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霧還沒散盡,重慶市云陽縣龍角鎮(zhèn)的山坳里已有了動靜。
68 歲的張大爺背著剛拾的枯枝往家走,路過村口李春花的家。此時,26歲的李春花正在小院里手把手教幾位老人劃手機屏幕:“點這個放大鏡,輸‘小板凳’,就能看到好多樣式了。”
“春花,你網(wǎng)上給我買的斧頭真不錯,砍柴快多了!”張大爺朝著院里喊,手上還掂量著那把嶄新的斧頭。
這樣的場景,如今成了這個偏遠山村最尋常的風景。
李春花和村民們。 程藝輝|攝
歸鄉(xiāng)
從講臺到大山
一年前,李春花還在重慶中心城區(qū)的幼兒園里,領著稚嫩的小朋友唱歌跳舞。2024年深秋,父親因病離世的消息讓她踏上歸途。
看著母親因手部變形而笨拙做家務的身影,看著空蕩蕩的老屋和村里日漸老去的面孔,她做了個讓全家人意外的決定:“我不回城里了,留下來陪媽,也幫襯著村里?!?/p>
她感到歸鄉(xiāng)的路比記憶里好走多了。當年坑洼的泥路早已硬化,路燈在夜里亮成一串星子,可村里的老人們,卻像被時光落在了原地。
李春花教老人使用拼多多。 程藝輝|攝
回村后,李春花先在電信公司幫村民解決手機問題。 2024年底,云陽縣實施“本土人才”培育計劃,面向社會公開選聘 “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優(yōu)秀人才,以解決鄉(xiāng)村振興人才短板問題。李春花憑借對家鄉(xiāng)的深厚感情和一顆幫助鄉(xiāng)親的紅心,順利通過選聘,加入了村級工作隊伍。這不僅給了她一個扎根鄉(xiāng)村的平臺,也讓她感到肩上的責任感沉甸甸的。
開展工作后,李春花發(fā)現(xiàn)村里老人們的生活面臨雙重不便。一方面,智能手機在他們手里就像一塊 “能發(fā)光的磚頭”,有人不會查詢養(yǎng)老金余額,有人看不懂短信驗證碼。另一方面,傳統(tǒng)趕集購物也充滿周折:想買雙合適的布鞋,要么遇不上合適的尺碼,要么得托人捎帶。
李春花知道,自己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課堂
從“代購”到“授漁”
“春花,你網(wǎng)上買的那個洗衣液真便宜,能幫我也買一瓶不?”“春花,這個網(wǎng)上買是不是更便宜?”“春花,給我在網(wǎng)上買個電飯煲嘛!”作為村里為數(shù)不多的年輕人,老人們自然把一個個“難題”拋給這個從小看著長大的囡囡。
李春花樂此不疲做起村里的“代購”,但她意識到自己不可能永遠隨時幫忙。于是,一個想法冒出來:何不教會老人們自己用手機網(wǎng)購?
她翻遍了手機里的購物APP,最終把目光落在了拼多多上 。“老人們過日子精打細算,最在意三樣:東西實在、價格實惠、別要郵費?!彼龑Ρ冗^,同樣一把農(nóng)用斧頭,鎮(zhèn)上五金店賣35元,拼多多上22元還包郵,直接送到鎮(zhèn)上的快遞點。
這源于拼多多近年來向西部偏遠地區(qū)、中東部山區(qū)、鄉(xiāng)村振興重點幫扶區(qū)等地的縣域鄉(xiāng)村加大補貼、流量等資源的傾斜力度,鼓勵商家加強商品供給,持續(xù)擴大“普惠消費圈”。同樣的日用品,不用花更多的錢、出更多的力、走更遠的路,就能買到,特別適合老人的需求。
73 歲的張朝英奶奶做完乳腺癌手術后,腿腳早已不聽使喚,連去屋后收南瓜都喘得厲害,更別說跋涉一小時山路趕集了。家里電飯鍋壞了,她急得直念叨。
春花拿著手機幫她在拼多多挑選,張奶奶湊過來瞇著眼叮囑:“挑個好用點的就行?!笨爝f到了,春花騎電瓶車沿蜿蜒山路取回。當新電飯鍋插頭插入電源,指示燈亮起溫暖紅光時,灶臺的煙火氣終于回來了。
李春花將在拼多多上“代購”的電器送到老人家里。 程藝輝|攝
教學從最親近的人開始。母親的手指因舊疾不太靈活,李春花就把步驟寫在硬紙板上,一步一步教她點屏幕:“先按這個圖標,再點語音輸入,說‘洗衣粉’就行。”鄰居王奶奶總怕“錢被網(wǎng)絡騙走”,李春花就陪著她買了個9.9元的塑料盆。到貨那天,老人摸著厚實的盆底笑出了褶:“這比集上買的還結實!”
老人們用著滿意,漸漸地,就開始相信原來真的有物美價廉的商品可以送到山里。
于是,“春花課堂”從自家小院延伸到了整個村子。她把手機字體調到最大,教大家看商品評價里的實拍圖,教大家用語音功能代替打字。
沒有網(wǎng)購能力的老人該怎么辦呢?“我能幫就幫?!崩畲夯ò?80 多歲的鄰居李永明的藥單存進手機備忘錄,每周準時幫著下單送藥。老人兒孫都不在身邊,腿腳不便又常年服藥,李春花便時常帶著網(wǎng)購的牛奶、麥片、大米上門看望,看著老人漸漸好轉的氣色,她忽然覺得,自己手里的手機,成了連接牽掛的紐帶。
微光
從快遞紙盒到鄉(xiāng)村振興
現(xiàn)在的李春花,工作日在村委會處理村務,周末要么幫家里干農(nóng)活,要么騎著小電驢去鎮(zhèn)上幫行動不便的老人取快遞。十幾分鐘的車程里,風掠過耳畔,帶著踏實的煙火氣。
“以前覺得城里啥都方便,回來才發(fā)現(xiàn),家鄉(xiāng)的日子也能過出滋味。”李春花的工資不算高,但每次看到老人們收到快遞時的雀躍,她就覺得值。大爺學會網(wǎng)購后,逢人就夸:“這拼多多,花多少錢明明白白,東西實打實好!”奶奶買的藤椅擺在院壩里,傍晚乘涼時總能聚起三五個老姐妹擺起龍門陣。
鎮(zhèn)上的快遞點漸漸熱鬧起來,成為山村被納入“普惠消費圈”的生動注腳。每周趕集日,賣完菜的老人會順道拐去取包裹。紙箱子里裝著電風扇、老花鏡、農(nóng)用手套,也裝著老人們對生活的新期待。李春花常站在村口望著這一切,她知道,自己教會老人們的不只是網(wǎng)購,更是打開了一扇窗——窗外有更豐富的商品,有更便捷的生活,還有山外世界的暖意。讓老人們“拼”出的不僅是新物件,更是晚年生活的新品質。
夕陽西下時,李春花幫母親干完農(nóng)活,手機彈出一條拼多多的物流提醒:是替媽媽買的聲控空調扇到了,“媽媽手不好,聲控的更方便”。
騎著小電驢從鎮(zhèn)上趕回家,車筐里的硬紙盒被風吹得輕響,李春花的心里暖暖的,她覺得這樣的日子很幸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