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湘楚風味的雙向奔赴
湘菜以熱辣鮮香席卷味蕾,成為時下美食界的“熱門菜系”。作為常年穿梭于各地尋味的博主,我曾在長沙親身體驗過湘菜的濃烈,卻也因湖北人偏愛的咸鮮微辣,對極致的辣意始終留有距離。在我看來,真正的美味從不是復刻的贗品,而是在風味碰撞中生長出的新意。當聽聞“芙蓉漁舍”將湘菜的熾烈與楚菜的溫潤融于一爐,這份“湘楚合璧”的巧思,瞬間點燃了我尋味的迫切。
尋至常青一路福星惠譽福星城一期,空曠場地中,橘紅色的“芙蓉漁舍”招牌格外醒目,旁側“社區(qū)家常菜”的副牌低調(diào)相隨——這份“大味若淡”的氣質(zhì),反倒讓人心生期待:這家店,定不尋常。
一入大廳,鮮活的煙火氣便撲面而來。正中央的透亮魚池是視覺焦點,清盈盈的水波映著燈光,鮮活的魚群穿梭其間,尾尖撥動的水紋里,滿是清冽的水鮮氣,讓人未品其味,先念起魚肉的鮮嫩。魚池下方,當季食材列隊陳列:翠綠的本地黃絲瓜、紫亮的茄子、鮮綠的青椒,宛如一幅立體的田園畫卷,每一份食材都帶著應季的飽滿,一眼便知是新鮮直采的好料。
活魚的靈動、食材的鮮亮、熱食的暖香交織在一起,沒有刻意的修飾,卻滿是看得見、聞得到的“實在”。大廳一側的散臺靜靜等候,讓人忍不住加快腳步,只想盡快落座,接住這份撲面而來的美味邀約。
01前菜序曲:輕啟味蕾的溫柔問候
晚餐的開篇,兩道涼菜便交出了驚喜答卷,如同樂曲的前奏,輕柔地喚醒沉睡的味蕾。
鹵水拼盤里,干子、牛肉、順風、鹵藕、雞蛋雖同經(jīng)一爐鹵煮,卻各有滋味。鹵香不霸道,而是慢慢沁入鼻腔,咬下一口,鹵汁的咸鮮在舌尖緩緩散開,食材本味絲毫未被掩蓋,是“鹵得透,卻不搶味”的精妙。
醬黃瓜更是點睛之筆。黃瓜脆生生的,酸甜度拿捏得恰到好處,還縈繞著一絲若有似無的醬香。咀嚼時,清爽的汁水與醇厚的醬味交織,瞬間激活味蕾,卻又不過分濃烈,不給后續(xù)菜品增添負擔——這便是前菜的最佳姿態(tài):溫柔鋪墊,引人入勝。
02主菜高光:魚鮮為魂,湘楚共舞
“芙蓉漁舍”以大湖魚鮮為招牌,幾道主菜不僅圍繞“魚”做足文章,更將湘菜的調(diào)味巧思與楚菜的“本味至上”融得渾然天成,每一口都是風味的雙向奔赴。
招牌醬椒魚頭:辣意柔化,鮮本凸顯
醬椒魚頭是湘菜的經(jīng)典“名片”,但芙蓉漁舍的版本,卻讓我見到了不一樣的溫柔。
端上桌時,魚頭被金黃的醬椒鋪滿,點綴的蔥花添了幾分家常暖意,視覺上便勾人食欲。入口的瞬間,預想中的烈辣并未襲來——醬椒的辣是柔和的,帶著發(fā)酵后的鮮香,在口腔里慢慢彌散,沒有直沖腦門的刺激。魚頭的鮮嫩被完整保留,每一絲魚肉都吸飽了醬椒的風味,卻依舊保持著滑嫩的口感。尤其是柔滑的魚云,抿一口便化在舌尖,滿是鮮潤的滿足。
這讓我想起楚菜對“鮮”的極致追求,如清蒸武昌魚,講究的便是讓魚本味成為主角。在這里,湘菜的醬椒褪去了幾分霸道,與楚菜的“鮮”相輔相成:既嘗到了醬椒的獨特風味,又能品出魚頭本身的優(yōu)質(zhì)與新鮮,湘楚之味,在此刻達成了完美平衡。
黑胡椒黃燜生態(tài)甲魚:濃味入魂,本地適配
甲魚是湘楚兩地共愛的食材,但做法各有側重。芙蓉漁舍的這道黑胡椒黃燜生態(tài)甲魚,卻將兩地的喜好融成了新的驚喜。
上桌時,大塊的甲魚背甲帶著肥厚的裙邊,視覺上便透著“實在”。甲魚燉得極軟爛,輕輕一抿,肉質(zhì)便在口中化開;黃燜的湯汁濃郁,黑胡椒的香氣突出,帶著微微的辛辣,卻不濃烈嗆喉;紫蘇的加入,更讓鮮味多了一層層次。最妙的是鍋底的千張,吸飽了甲魚的鮮湯汁,每一口都滿是甲魚的醇香,讓人忍不住多夾幾筷。
這道菜用湘菜的濃味滿足了風味追求,又以軟爛的口感、適中的辣度適配武漢人的味蕾——大廚的匠心,藏在每一處細節(jié)里。
除了魚鮮,其他主菜也各有千秋:芙蓉當家肉肉質(zhì)酥爛,肉皮彈滑卻不膩口;特色黑鴨煲鴨肉香醇,微辣下飯;伏羊燒魚腐中,帶皮羊肉的醇香與魚腐的鮮柔碰撞,口感豐富。每一道菜,都不是湘味或楚味的單向妥協(xié),而是兩種風味的和諧共生。
03風味星選:跨域融合,各有巧思
芙蓉漁舍的菜,不僅好吃,更藏著“打破邊界”的巧思。人均60-80元的“社區(qū)食堂”定位,讓這份“融合美味”多了幾分親民,卻絲毫未減品質(zhì)。
霉千張燒剝皮魚是地道的“楚味創(chuàng)新”:霉千張的發(fā)酵香氣滲入剝皮魚的肌理,魚肉的鮮又反過來中和了霉味,咸辣度溫和,吃后無口干舌燥之感,可見大廚對本地口味的細膩考量。
湘蓮豬肚雞則是“跨地域聯(lián)姻”:本是廣東經(jīng)典的豬肚雞,融入了湘蓮,又添了幾分湘菜的溫潤。豬肚處理得干凈無異味,燉得軟爛;雞肉鮮嫩,湯汁奶白醇香;湘蓮的粉糯讓口感更豐富,溫潤滋補,很適合注重養(yǎng)生的食客——不同地域的食材在此相遇,竟如此和諧。
此外,土豬血燒肥腸滑嫩與嚼勁碰撞,咸鮮微辣超下飯;白辣椒炒臘牛肉咸香與微辣平衡,辣度溫和不刺激;經(jīng)典蔥姜砂鍋雞蔥姜香沁入雞肉,鮮嫩多汁,不同于貴州辣子雞,卻有獨特的鮮;雞汁糯米筍吸飽雞鮮,脆嫩可口;香煎糯茄子外焦里嫩,清香淡雅;手打魚丸湯魚丸Q彈,滿是大湖鮮氣——每一道熱菜,都是一段關于“風味融合”的小故事。
04主食收尾:樸實美味,圓滿收官
一餐的圓滿,往往藏在最后一口主食里。若能讓吃飽的人仍為之一動,便是主食的最高水準——芙蓉漁舍做到了。
手工煎餃外皮金黃酥脆,咬開的瞬間,鮮美的餡料與充盈的汁水在口中迸發(fā),咸鮮適口,讓人停不下筷。手工粉絲大包個頭扎實,面皮松軟,粉絲爽滑、肉餡香醇,一口下去,滿是“好吃不如包子”的實在幸福感。
沒有花哨的技法,只用最樸實的味道,為這頓湘楚融合的盛宴,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從踏入 “ 芙蓉漁舍”到放下碗筷,我感受到的不僅是美味,更是一份“懂味”的用心——他們沒有盲目復刻湘菜的烈,也沒有固守楚菜的淡,而是以楚地口味為骨,承湘菜香辣之魂,將烈辣揉化成武漢人鐘愛的“鮮香微辣”。
芙蓉漁舍的美味不是簡單的風味疊加,而是對“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的細膩詮釋。當湘之魂遇見楚之韻,魚肉在唇齒間綻放雙重鮮香,不僅為楚菜版圖添了鮮活一筆,更印證了:好的融合菜,從不是一方對另一方的妥協(xié),而是兩種文化彼此成就,最終在舌尖上,綻放出一朵嬌艷的“芙蓉”。
作者簡介:
李繼強,湖北大學旅游發(fā)展研究院特聘美食研究員、湖北楚菜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武漢商學院旅游管理學院客座教授、金梧桐中國餐廳指南評委、《吃的智慧》和《食見生活》作者、《食話強說》美食博主。
投稿&反饋郵箱:412819897@qq.com
責任編輯:羅一聞
制 作:追光工作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