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5年,首次對華釋放“善意”信號,印度對中國有個大膽想法。不僅恢復了中國人赴印旅游簽證的發(fā)放,還放寬中企赴印投資得限制??吹贸鰜恚线@回是真被川普給逼急了,要不然也不至于打起了我們的主意,“屈尊”和中國抱團取暖。
7月21日,路透社的官網(wǎng)上刊登了一篇聚焦中、美、印、巴四國關(guān)系的長文,這篇文章提出了一個令人細思極恐的觀點:由于川普政府向中國頻頻暗送秋波,再加上美國又對巴基斯坦展現(xiàn)出了新的興趣,這種局面令夾在中巴和中美之間的印度很是不安。為了對沖美國突然的外交轉(zhuǎn)向給印度造成的地緣政治風險,印度有可能會選擇放下身段,主動緩和對華關(guān)系。
印度政府不是知道自己錯了,他們只是知道自己快死了
時隔僅兩天之后,路透社的這一觀點就得到印證。7月23日下午,@印度駐華大使館在官微上發(fā)布了一則動態(tài),表示印度政府自2025年7月24日起將恢復向中國公民發(fā)放旅游簽證。自2020年的加勒萬河谷沖突以來,這還是頭一遭。
雖然印度是恢復了中國公民赴印旅游簽證
對此,在23日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fā)言人郭嘉昆在答記者問時作了一番不咸也不淡、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官方表態(tài):
“中方注意到這一積極舉措,推動人員往來便利化符合各方共同利益。中方愿同印方保持溝通與協(xié)商,不斷提升兩國人員往來便利化水平?!?/strong>
但是從評論區(qū)的畫風來看,感興趣的中國民眾并不多
除恢復中國公民赴印旅游簽證之外,印度近期其實還在其他領域?qū)θA釋放了一些“善意”信號,比如醞釀放寬中企赴印投資限制,允許中企持有印度公司至多24%股份,且無需經(jīng)過印度政府審批,同時改革外國直接投資提案審核機制,為招攬中國企業(yè)赴印設廠創(chuàng)造條件。
而在兩國高層的互動方面,印度外長蘇杰生在7月早些時候才來了一趟中國,這也是他時隔5年以來首次訪華。蘇杰生此行對我們還算比較客氣,各種扎刺的話都盡量收著說,著重強調(diào)中印交流的重要性。此外,莫迪預計也將出席8月在天津舉行的上合組織峰會。如果成行,那么這將是老仙自2018年以來首次訪華。
這些看似積極變化的背后,既有印度對于緩和中印雙邊的內(nèi)在需求,同時也受到國際局勢快速變化的外部推動。
蘇杰生
就外因而言,川普的政策調(diào)整無疑是促使印度放低對華姿態(tài)的核心原因:先是叫囂要對印度加征26%的對等關(guān)稅,再以購買俄羅斯的油氣資源為由威脅對印實施“二級制裁”。眼下,美印貿(mào)易談判正因“原產(chǎn)地規(guī)則”等分歧陷入僵局,川普本來就對印度這顆茅坑里的石頭極度不爽。
再加上美國近期加強又與巴基斯坦的軍事互動——比如邀請巴陸軍參謀長穆尼爾到白宮一敘??紤]到印巴“5.07空戰(zhàn)”才過去沒多久,印度嘴上贏歸贏,屁股疼不疼心里還是有數(shù)的。經(jīng)過川普這么一通折騰,原本欺軟怕硬的印度也對美國心生不滿,轉(zhuǎn)而萌生出了將中國視為潛在抱團對象,借改善對華關(guān)系來對沖美印交惡負面影響的想法。
而在內(nèi)因方面,自今年4月川普挑起關(guān)稅戰(zhàn)以來,印度經(jīng)濟的日子一直不太好過。再加上“請君入甕”“關(guān)門宰狗”和“殺雞取卵”一類的腌臜把戲玩得太多,現(xiàn)在的印度市場已經(jīng)從昔日外資眼中的“熱土”變成了“洼地”。上一財年,印度的凈外國直接投資(FDI)已經(jīng)跌到了僅有3.53億美元,堪稱歷史新低,而在2020年這個數(shù)字還是439億美元。時隔僅5年就暴跌了99%,印度的營商環(huán)境究竟惡劣到了何種地步,天人可鑒。
印度已經(jīng)完全成為外資洼地了
除了外資瀕臨枯竭之外,因為莫迪政府一意孤行的作死行為,過去這5年印度基本上也引進不了什么有用的外國技術(shù)。以印度人最眼饞的比亞迪等中企的電車電池技術(shù)為例,一開始我們本來沒想那么多,結(jié)果莫迪政府自縛手腳,以所謂的“國家安全”為由屢屢訛詐中國政府和中資企業(yè),變著法子地阻撓中企赴印投資項目的審批工作。
經(jīng)過印度人這么一折騰,我們倒是清醒了過來,開始有意且主動地限制中企赴印設廠,嚴防印度以市場做誘餌,從我們這兒套走核心技術(shù)。現(xiàn)在輪到印度政府著急了,印度工業(yè)部門迫切希望通過吸引中國的投資來推進現(xiàn)已舉步維艱“印度制造”計劃,但我們非但不為所動,最近還把富士康派到印度指導生產(chǎn)的技術(shù)人員也給撤了回來。
傻子都能看得出來印度此次對華“示好”背后的算計痕跡。不管印度人嘴上的婆羅多贏學嚷嚷得有多兇,冰冷的現(xiàn)實不會說謊。印度人之所以對我們釋放“善意”不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錯了,而是他們清楚再不這么做就快要死了。這種吃相極致丑陋的極端利己主義嘴臉,與其說是賣中國一個面子,倒不如說是印度在走投無路時的無可奈何罷了。
也不管印度人承不承認,印度在美國戰(zhàn)略棋盤上的都只是一個能用就用,用不著就扔的卒子而已。川普政府需要印度時,就將其捧為“印太支柱”;可一旦利益沖突了,便毫不猶豫地揮起關(guān)稅大棒,甚至還拿巴基斯坦敲打新德里。一旦印度人意識到了這一點,與中國緩和關(guān)系就成了必然選擇。
誠然,從長遠來看,中印兩國在經(jīng)貿(mào)領域是存在著很大的互補空間的:印度需要中國的工業(yè)設備和高端組件,而中國則需要通過開發(fā)印度市場的潛力來緩解我們的內(nèi)卷壓力。但是有互補空間,不意味著雙方就必然能成為合作伙伴。
我始終認為,從長期來看,印度對我們來說會是一個比美國更扎刺的存在。因為美國的江河日下是肉眼可見的,而印度則不然。
就在印度宣布恢復中國公民赴印旅游簽證的4天之前,也就是7月19日,印度前駐華大使齊湛(Sujan Chinoy)才在印媒《印度快報》上發(fā)表了一篇爹味濃度爆表的奇文,一邊向中國灌輸改善中印關(guān)系的重要性,另一方便又警告我們“必須牢記印度的紅線”。
蠻夷也,畏威而不畏德
前駐華大使都是這幅嘴臉,可想而知印度政府中的其他官員對于“緩和對華關(guān)系”一事會是什么看法了。
過去幾十年的中印交往史早就戳破了“龍象共舞”的童話——從1962年的背信棄義,到加勒萬河谷的突然發(fā)難,再到如今一邊喊著“緩和關(guān)系”一邊警告“牢記印度紅線”,印度的字典里從來沒有“對等合作”,只有“趁你病要你命”的投機。想讓這種骨子里信奉“贏學”的國家安分守己,與其寄望于“善意換善意”,不如學學美國的簡單直接:你給印度制造麻煩,它才會對你笑臉相迎;你讓它嘗到痛處,它才懂得“紅線”不是單方面劃定的。
對付印度這種國家,“主動制造問題”比“被動化解矛盾”更有效。與其幻想它某天突然學會感恩,不如讓它在一次次“折騰碰壁”中認清現(xiàn)實。對付流氓的最好辦法,從來不是講道理,而是讓它知道,惹了你他會付出多大的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