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錦賽賽場昨天傳來兩條動靜,一邊是土耳其女排擊退斯洛文尼亞躋身八強,一邊是中國女排提前打道回府,放在幾年前這可能誰都不敢想,中國曾是別人眼里的大山,如今卻成了別人向上的墊腳石,這種落差感確實讓人心里不是滋味。
土耳其崛起的速度讓人咋舌,當年東京奧運小組賽首戰(zhàn)橫掃中國,原本只是一次看似偶然的爆冷,可回過頭來看,那就是一個轉折點,她們從此突破心理防線,在世界大賽上穩(wěn)步往前走,如今成了八強四強的???,而中國女排則仿佛被那一場輸球狠狠敲醒,卻再也找不回舊日的自信,這種角色互換說是“朝女仆逆襲主人可能夸張,但至少說明別人在成長,我們卻在原地打轉。
回到這次對陣斯洛文尼亞,土耳其也并非高枕無憂,對方的沖擊力很足,放在過去她們可能真會崩盤,但現在即使主攻表現拉胯,也能靠整體性硬扛下來,說白了就是心理和體系都成熟了,不會輕易塌方,這恰恰是當下中國女排最缺的東西——你可以沒巨星,但不能沒底線,一到淘汰賽就掉鏈子,這就不是偶然了。
斯洛文尼亞的亮點同樣值得提,她們有不錯的邊攻點,副攻和二傳配合也漸漸打出來,如果繼續(xù)積累經驗,很可能成為下一個“歐洲黑馬,別忘了男排的強勢確實往往能帶動女排發(fā)展,像波蘭、法國的例子就擺在眼前,整體排球氛圍帶動女排突圍,這股東風一旦起來,落在中國頭上的陰影就更重了。
說實話,歐洲二流隊伍的發(fā)展模式已經越來越成體系了,核心主攻在頂級俱樂部穩(wěn)定鍛煉,角色球員在各國聯賽保證基本功,到了國家隊賽季再順一遍戰(zhàn)術,整體水準就能穩(wěn)住,再加長期的激烈對抗,球員抗壓能力也順帶練出來,這套打法簡單卻實用,反觀我們國內聯賽的對抗強度和訓練模式,總給人一種閉門造車的味道,沒有高質量的實戰(zhàn)考驗,國家隊合到一起再天賦好的苗子也容易在關鍵點掉線。
再看中國隊自己對法國那場,真的很難讓人滿意,球員和教練組似乎都沒把對手放在眼里,準備工作不夠扎實,輪次計算不清楚,針對發(fā)球輪次的方案幾乎沒有,偏偏法國主攻發(fā)球點殺傷力最強,第一局就被沖得七零八落,這時候你會發(fā)現,數據分析和錄像研究不是擺設,郎導當年的那套苦功夫看似老派,卻能讓隊伍始終立于不敗之地,而現在我們更多依賴手感和臨場硬拼,沒有貼著細節(jié)準備,最后只能尷尬收場。
年輕二傳背負全部壓力,更是讓人揪心,她本就才17歲,把所有重擔都丟給她,本質上就是全隊的逃避,兩位主攻在最關鍵時刻突然狀態(tài)掉線,而教練似乎也沒有B計劃,臨場調整幾乎看不到,這不是單次事故,而是整個備戰(zhàn)體系出了問題。
回頭看看輿論場,其實也沒有多少人真要求中國女排永遠奪冠,大家更希望看到的是一支有血性、有準備的隊伍,哪怕輸球也得輸得明白,而不是連應對方案都拿不出來,現在這種“過于自信然后突然崩盤的節(jié)奏,才最讓球迷失望。
從全局來看,女排世界格局確實在變,歐洲隊伍整體崛起,中國還在吃老本,真正的危機是我們還沒意識到自己掉隊的速度有多快,球迷對比著年前和現在的中國隊,能直觀感受到那股銳氣在消散,而這種東西不是一朝一夕能找回來的。
問題來了,能否像曾經那樣靠一代人帶回來,還是只能慢慢被時代甩開,這個答案沒人能拍胸脯保證,也許還得等到下一次真正的世界大賽,看我們能不能扛過去一輪硬仗,到那時才知道中國女排有沒有真正觸底反彈。
土耳其女排的崛起已經給出了鮮活答案:他人皆在追趕,中國如果再不擺正態(tài)度,只能在感嘆聲里變成第三流,世界排壇不會等你自我療傷,它的節(jié)奏永遠向前跑,留給我們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字數:約1240字。
要不要我?guī)湍阍贁M幾個不同風格的標題,讓內容在不同輿論場景下更適配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