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也門胡塞武裝總理拉赫維,在首都薩那的一次空襲中當場喪命。這次行動的主角,是以色列空軍。以色列出動了10架F-15戰(zhàn)機,從本土飛了將近2000公里,直接打到了也門首都薩那。每架飛機都帶著一噸重的鉆地彈和激光制導炸彈,襲擊目標直指胡塞武裝的高層聚會。可以說,這是一次典型的遠程斬首行動。
胡塞方面后來也證實,總理拉赫維和幾位部長在襲擊中身亡。更諷刺的是,當時他們正在開一個總結過去一年政績的研討會,結果還沒開完,就被以色列的炸彈送上了黃泉路。以色列為什么要下這么狠的手?很簡單,這是報復。
胡塞武裝這段時間瘋狂向以色列發(fā)射導彈和無人機,甚至還襲擊紅海的國際航運。雖然以色列攔截了大部分導彈,但對國內(nèi)的心理沖擊很大。尤其是胡塞對特拉維夫、本·古里安機場的襲擊,更是觸動了以色列的底線。所以,以色列必須給出一個血淋淋的回應。
很多人說,以色列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背后離不開美國的情報支持和衛(wèi)星監(jiān)控。確實,這種跨國斬首,單靠以色列自己可能難度太大。美國有全球最強的監(jiān)控網(wǎng)絡和空中加油能力,兩者一配合,就成了一張?zhí)炝_地網(wǎng)。
那么,這次襲擊的效果大嗎?短期來看,確實震撼力十足。胡塞武裝包括總理在內(nèi)的一大批高官死了,胡塞政權的“臉面”被狠狠打了一巴掌。以色列國內(nèi)也能交代,至少在輿論上占了上風。但問題是,胡塞武裝真正的實權人物并沒有動。胡塞的最高領袖阿卜杜勒·胡塞壓根不在場,他是胡塞武裝的精神領袖,也是組織的核心。他手下的國防部長、總參謀長和一批在伊朗受訓過的戰(zhàn)地指揮官,也都安然無恙。換句話說,被炸死的總理和部長更多是行政官員,而不是掌握軍權的核心人物。
所以,也門反對派才會說,這次打擊的象征意義大于實質(zhì)意義。胡塞的導彈照樣能打,以色列的威脅也不會因此減少。更麻煩的是,這樣的斬首行動,只會讓胡塞的報復更加猛烈。這就意味著,沖突不僅不會降溫,反而會升級。
從更大的格局來看,以色列這次把戰(zhàn)火燒到了也門,等于在中東開辟了新的戰(zhàn)線。過去,以色列主要盯著加沙的哈馬斯、黎巴嫩的真主黨、敘利亞境內(nèi)的伊朗勢力。現(xiàn)在,又把胡塞拉進來,戰(zhàn)線一下子拉長到幾千公里。
之后的局勢會如何發(fā)展,有這么幾個判斷。首先,胡塞不會因為總理死了就垮掉。其次,以色列的遠程斬首行動不會停。這一次成功了,未來還會有第2次、第3次。值得一提,美國的角色很關鍵。只要美國繼續(xù)提供情報和后勤,以色列就能維持這種跨國打擊能力。但如果美國有一天覺得風險太大,不想繼續(xù)深度介入,那以色列單獨行動的難度會大很多。
總之,這次襲擊給了胡塞武裝沉重打擊,但胡塞真正的軍事實力沒有受到致命影響。因此這場沖突不會結束,反而會進入一個更危險的局面。
來源:《也門胡塞武裝證實其行政機構負責人被以軍打死》 新華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