反而成全
有些人整天只會爭強(qiáng)好勝,什么都想要,以至于跟自己也好,跟別人也罷,都過不去。
可這種強(qiáng)烈的執(zhí)念和錯(cuò)誤的心態(tài),也注定自己到最后往往什么都抓不住。
反倒是那些不爭不搶的人,從來不跟別人較勁和糾纏,而是選擇默默把事情做好了,結(jié)果自然而來。
古羅馬有個(gè)哲學(xué)家叫埃皮克提圖,自己曾經(jīng)是個(gè)奴隸。
但即便如此,他也從不與人爭辯地位高低,只是讓自己在一旁安靜地讀書、思考。
甚至主人發(fā)脾氣打他,他也只是淡淡地說:“您會為您的憤怒后悔的。”
后來,他成了斯多葛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影響著歐洲思想幾百年。
很多時(shí)候,所謂的爭搶,爭斗,其實(shí)就是自己在瞎折騰,在消耗自己。
《道德經(jīng)》里講:“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p>
不爭,不是軟弱,反而是一種更強(qiáng)的自信體現(xiàn)。
你只管做好你該做的,世界自然會給你答案。
不想太多,反而通透
很多人的累,其實(shí)不是身體上的累,而是自己心里戲太多。
本來就不是什么事,可自己想來想去,越想越復(fù)雜,反而不敢行動。
唐代有個(gè)詩人叫寒山,一生隱居山林。
他寫下:“心中無瑣事,便是自由人?!?/p>
他在現(xiàn)實(shí)生活里,從不糾結(jié)別人怎么看他說他,只管寫詩、砍柴、吃飯。
后來他的詩傳到了日本、美國,一時(shí)成了東方禪意的代表。
莎士比亞說過:“疑慮是我們心中的叛徒,害怕嘗試讓我們失去本可贏得的好事。”
想得太多,機(jī)會就溜走了,不想太多,活出通透,而自己早晚也會變得豁達(dá)、瀟灑。
如此,自己也能過得更松弛,活得更自在。
簡單相信,相信簡單,更要信任自己的直覺,凡事直接去做,事情反而簡單明了。
說到底,人還是要活得淡一點(diǎn),而“淡”不是懶,不是無所謂。
這是一種清醒,一種懂得留白的智慧。
人這輩子,人一淡,心就寬了;心一寬,路就順了。
愿你我都能在這復(fù)雜世界里,活出幾分淡淡的從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