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民航網(wǎng))
轉自:中國民航網(wǎng)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wǎng) 記者馮智君 通訊員馮任馳、習悅 報道:2025年9月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閱兵式的光榮時刻,湖北機場集團武漢天河機場安檢站員工李迪,作為預備役部隊方陣的一員,英姿颯爽、步伐鏗鏘地正步走過天安門廣場,接受了黨和人民的檢閱。這是李迪個人的崇高榮譽,更是湖北機場集團的驕傲。
李迪是武漢天河機場安全檢查站旅檢二大隊護衛(wèi)員。2019年攜筆從戎,以大學生士兵身份加入陸軍野戰(zhàn)軍裝甲兵部隊,將青春熱血熔鑄在裝甲戰(zhàn)車的轟鳴里;如今褪下軍裝換工裝,成為一名武漢機場安檢護衛(wèi)員,以軍人的嚴謹細致守護旅客出行平安。2025年,他再添光榮身份——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閱兵預備役方陣成員,9月3日,這位民航安檢“空防衛(wèi)士”邁著正步踏過長安街,續(xù)寫與祖國榮光交織的篇章。
十年圓夢的“軍旅緣分”?
“緣”——緣字輕淺,卻藏著跨越十載的赤子心
2015年,還是高中生的李迪守在電視機前,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閱兵的畫面撞進眼底,三軍儀仗隊身著禮服,肩扛使命、胸挺擔當,正步踏得堅定,口號振奮人心。當方陣緩緩走過天安門,接受祖國和人民檢閱時,“參軍去!”的閱兵夢種子,就此深埋在他心中。
(本文圖片均由湖北機場集團提供)
2019年,他響應征兵號召圓了軍營夢,卻遺憾與現(xiàn)役閱兵擦肩而過;2024年入職武漢機場,他把對軍營的眷戀,藏進安檢工作的每一次檢查、每一回引導里。2025年3月8日,入職僅半年的他在朋友婚禮的喧鬧中,接到緊急召回電話:“3月10日赴京參加重要任務!”突如其來的“緣分”,讓他十年的期待終于有了回響。單位第一時間給出支持:“全力配合你的任務!”領導拍著他的肩說:“去完成你的閱兵夢,崗位永遠為你留著!”一句話卸下了他所有后顧之憂。
“首次合練時,我與方陣戰(zhàn)友一起昂首闊步,高喊口號,當正步踏過天安門的那一刻,淚水混著汗水流下,十年前在電視里仰望的場景,如今真真切切踩在了自己腳下!”回憶起當時的畫面,李迪依舊難掩激動。
鋼鐵意志扛住“閱兵標尺”?
“值”——這是李迪對178天集訓征程最直接的概括
迎著晨曦練正步,伴著星光收隊形,每天的訓練從清晨6點持續(xù)到深夜10點半,站軍姿、練踢腿、走連貫正步,再到齊步行進、排面合練,手抽筋、腿踢腫、腳磨爛早已是常態(tài)?!霸谶@里練過的正步,加起來能從北京走回武漢?!崩畹闲χf,“但身體的疲憊遠不是最煎熬的。”
預備役方陣的選拔標準嚴苛,900余名初選者同臺競技,其中100余名是三軍儀仗隊退伍標兵,最終僅200余個名額能站上長安街?!皠偟郊栮?,看到儀仗隊標兵的動作,才知道自己差距有多大?!睘榱肆粼谧罱K方陣,李迪每天主動拉著教官加練到深夜12點,“每一個動作都要對標‘毫米級’標準——踢腿高度30厘米、步幅75厘米、擺臂幅度精準到厘米,差一點都要重新練?!?/p>
夏日的北京酷暑難耐,訓練場上沒有任何遮蔽物,地面溫度最高達50℃,一次軍姿訓練就要保持2小時紋絲不動。“最難忘的是第二次大合練,從下午5點一直持續(xù)到次日凌晨5點。徹夜的高強度訓練中,我靠掐虎口方式保持清醒,咬牙堅持到最后。”訓練場上沒有軍銜差別,無論軍官還是士兵,只有專業(yè)能力才是唯一的標準,“苦不苦,想想民族屈辱;累不累,想想抗戰(zhàn)先輩。我踢的每一步正步,都連著天安門廣場;流的每一滴汗,都是在傳承抗戰(zhàn)精神。”
每天一小考,每周一大考,9輪大選拔,這位26歲的退伍裝甲兵,最終憑借“拼意志”的執(zhí)著信念,站上了夢想中的長安街。
無上榮光踐行“受閱使命”?
“燃”——這場受閱沉淀的一身榮光,終化作他胸腔里滾燙不息的“燃”
“‘同志們,黨和人民考驗你們的時候到了!’中央軍委領導在動員誓師大會上講的這一句直擊我內心,以前聽這句話,總覺得離自己很遠;直到親身經(jīng)歷、親耳聽到,才真正體會到其中的分量。”李迪至今記得,當時全場將士齊聲應答的轟鳴,像驚雷落在心底,讓他更懂這場閱兵不只是“走正步”,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精神受閱”。
當分列式進行曲真正響徹長安街,李迪與300余名戰(zhàn)友組成的預備役方陣邁著鏗鏘步伐向前,肩線如刀削、步幅如尺量,每一次擺臂都帶著軍人的剛毅,每一步落地都踩著歷史的回響,這一刻,誓師大會上的“分量”終于化作胸腔里滾燙的“燃”。
是致敬歷史的民族之燃。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的榮光里,每一面飄過天安門的旗幟都印著先輩的足跡,每一步正步都踩著民族的記憶。“當方陣走過人民英雄紀念碑,我忽然懂了‘傳承’的重量,我們踢的不是普通的正步,是替抗戰(zhàn)先輩看一眼如今的盛世,是把不屈的民族精神,以最整齊的姿態(tài)展給世界看?!崩畹系难凵駡砸悖@種與歷史對話的震撼,讓屬于民族的自豪感在胸腔里“燃”起來,成為跨越80年的精神接力。
是十年逐夢的個人之燃。從2015年電視前仰望的高中生,到2025年長安街上受閱的預備役軍人,十年間“參軍”“閱兵”的念頭從未冷卻。當腳掌實實在在踏過曾在夢里反復出現(xiàn)的路面,當耳邊響起群眾的歡呼,李迪的眼眶又一次濕潤:“十年前埋下的種子,今天終于‘燃’成了火炬。那種夢想成真的激動,比訓練時50℃的地面更滾燙,連呼吸都帶著熱血的溫度?!?/p>
是人生跨越的成長之燃。從裝甲戰(zhàn)車炮長,到機場安檢的“空防人”,再到閱兵方陣的受閱者,身份在變,但軍人的堅守從未改變。即將回到安檢通道,李迪說:“閱兵場的‘燃’不是終點,而是火種——捍衛(wèi)“兩個絕對安全”,守護旅客平安的每一分鐘,都是把這份‘燃’續(xù)到安檢崗位上,讓軍人的擔當在每一次值守、每一次檢查中發(fā)光?!边@份把榮光轉化為責任的清醒,讓他的人生在不同賽道上持續(xù)“燃”動,也讓“退伍老兵的安檢新員”故事,有了更長久的感染力。
從安檢通道到長安街,178天的征程里,“緣”是初心的起點,“值”是奮斗的答案,“燃”是李迪與祖國榮光同行的模樣——是民族記憶的滾燙延續(xù),是個人夢想的熱烈綻放,更是平凡崗位上永不褪色的軍人擔當。(編輯:許浩存 校對:陳虹瑩 審核:韓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